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嫦娥最早的名字叫什么?
嫦娥是我们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羿之妻,原名姮娥。到了汉文帝时代,为了汉文帝刘恒讳,改名为嫦娥。姮和嫦,是专门用以称呼这位神话人物所创造的汉字。姮就是恒,恒久;嫦就是常,经常,和恒久的意思相近,都是用来传达一种永恒象征。
创造出这两个汉字,和月亮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有关。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和永恒不变相比,月亮的圆缺变化貌似是最背道而驰的现象,为什么还能成为永远的象征?不过这正是变化和永恒之间的辩证关系。
月亮从月初的月亏到月半的月盈,再从圆满开始逐渐消融,直到再次圆满,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恰恰成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理解。上古时期的人们,通过观察,得出了自然的生物都存在着衰老的过程,这让古人明白即使是长生不老,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但只要在变化中能不断重复(回归)到圆满状态,就意味着永恒。所以人们创造了“姮”这样一个代表永恒的字,为月亮中的仙子命名。月亮和太阳相对应,叫太阴,而阴又代表着女性,所以这个姮是女字旁,表示月中仙子是女性。同样为避讳而改用的嫦字,沿用了姮字的含义,同时也采用女字旁。
姮娥(嫦娥)的故事大致形成于商周时期,在我国民间神话传说中,嫦娥只有一位,就是独吃了两份长生不老药,而重返天上(广寒宫)的后羿之妻。后来才有了玉兔作伴的相关情节。玉兔的由来也和月亮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有关。
但在《西游记》中,玉兔下凡成精的故事章节里,收服玉兔时从月宫来了数名素娥——素娥有时是嫦娥的别名,有时又是其他神话传说中仙女的常用名。不论哪种情况,《西游记》里的嫦娥和我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嫦娥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在我国,中秋节是以月亮为核心的传统节日,而嫦娥作为月中仙子,又变成了中秋节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