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哪两位有深刻的关联故事?

 我来答
牛牪犇E6

2021-02-11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2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5230万
展开全部
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扩展资料:

许多史家评论项羽最终之所以兵败国灭,自刎乌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具备一个大政治家的素质与眼光,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进入咸阳后没有顺势称帝,而是实行分封制,最后导致战火四起,生灵涂炭,民心尽失。

咸阳分封并非项羽一时心血来潮的举措,而是事前盟约、现实考虑及力量对比的结果。在出兵救赵及伐秦之前,楚怀王就与众人有先入关中王之的盟约。在众诸侯面前,项羽的力量也并不占绝对优势。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是: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比佛BEFORE
高粉答主

2021-02-1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2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74万
展开全部
1、负荆请罪

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马就火冒金星,不服气了,并且暴跳如雷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

2、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

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iss西瓜头

2021-02-11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831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92万
展开全部
二十四史中,若论文采,没有哪部史书能与《史记》相比。司马迁虽然是个史官,但是他不是按照完成本职工作的心态去创作《史记》的,而是遭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深受奇耻大辱的他,在这部“史家之绝唱”中隐藏了很多自己的小心思,所以《史记》比一般的史书包含了更浓烈的情感,也具有更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意识。

《史记》中共有七十篇列传,主要记载从商朝到汉武帝时期的人臣,而赫然排在七十列传第一位的,是三代之时的伯夷和叔齐。


伯夷叔齐

有人说:这很好解释,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之人,时代最为久远,故排在第一。

这种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商周时期的名臣何其多?殷商开国时候的伊尹,后世无数丞相崇拜的偶像,辅佐帝王实现“武丁中兴”的名相傅说,商朝末年的“三贤”比干、箕子和微子……在这星光熠熠的名单中,司马迁为何偏偏选了没有辅佐过君王、算不上人臣的伯夷叔齐?

初读《伯夷列传》,感觉不像是读史书,而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古代散文,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司马迁仅用数百字就把伯夷叔齐的故事讲清楚了,而前后所写的议论则句句都是亮点,结合司马迁本人的身世,其用意之深,思想之卓尔不群,跃然纸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理财小能手康娃

2021-02-11 · 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理财小能手康娃
采纳数:2407 获赞数:981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史记的两个故事:随何劝降
  汉二年,齐王田荣起兵反抗项羽。项羽率军北进攻齐,兵力不够,向英布征兵。英布并不买账,借口生病没有亲自前往,只是派出了几千人的队伍,还是老弱病残那种类型的,只能干些运送粮食、打杂之类的工作。即使是汉军在彭城击败楚军的时候,英布还是以生病为借口,不肯救助楚军。从此,项羽开始怨恨英布,多次派遣使者去责备他,并且诏令他前来。英布害怕项羽拿自己开刀,不敢前往。当时,项羽正担忧挡不住北面的齐国、赵国,西面又担忧刘邦的汉军侵袭,面临四面楚歌的局势,他所能争取的只有保持中立的九江王,如果他也反了,那就真麻烦了!而且自己很欣赏英布的才干,所以,便没有去进讨英布。而刘邦也特别看重英布的位置,只要他倒向谁,谁就可能赢得战争。所以也在极力地拉拢他,因此,也没有派兵前来攻打。

  次年,刘邦攻打楚国,两军在彭城交战,汉军大败。刘邦逃到了梁地的虞城。他对身边的人说:“像你们这些人,要你们有什么用,我还与你们一同谋划天下的大事,这简直就是笑话!”谒者随何上前说:“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于是,刘邦说道:“有谁能够为我出使九江国,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只要让英布出兵叛楚,把项羽拖在齐地几个月。那么,我夺取天下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了。事成后,我一定重赏他。”于是,随何请求出使,刘邦便派了二十人与其一同前往。

  到了九江国以后,随何通过该国的太宰求见了英布,英布知道他的来意,也明白奇货可居的道理,就想晾他几天。随何白白等了三天,后来,随何沉不住气了,游说这位太宰说:“你们大王之所以不肯接见我,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害怕跟着汉王没有前途。我这次出使的原因就是要跟大王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能够见到大王,说的话又是对的,那也正是大王想要听的;如果说的话不对,就请大王将我们这班汉国的使者当众处死,来表明大王与楚国同心协力的诚心。”太宰把随何的这番话转告给了英布,英布看到时机差不多了,就召见了随何。

