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里面,猪八戒为什么不想当净坛使者?
其实猪八戒的形象虽然是“猪”,但却是整个《西游记》四师徒中最具人性的一个。像猪八戒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比比皆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猪八戒在师徒四人中代表着人性中的“贪”。贪是一个概括性的词,不仅有贪婪、贪图(享受)、贪欲的意思,还包含有懒惰、浑水摸鱼、滥竽充数、争功、好大喜功、投机取巧等含义。
社会学家经过长期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在一个团队中,通常都是80%的工作业绩由20%的人来完成的。但在进行利润分配和奖励的时候,只做出20%工作业绩的人却要求按照人数来平均分配,甚至还要求高出那20%的人。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婪、懒惰和争功。这一点在猪八戒身上体现得非常深刻。
在取经路上,平心而论猪八戒并非没有功劳,但如来佛“授予”师徒四人果位只是一个象征,果位是个人修行而得的最终回报,并非由释迦牟尼佛或其他十方诸佛来授予。也由此可见取经路上的功劳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心念的转化。
唐僧是以历史真实人物玄奘法师为原型,成就“旃檀功德佛”自然不用说。而一路上降魔伏妖的孙悟空更是象征着对“心魔”的降伏,所以也能够成就斗战胜佛。猪八戒并非不想当“净坛使者”,因为后来经过孙悟空点拨,猪八戒才知道这个职位是来做什么的,不由满心欢喜——可见,猪八戒就算是最终“修成正果”,依然还是有着人性中的贪(贪吃、贪图享受)。这个果位对他来说,很配位。他之所以在最开始一听如来说封他为净坛使者(菩萨)时,没有“佛”这样一个称呼,就不肯了的原因,只是一个攀比心作祟:凭什么他们都是这个佛,那个佛,到我这儿就成了什么净坛使者。
付出少却想着回报多。可以说,猪八戒最终是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但他还想名利双收:不仅想得到实惠(利),还想得到名(也成佛),这正反映了人性中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