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有哪些?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至隋代演变并确立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相关如下: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大学士:当代大学本科毕业生大都能获得“学士”称号,但古代的“学士”却不是低级官员,“大学士”在明清时期更是正一品大员,大学士在唐朝时开始设置,由宰相兼领,宋沿唐制,明清设内阁,大学士居首者称“首辅”,也就是宰相,明朝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曾担任过内阁大学士,并协助仁宗、宣宗开创了“仁宣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