  随何见到了英布,对他说:“这封书信是汉王嘱咐我一定要郑重地呈献给大王的,以表达他对您的敬意。我私下里很奇怪,在这乱世中,大王为什么要与楚国保持那么亲近的关系呢?”英布回答说:“这有什么可奇怪呢?我早已经是楚国的臣子了,我不与楚王搞好关系和谁搞好关系?”随何接着说:“大王您与项羽都身为诸侯王,大家的地位都是一样的,您却情愿当他的臣子,这不是自甘堕落吗?我猜这一定是您认为楚国强大,只有跟随它,国家才会长治久安。那么项羽率军攻打齐国,大王应该像过去一样,身先士卒,倾尽国中的军队,作为楚军的先锋才是。如今,您只是调拨了几千人的部队去援助楚军。臣侍奉君主,就是您这样吗?汉王攻打彭城,项王被齐国拖住,分身乏术。大王您本应该发动所有的部队,渡过淮河,与汉军血战于彭城下。您拥兵无数,却没有命令一人渡河作战,而是在此观望。试问,把国家托付给他人的人,就像您这样吗?您名义上归附楚国,而实际上是想要独立自主。我私下里认为您这种蛇鼠两端的做法不可取。

  史记的两个故事:分道扬镳
  后来,章邯一路势如破竹,剿灭了陈胜,还打败了楚军,杀死了楚军统帅项梁,就来进攻赵国。打下了邯郸,把那里的百姓迁到了河内地区,毁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带着赵王歇逃进了巨鹿城,被秦将王离率军围困。这时,陈余在巨鹿的北面收编了常山地区的残兵,得到了几万人。

  章邯驻军在巨鹿南面的棘原地区,修筑了与黄河相连接的甬道,给王离的军队供应粮草。王离手下兵多粮足,便猛攻巨鹿城(在今河北平乡西南)。巨鹿城城中赵军士兵不多,食物匮乏,巨鹿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张耳几次派人到陈余那里去求援。陈余认为自己兵力单薄,恐怕不是秦军的对手,便不敢前往。过了几个月,城内的情况更加糟糕。张耳恼怒了,他埋怨陈余,派张黡、陈泽去责备陈余说:“当初,张丞相与您结下了生死与共般的情谊。现在,张丞相与大王危在旦夕,您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当初同生死的情谊到哪里去了?如果您能够守信,为什么不率军进击秦军,与我们共生死呢?这样,大家或许还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性命。”陈余回答说:“我认为出兵也终究不能救赵,只会使得军队丧失殆尽。况且,我之所以不能与张丞相等人同死敌手,是想日后为他们报仇。如果你们一定要我去进攻秦军,就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这又有什么作用呢?”张黡、陈泽说:“现在事情紧急,我等要用性命来取得信用,哪里还能考虑到以后的事情!”陈余终究不肯出兵。最后,他拨给张黡、陈泽五千人马,让他们试着去进攻秦军,结果就像鸡蛋碰石头,全军覆没了。

  此时,燕、齐、楚三国得知赵国告急,都派出了援军。张敖也到代地收编士卒,得到万余人。但是,各路援军都在巨鹿城外较远处驻扎,进行观望,不敢进攻秦军。后来,项羽的军队几次切断了秦军的甬道,致使王离的军队缺少粮食,但没有影响秦军进攻的势头。巨鹿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项羽出现了。他率领两万楚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巨鹿之战”。章邯撤军后,这时,各路援军才敢进攻包围巨鹿的秦军,将其击败并且俘虏了王离。巨鹿城得以保全,完全是依靠楚军的力量。此时,赵王歇、张耳才得以出城拜谢各路诸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姑苏佩杉05v

2021-02-11 · TA获得超过255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20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122万
展开全部
无论从人类社会早期的历史记忆来看,还是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后续过程中,故事都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中的人物和故事。

史记中的人物和故事1:公仪休拒鱼
  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鱼。

  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

  按咱们今人的"理解",一个堂堂相国,收人一条鱼算什么,让人直接拎到厨房去得了。

  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

  你们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如果我不收这条鱼,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史记中的人物和故事2:秦始皇兼并六国
  秦始皇嬴政,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秦庄襄王的名字叫异人,年轻的时候一直在赵国做人质。异人是秦昭公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的宠爱,所以异人被送到了赵国。

