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进北大,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和高考全国卷第一名,哪个实力强?
但凡能考进清华北大的学霸,都不是泛泛之辈。
相对来说,高考全国第一名的学生,各门学科均衡而强势,而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的同学,在奥赛科目上有突出表现,更擅长于做难题、冲大题,更适合学习理工科,踏上科研学术的道路。
所以我认为,全国奥赛冠军比高考状元更强!
但是,我国的天才少年们,拿到了那么多奥数金牌,每年都有许多人通过奥赛数学和奥赛物理金牌,而被清华北大预先录取,但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培养出真正卓越的数学家?
同样是少年天才,30年前的王菘,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高中生,却连续两届获得国际奥数冠军,然后被破格保送北京大学,5年后出国留学,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然后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毅然回国。
而10年前的柳智宇,凭借自身的天赋才智和卓绝努力,同样两次获得奥赛金牌,同样保送北大并拿到美国名校的全额奖学金,但是毕业以后,他却选择了出家拜佛。
所以说,对于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不管是奥赛冠军还是高考状元,一时的成绩和荣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的路途崎岖而漫长,最关键的往往就那么几步。孩子怎么选择,父母如何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许多家境优越,父母有能力、有眼光和有魄力支持孩子参加补习班、进入重点班,从小学习奥数,锻炼逻辑思维和开拓眼界的“天才学霸”们来说,奥赛冠军和高考状元,虽然同样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好在自身有天赋,家庭有条件。
1、多思考。所以说,最厉害的不是哪个优秀的孩子,而是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给予孩子的优质教育!
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在向中考和高考看齐,似乎只要多背书、多做题,然后考到好成绩,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但实际上,真正明智的父母,会在孩子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孩子多思考、多分析,想明白如何调节学习、生活和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神智清明地享受读书和学习的乐趣。
毕竟,在高考前,每个孩子都要接受十多年的义务教育,如果只是被动、机械和重复地学习,而不从思想观念上去深刻认识和理解学习的意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我们永远也学不会“学习”。
2、多陪伴。实际上,就算是在奥数冠军和高考状元身后,也没有一群握着棍棒,拿着鞭子在身后虎目圆睁,随时随地准备打骂责罚孩子的父母。
相反,“别人家孩子”的父母,不但宽容亲和,而且豁达大度,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地尊重和理解孩子,做他们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陪伴者,而不是暴跳如雷、凶神恶煞般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3、多引导。我们教育孩子,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自身的追随者和复制品。
如果说,大多数父母都是普通人,那么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跳出我们思维、忍耐和见识的“框架”,多一点宽容、豁达和理智。
比起成年人,身处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现在的孩子从不缺乏资讯、知识和理论的熏陶影响,但是他们很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告诉他们,如何去分辨和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理论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贪图享乐、追求安逸。
因此,想要培养出诸如奥赛冠军和高考状元那样真正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改变、战胜和超越自己,从主动积极的角度,看待培养教育孩子和营造家庭环境这件事儿,真正把时间、精力和金钱耗费在“刀刃”上,在自己和家庭的能力范畴内,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优秀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和机会,去谈论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成为奥赛冠军,还是成为高考状元,更好。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殿堂,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也只能是梦想,可望而不可及。不管以何种方式,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难度都是非常大,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特别是在高考中,要进入到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更是难上加难。
而今天要比较的是,通过竞赛保送和高考状元方式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他们到底哪个更强?对于这个问题,个人的看法如下:
第一、竞赛状元容易出奇才一般来说,要想在全国数学或者物理这种竞赛中,拿到冠军,这个难度要比高考状元难得多,毕竟是全国所有的学生参与的竞赛,成为全国第一,难度可想而知。这些学生,经常被人称为“奇才”,他们的聪明程度,正常要超出普通人一大截,如果没有接触过,可能想象不出来。
但是,这种学生,很容易出偏才,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只是在数学或者物理这一个领域内非常擅长,而且能力水平能够发挥到极致。这类学生,容易走进一个怪圈,就是很可能会是偏才,只擅长这一学科,其它学科未必擅长。当然,我们也见过有的竞赛天才,在其它方面也很厉害,非常全面。
第二、高考状元绝对是非常全面的人才一般来说,要成为一个省(市)的高考状元,自然也是凤毛麟角。这些学生,各科成绩都非常均衡,属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学生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学习能力特别强,能文能武。他们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后,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第三、竞赛状元和高考状元专业选择上会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说,竞赛状元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后,他们就读的专业主要以理学为主,物理、数学、化学或生物这种,专业也主要是他们竞赛项目为主。这些专业本身就是他们擅长的领域,学起来非常自然实力爆棚,也非常容易出成绩,大学生活自然非常精彩。
而高考状元,他们凭分数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理论上来他们可以选择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任何专业。选择多了,很多人就容易纠结,特别填志愿时,旁边出主意的人也多,因此有的人选择了热门专业,有的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的人可能随便挑了个专业,等等,各种情况都有。因此,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相比起竞赛状元来说,变数要大很多。
所以,最后这两类学生,往往容易出彩的是是竞赛状元,特别容易成为某个专业领域内的专家。高考状元可能前期表现不如这些竞赛状元,但综合素质较高,往往后劲更足。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欢迎交流。
一个全国数学或物理竞赛第一名,保送北大,一个高考全国卷全国总分第一进北大,你觉得哪个强?
