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和清朝的大决战当中,洪承畴为何会全军覆没?

 我来答
历史有趣坛
2021-05-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09
展开全部

在明朝和清朝的松锦决战中,洪承畴大败乃至全军覆没,最后被俘投降。详读此段历史后,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洪承畴对皇太极,仓促上任,准备不足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洪承畴在调任蓟辽总督前,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的是对陕西农民军作战。农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实则是乌合之众,且没有根据地,属”流寇“性质。常常打得赢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了就降,降了又反,反反复复。明朝官兵对农民军无论是装备和战斗力都是占据优势的,所以当李自成潼关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时,洪承畴的威望达到顶峰。

可是调任辽东时,清军两路南下,锦州被围。洪承畴领陕西兵远道而来,来不及休整训练,马上投入战斗。并节制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二镇兵马,这二人并不是很配合,而后来集结过来的军马,更是非常不配合,这个人就是大同总兵王朴,并在关键时候,起到了最坏的作用。

皇太极,自1612年16岁起就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出征海西女真,一辈子做的一件事,就是和明朝作战。且不说八旗军队精良,能征善战,皇太极对明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本战开始时将清朝十五岁以上的满、蒙壮丁全部从军,奔赴锦州,摆出一副决战的态势。

防守战略被推翻,这个人将明军拖入深渊

在皇太极围困锦州时,洪承畴认识到,明军兵力没有优势,而且不善野战。所以明军应该“且战且守”,大军带着粮食、物资,从宁远到塔山,再到杏山、松山,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被困锦州的祖大寿也有同感,并要洪承畴稳扎稳打。洪承畴在给崇祯皇帝的上疏中,说到他的战略,皇帝开始同意了。但有一个人改变了崇祯皇帝的态度,这个人就是——陈新甲。

陈新甲,时任兵部尚书,此人力劝崇祯皇帝,要速战,并提出方案:分兵四路,夹击围城敌军,迅速解围。崇祯马上改变主意,要求洪承畴速速与皇太极决战。洪承畴被迫组织速战。

指挥作战,洪承畴比皇太极,相差甚远

对于急进速战之法,洪承畴吸收萨尔浒之战的教训,决心集中兵力,并敌一向,中央突破。但皇太极迅速发现了明军的弱点“大队集前,后队颇弱”,就是明军精锐十分靠前,后方薄弱。

皇太极做出部署:主力部署于松山、杏山之间,切断松山与后方联系。洪承畴立刻组织对清军的猛攻。双方激战一日,胜负难分。但是体现皇太极超强指挥能力的是,在与明军激战的同时,清军袭破了明军屯粮的笔架山

此时,战场上,双方未分胜负;但是,形势上,只携带数日粮食的明军已经陷入了清军包围。

洪承畴担心步、骑兵被敌人分割,虽将乳峰山步兵退回松山,十万大军收拢,拼死一战。次日再战,仍未分胜负。而此时明军的实际情况是攻势受阻,粮草被断,气势大挫。

洪承畴与众将商议后,决心突围,回到宁远。撤退,是最复杂、危险的动作,必须妥善部署,统一行动,否则,满盘崩溃。

原计划次日拂晓一起突围,但是,当晚,王朴擅自先逃,吴三桂等总兵见状,也争先撤退。明军全面崩溃,步骑兵互相践踏,损失惨重。

而战场嗅觉极其敏感的皇太极,已预料明军当夜可能撤退,并周密部署,封锁通道,坚决堵击。至此,明军的突围,变成了一场大溃败!此役明军被歼者达53000余人!

洪承畴逃到松山固守待援,然而根本没有援军了,战役初期的13万兵马,已被皇太极分别歼灭殆尽。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夜,松山沦陷,洪承畴被俘。三月十日,坚守了近两年的祖大寿出降,锦州沦陷。

至此松锦防线全线瓦解,关外再无明军。

百科全书007
2021-05-05 · TA获得超过2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95
展开全部
首先是明朝决策高层的失误,这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时的崇祯帝愚昧无知认为满清的力量不过如此,在当时满清也只不过据守辽东一带,虽说对明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崇祯帝并不这么认为,当时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因为是孤军深入,而满清则了如指掌,在崇祯皇帝速战速决的战略举措下,最终导致了这支十万军队的全军覆没,高层决策者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 其次那就是洪承畴本人的原因,在当时和清军作战的过程中,洪承畴缺乏正确的战略部署,可能这也和当时明朝内部投降派也有一定的直接原因,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满清虽然强大,但是他的人数却不及大明军队,按照洪承畴的想法只要和满清军队开展持久战的打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清军自然会不战而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68cyggL
2021-05-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洪承畴战略战术有问题,仗着人数上的优势,他轻敌,在敌我不明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导致后方粮草供应不及,最终被准备充足的清军打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创作者Z66bduqpqH
2021-05-06 · TA获得超过2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16%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一个:此时明军战斗力远远不如清军,真打不过。而且是怎么打都打不过,大明气数已尽,千疮百孔,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的,谁也无力挽回。大明虽然仍然远大于满清,但此时,大明拼尽全力,也只能组织起10余万大军,其兵力与清军相当,而且,由于饷粮紧张,大明耗不起,只有尽快决战,其无论战略上没有太多选择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