  异人在赵国认识了吕不韦,吕不韦为他出谋划策,用重金贿赂华阳夫人,使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说了许多溢美之辞,终于让异人做了太子。

  秦昭公去世,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一年后,秦孝文王去世,异人继位,就是秦庄襄王。

  当年,秦庄襄王被作为人质羁押在赵国时,吕不韦请他到家里做客,酒宴之间,吕不韦一时欢喜,就让自己的小妾赵姬出来跳舞助兴。秦庄襄王一见赵姬,十分喜欢,非要讨她做妻子。吕不韦顺水推舟,便把赵姬送给了他。

  不久,赵姬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政,这就是日后的秦始皇。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得病死了,吕不韦拥立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做国王,人称秦王政。

  秦王政继位的时候,年龄太小,难以处理政事,大权完全落在太后赵姬和吕不韦的手里。吕不韦不仅为相,而且还以秦王政的父亲自居,号称"仲父"。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还召集了三千名文人,模仿孔子作《春秋》,主持编撰了一部《吕氏春秋》,公布于天下。

  书成之日,他悬挂千金,言称谁能增删一字,就可以把金子领走。可人们知道这是吕不韦主持编写的书,谁敢去动半个字呢?

  吕不韦名声大振。

  在太后赵姬的身边还有一个宦官,名字叫嫪毐。本来,按照规定,宦官都是要被阉割的,可是,嫪毐只拔了胡子就混进宫中,深得太后的喜爱。嫪毐仰仗着太后的势力,为所欲为,专横跋扈到了极点。秦王把山阳地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焦作市东边一带的地方,赐给他作为封地,他还嫌不够,后来,还把河西太原郡改为了毐国。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二十二岁了,依照秦国的制度,这一年的春天,他要举行加冕礼。举行加冕礼意味着秦王政已经长大,可以亲政了,太后以及吕不韦等要把权力交还给他。

  吕不韦当然不甘心,他趁秦王政不在咸阳的机会,暗中怂恿嫪毐发动了一场叛乱。

  秦王政举行加冕礼之后,便留宿在蕲年宫里。嫪毐假造了秦王的御玺和太后的玺印,调动山阳地区的军队、侍卫、官骑、舍人等,准备攻打秦王政。秦王政得到报告之后,马上调集军队,迎头反击。结果,双方在咸阳大战了一场,嫪毐的军队被击溃,嫪毐和他的余党仓皇出逃。

  秦王政发出命令:"生擒或诛杀嫪毐的人有重赏!"

  几天的工夫,嫪毐就被解往咸阳,车裂而死。

  第二年,通过调查,秦王政发现吕不韦与嫪毐有牵连,就免了他的职务,打发他到他自己的封地洛阳去了。可是,吕不韦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他又暗中勾结六国的诸侯,和他们打得火热。秦王政怕再出什么乱子,就写信警告了吕不韦,并削去了他的封地,让他到偏远的蜀地居住。

  吕不韦见大势已去,便畏罪自杀了。

  秦王政消灭了吕不韦、嫪毐两大势力,掌握了秦国的大政。内部矛盾解决了,终于可以朝着统一中国的目标迈步前进了。

  为了消耗秦国的实力,以求保全自己,韩王安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前往秦国,劝说秦王政挖一条大渠,把泾水和洛水连接起来。秦王政接受了他的建议,可是,水渠挖到一半的时候,郑国的阴谋被发觉,秦王政气愤异常,他下了一道逐客令,要把六国来的豪杰和贤士都驱逐出去。

  李斯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写了一篇《谏逐客书》,陈述了秦国历史上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等别的国家的人为秦国作出的贡献,批驳了"逐客"的错误。秦王政读了这篇文章后,觉得李斯说得在理,便收回了逐客令。

  后来,李斯成了秦国的丞相。

  在魏国都城大梁有一个叫缭的兵法家,他懂得秦王政统一天下的心思,就赶到秦国来游说。他对秦王政说:"秦国强大,其他诸侯就像郡县的首领一样,秦国想攻打哪一个国家,都易如反掌。可是,六国要是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秦国,那秦国的情况就不妙了。"

  秦王政问:"依先生的意见呢?"

