明朝内阁有什么职位? 20
职位有:内阁首辅、次辅及其他内阁大学士。
内阁首辅,即内阁中位列第一的辅臣。
其一,票拟权。票拟权起初并非由内阁辅臣独享,更不为首席内阁大学士垄断。但后来,票拟权逐渐专归于内阁,在内阁之中又由内阁首辅执笔主稿,首辅委托则其他阁臣可以执笔。嘉靖以后,首辅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一方面,首辅极力维护其“主票拟”的地位;另一方面,其他阁臣一旦受命与首辅共主票拟,则意味着他将取而代之。此后,首辅对票拟权的主掌,在天启、崇祯年间先后受到过魏广微和倪元珙上书的冲击,但大体维持了下来。
其二,对六部的影响力。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在事实上控制了六部,张居正还试图通过”考成法“使这种控制正规化。
其三,位次。随着地位的提升,阁臣常拥有各部尚书的兼衔,虽起初与六部的实任尚书仍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后则慢慢反超,科举读卷时的次第反映出了这种微妙的变化,朝会位次亦然。此外,自李贤以后,内阁首辅的加官都在正二品及以上。概括而言,内阁首辅一般官以“少师太子太师兼吏部尚书”(但不绝对),位列文臣之首。
此外,在内阁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辅导太子、主持修书、外出督师等职权中,内阁首辅(包括早期的首席内阁大学士)也有参与,在集体奏议等情形下具领衔地位。也有学者就其中的封驳帝命,讨论内阁首辅的“封还执奏”权,不过学界一般把封还执奏视作内阁整体的权力,其对于内阁首辅的专属性似不明显。还有学者探讨内阁首辅在党争过程中运用的司法权等等。
内阁次辅,协助首辅而地位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官名,明代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主要职责包括票拟批答、上传下达等。
首辅次辅的人数是怎么样的
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首辅肯定是一人。
明朝内阁可以理解为一个功能并不完整的咨询-协调-执行中枢。内阁负责就某一个事务提出意见并呈报给皇帝,由皇帝审核后再交由内阁,内阁再指定具体某一个内阁成员或几个成员(通常是业务分管部门)实施落实。但是注意,内阁并没有制度上的权力来领导六部。
要说彼此商量,那肯定是有的。严格来说,内阁首辅并不在制度上拥有比其他内阁成员更多的权力。但是强势的内阁首辅如张居正,那几乎就是代行了皇帝的决策权。也有弱势的内阁,这个更加常见。明朝除去张居正等少数时期,内阁相对于皇权都比较弱势。即使是当政几十年的严嵩,也是皇帝一句话就回家了。崇祯更是更换了50多个内阁。因此可见,内阁首辅的权力是非常受到限制的。内阁中权力平衡的情况、集体领导的情况更加常见。即使是严嵩时期,大体上也没有突破集体领导。
至于事务上的分工,通常就是看内阁成员兼着哪一个部的尚书、侍郎就知道了。理论上,尚书和侍郎等更高阶的职务才是内阁成员的本职工作。大学士是入内阁时给予的title,但是大学士品级更低,严格来说只是皇帝秘书的身份。只是由于明朝中后期内阁的地位提升到了六部之上,才使得大学士的头衔更加值钱了。
是文官就可以入阁吗
2021-02-08
从人数和地位上看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因为这些大学士一般都是军机大臣或是兼任尚书、都统之类的职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一般来说,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共六名大学士。
他们没有法定的权力,因为他们名义上只有票拟权(起草行政命令),只有皇帝朱批才能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