首先,这两类人都很厉害,厉害到我们普通人不清楚到底谁更厉害!智商都是高深莫测!
毫无疑问,清北这样的顶尖学校更喜欢竞赛第一名的,而不是高考总分卷全国第一的状元。在哈佛、耶鲁也是如此。曾经有个报道,一个学生SAT满分、GPA3.95被美国名校集体拒绝。顶尖名校不要平庸的聪明人,而是渴望天才。
这两种人强的地方不太一样,而且宗旨也不太一样。国际奥赛的宗旨就是要普及科学,还要发现、培养有天分的人才。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奥赛的主管单位中国科协,由各学会来组织。比如物理竞赛就是由中国物理学会来组织,在省级比赛时,就是省一级的物理学会来负责出题、评卷并培训,像在湖北省,一般是武汉大学来牵头组织,其他高校配合。国家的奥赛集训,现在由清华物理系来负责,原先是北大来负责。
奥赛的题目一般是比较新颖,而且因为是要发现天才,所以所用的知识肯定要超出所学的内容,题目非常灵活,考察的就是你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
各个国家对数学和物理的奥赛都很看重。中国在2016~2018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MO)连续三年都没有拿第一,在2018年拿了第三。整个知识界很不安,很多人写了很多文章,抨击教育改革,一刀切禁奥数,扼杀天才。在压力之下,2019年中国和美国IMO获并列冠军,舆论总算消停,如果还是没得金牌,教育部免不了接着被批。
高考不一样,对于现在的高考高分,高教界不是高兴,而是忧心忡忡,觉得现在的高考选拔了人的仔细、认真,而不是人的能力和智商。高考状元水平确实不错,但不是顶尖人才,而且状元还是有一定偶然性,相同层次的人不少,考试时有的人稍微不注意,多扣一两分,就不是状元了。
天才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虽然残酷,但是事实,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天才们开拓的。牛顿的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磁理论、量子理论、信息论等,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让人类一举成为地球霸主,还想着要走出地球,去探索太空、宇宙。这些人是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奥赛希望寻找这样的人。
那奥赛能否找到这样的人呢?还是可以的。比如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家陶哲轩,12岁就是IMO金牌得主;俄罗斯传奇数学家佩雷尔曼获得过菲尔兹奖;越南的菲尔兹奖得主吴宝珠也是获过两次IMO金牌。现在获菲尔兹奖的数学家们可能有50%的人来自IMO获奖者。不过非常可惜,中国的奥赛金牌得主们还没有获得过菲尔兹奖。
中国的奥赛选手们也是有很大成绩的。清华的施一公,国内最有名的生物学家,他就是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北大的许晨阳,庞加莱讲座教授、拉马努金奖获得者,国内最有名的年轻数学家,也是数学奥赛出身。
我们在教育自己孩子和学生时也应该秉承这个原则,虽然高考考查的是均衡能力,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强调学生成为各方面都很均衡而又平庸的人,而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些特长才是将来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