  缭说:"我希望大王不要吝啬钱财,贿赂六国的贵族,破坏他们联合的计划。六国的联合一破,大王的事业就成了。"

  秦王采纳了缭的建议,收买各国的贵族,再配合以离间计,只几年的时间,六国就乱了。

  公元230年,秦王政感到一切准备就绪了,便开始向东方的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

  首先,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接收了韩国的大片土地,设立了颍川郡。

  紧接着,派大将王翦率军攻打旱情严重的赵国。赵国派大将李牧率军抵抗,王翦一时难以得手。这时,秦王政就使用离间计,让赵王迁的宠臣郭开造谣,诬告李牧谋反。结果,赵王迁杀了李牧,改用赵葱做大将。王翦抓住这个时机,一举大败赵军,攻占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迁被迫投降。他的儿子公子嘉不甘心做亡国奴,带着几百人逃到代郡,自立为代王。

  在取得节节胜利之后,秦王派兵攻打燕国。燕国的太子丹为了挽救自己的国家,派了一个叫荆轲的壮士去刺杀秦王政。未果,荆轲被肢解而死。秦王政大怒,急令王翦猛攻燕国,燕军大败,随即,都城被破,燕王喜逃到了辽东。

  公元前220xx年,秦军引黄河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魏王投降。魏灭。

  公元前220xx年,楚灭。

  公元前220xx年,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远征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又回师攻代,俘虏了代王嘉。燕灭、赵灭。

  公元前220xx年,王贲率军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建投降。齐灭。

  就这样,秦王政终于兼并了韩、魏、燕、赵、楚、齐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国。

  秦王政觉得自己的功绩可以比得上三皇和五帝,就把尊号改为"皇帝"。因为他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又在前边加了一个"始",即"始皇帝",人们称他为秦始皇。

史记中的人物和故事3:纣王暴虐
  黄河的下游有一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和大禹一起治过水,很有功劳。后来,因其畜牧业发展得很快,武力也渐渐强盛起来,到了夏朝的末年,商部落的首领汤率领部众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辛,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人们称他为"商纣王"。

  商纣王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头脑灵活,善于雄辩,只是后来他把自己的口才多用于拒绝大臣们的进谏上了。他身材高大,很有勇力,早年曾亲自带兵和东夷打仗,可谓身经百战。他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经过多年的奋战,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了淮水和长江一带。

  由于长期的战争,国力消耗很大,这无疑加重了商朝百姓的负担。可是,商纣王为了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民众的死活,他大量搜刮民财,没完没了地修建宫殿,扩大猎场,百姓的苦难越来越深重。

  商纣王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鹿台",把金银珠宝放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贮藏在里边。他每天沉迷于玩乐,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有一次,为了讨宠妃妲己高兴,商纣王想出了一个穷奢极欲的主意,他叫人把熟肉挂在树枝上,在水池中灌满好酒,然后,歌之舞之,借以助兴。

  他和妲己还有王公贵族赤身裸体,尽情取乐。渴了喝水池中的酒,饿了吃树枝上的肉,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商纣王的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的怨恨和大臣们的不满,许多人建议他勤政爱民,以天下为重。可是,商纣王不但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他们。谁反对他,他就把谁剁成肉酱,这叫醢刑;要么就制成肉干,这叫脯刑;最残忍的还有"炮烙",就是让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最后掉进火坑烧死。

  九侯、鄂侯、西伯昌是三个诸侯小国的首领,号称"三公",曾经帮助商纣王掌握军政大权。可是,残暴的商纣王对他们也是横加迫害。

  九侯的女儿是商纣王的妃子,因为她私下里议论了几句商纣王和妲己,就被商纣王给杀了。商纣王担心九侯怨恨自己,就把他骗进宫中,施以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酱。鄂侯知道此事后,进宫劝阻商纣王,不料想,商纣王根本不想听他说话,干脆对他施行了脯刑,制成了肉干。

  西伯昌对两位老友的遭遇深感同情,他因为内心悲伤,所以连连叹息。商纣王知道后,立即把他捉了起来,关在里。西伯昌的部下为其疏通,赶快搜罗许多美女骏马、奇珍异宝献给纣王,又送了大量的礼物给纣王亲信的大臣。

  纣王见了诸多的宝物,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跺脚,他说:"随便拿出一样就够赎他了。"

  于是西伯昌得到了释放。

  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是一个忠臣,他劝纣王:"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必须改一改了。"

  商纣王大怒,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你难道是圣人吗?我要看看你的心是几个孔!"说完,命令左右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

  大臣箕子也是一个忠臣,曾多次劝谏商纣王。现在他看到了比干的惨状,惊恐不已,为了避祸,他开始装疯,想方设法去给别人当奴隶。可是,纣王并没有放过他,还是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

  由于纣王的暴虐,商朝的百姓开始逃亡,就连大臣们也纷纷抱着他们的祭酒器具和乐器,逃向远方。

  西伯昌就是其中的一个。

  西伯昌离开商纣王,在一个偏远的名叫"周"的诸侯小国住了下来。他勤于政务,发展生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也有许多的诸侯国脱离了商朝的统治,归顺到他这里来,"周"的力量一天天强大起来。

  西伯昌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一心要讨伐商朝,可是他还没有完成灭商的大业,就病死了。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姜太公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寺做他的助手,积极扩充兵力,准备伐纣。

  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孟津县,举行了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到盟津会师,要求随同武王一起攻打商朝。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认为时机终于成熟,便又会师于盟津,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商纣王听到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指挥,到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迎战武王的军队。当时,武王只有五万人马,而纣王的人马却有七十万。纣王想:难道我七十万人还怕你五万人吗?

  谁知,纣王的七十万军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大量的奴隶,他们平时就恨透了纣王,哪里肯为他卖命打仗呢?牧野一战,周武王的军队一冲上来,纣王的人马就掉转矛头,一起冲向纣王。

  纣王兵败后匆匆逃回"鹿台",当夜就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火堆自杀了。

  商朝既灭,各诸侯小国一致推举周武王为天子。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国家周朝开始了。周朝定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世称"西周"。

史记中的人物和故事 相关内容:
中华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是很多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华寓言故事中华寓言故事:钱神自白有一位尊神,脸色殷红,眼睛方正,圆圆的脸上刺了一些符号,站在大道中间,热气冲天却又夹着一些臭味。

田忌赛马故事续写作文300字
  编者按: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了解,如果让你续写田忌赛马,故事又将会如何发生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田忌赛马故事续写作文。赛马归来,田忌问孙膑:你用的什么方法?这么神?孙膑平淡的回答: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就调换了顺序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乔梦未醒

2021-02-11 · 加油不要睡,每天睡觉时间不要超过20h
南乔梦未醒
采纳数:421 获赞数:787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史记的两个故事:随何劝降
  汉二年,齐王田荣起兵反抗项羽。项羽率军北进攻齐,兵力不够,向英布征兵。英布并不买账,借口生病没有亲自前往,只是派出了几千人的队伍,还是老弱病残那种类型的,只能干些运送粮食、打杂之类的工作。即使是汉军在彭城击败楚军的时候,英布还是以生病为借口,不肯救助楚军。从此,项羽开始怨恨英布,多次派遣使者去责备他,并且诏令他前来。英布害怕项羽拿自己开刀,不敢前往。当时,项羽正担忧挡不住北面的齐国、赵国,西面又担忧刘邦的汉军侵袭,面临四面楚歌的局势,他所能争取的只有保持中立的九江王,如果他也反了,那就真麻烦了!而且自己很欣赏英布的才干,所以,便没有去进讨英布。而刘邦也特别看重英布的位置,只要他倒向谁,谁就可能赢得战争。所以也在极力地拉拢他,因此,也没有派兵前来攻打。
  次年,刘邦攻打楚国,两军在彭城交战,汉军大败。刘邦逃到了梁地的虞城。他对身边的人说:“像你们这些人,要你们有什么用,我还与你们一同谋划天下的大事,这简直就是笑话!”谒者随何上前说:“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于是,刘邦说道:“有谁能够为我出使九江国,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只要让英布出兵叛楚,把项羽拖在齐地几个月。那么,我夺取天下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了。事成后,我一定重赏他。”于是,随何请求出使,刘邦便派了二十人与其一同前往。
  到了九江国以后,随何通过该国的太宰求见了英布,英布知道他的来意,也明白奇货可居的道理,就想晾他几天。随何白白等了三天,后来,随何沉不住气了,游说这位太宰说:“你们大王之所以不肯接见我,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害怕跟着汉王没有前途。我这次出使的原因就是要跟大王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能够见到大王,说的话又是对的,那也正是大王想要听的;如果说的话不对,就请大王将我们这班汉国的使者当众处死,来表明大王与楚国同心协力的诚心。”太宰把随何的这番话转告给了英布,英布看到时机差不多了,就召见了随何。
  随何见到了英布,对他说:“这封书信是汉王嘱咐我一定要郑重地呈献给大王的,以表达他对您的敬意。我私下里很奇怪,在这乱世中,大王为什么要与楚国保持那么亲近的关系呢?”英布回答说:“这有什么可奇怪呢?我早已经是楚国的臣子了,我不与楚王搞好关系和谁搞好关系?”随何接着说:“大王您与项羽都身为诸侯王,大家的地位都是一样的,您却情愿当他的臣子,这不是自甘堕落吗?我猜这一定是您认为楚国强大,只有跟随它,国家才会长治久安。那么项羽率军攻打齐国,大王应该像过去一样,身先士卒,倾尽国中的军队,作为楚军的先锋才是。如今,您只是调拨了几千人的部队去援助楚军。臣侍奉君主,就是您这样吗?汉王攻打彭城,项王被齐国拖住,分身乏术。大王您本应该发动所有的部队,渡过淮河,与汉军血战于彭城下。您拥兵无数,却没有命令一人渡河作战,而是在此观望。试问,把国家托付给他人的人,就像您这样吗?您名义上归附楚国,而实际上是想要独立自主。我私下里认为您这种蛇鼠两端的做法不可取。
  史记的两个故事:分道扬镳
  后来,章邯一路势如破竹,剿灭了陈胜,还打败了楚军,杀死了楚军统帅项梁,就来进攻赵国。打下了邯郸,把那里的百姓迁到了河内地区,毁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带着赵王歇逃进了巨鹿城,被秦将王离率军围困。这时,陈余在巨鹿的北面收编了常山地区的残兵,得到了几万人。
  章邯驻军在巨鹿南面的棘原地区,修筑了与黄河相连接的甬道,给王离的军队供应粮草。王离手下兵多粮足,便猛攻巨鹿城(在今河北平乡西南)。巨鹿城城中赵军士兵不多,食物匮乏,巨鹿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张耳几次派人到陈余那里去求援。陈余认为自己兵力单薄,恐怕不是秦军的对手,便不敢前往。过了几个月,城内的情况更加糟糕。张耳恼怒了,他埋怨陈余,派张黡、陈泽去责备陈余说:“当初,张丞相与您结下了生死与共般的情谊。现在,张丞相与大王危在旦夕,您拥兵数万,却不肯相救。当初同生死的情谊到哪里去了?如果您能够守信,为什么不率军进击秦军,与我们共生死呢?这样,大家或许还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性命。”陈余回答说:“我认为出兵也终究不能救赵,只会使得军队丧失殆尽。况且,我之所以不能与张丞相等人同死敌手,是想日后为他们报仇。如果你们一定要我去进攻秦军,就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这又有什么作用呢?”张黡、陈泽说:“现在事情紧急,我等要用性命来取得信用,哪里还能考虑到以后的事情!”陈余终究不肯出兵。最后,他拨给张黡、陈泽五千人马,让他们试着去进攻秦军,结果就像鸡蛋碰石头,全军覆没了。
  此时,燕、齐、楚三国得知赵国告急,都派出了援军。张敖也到代地收编士卒,得到万余人。但是,各路援军都在巨鹿城外较远处驻扎,进行观望,不敢进攻秦军。后来,项羽的军队几次切断了秦军的甬道,致使王离的军队缺少粮食,但没有影响秦军进攻的势头。巨鹿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项羽出现了。他率领两万楚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巨鹿之战”。章邯撤军后,这时,各路援军才敢进攻包围巨鹿的秦军,将其击败并且俘虏了王离。巨鹿城得以保全,完全是依靠楚军的力量。此时,赵王歇、张耳才得以出城拜谢各路诸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