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文材料训练对联写作
写作对联是旧学的必修课,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生虽没做要求,但是,对偶、对仗修辞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并且要求能准确、熟练运用。一些地方教材编有对联欣赏的内容,有些省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填写对联的题型,高考考对联题很常见,一些教师会自觉地让高中学生提前感受一下此类题。另外,对联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学生都会从小就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喜欢上这种练习。
一、利用课文材料训练对联写作是适应高考的需要。
高考的语言运用题有写对联、仿写等形式,这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教材里没有编排指导学生学写对联的专题内容,教师也只是在乎时讲对偶、对仗修辞时顺带讲一下,或者在临考阶段做一两节课的基本知识的讲解,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对于对联题仍然望而生畏。利用课文来练习写对联,学生每天浸淫其中,品味、体会其中的奥妙,时间长了,自有心得,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二、利用课文材料训练对联写作是复习课文的有效方式和快捷方式。
高中阶段六册教材共有课文136篇,从写作角度看,为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历史素材和写作样板,许多高考满分作文都是得益于对教材的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能够分配给课文复习的时间是很少的,想在较短时间内做到逐篇复习,取得较好效果,几乎是不可能。如果高二起就开始用课文练习写对联,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为高三快速、高效复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利用课文材料训练对联写作是锤炼学生作文语言的方法。
目前学生的作文普遍缺少语言美,除了学生的阅读太少,词汇贫乏外,缺少语言锤炼的意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联语写作要求精炼、简洁,有概括性,甚至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对语言使用的要求很高。学生能写好对联,作文语言自然也会美起来。
四、利用课文材料训练对联写作的原则
联语内容要求比较宽泛,可以概括课文主旨,可以概括人物形象,可以概括课文的`情节线索,还可以概括课文的艺术特色,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既可对课文作全面的概括,也可以仅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作出概括。可以单篇课文作对,也可以用两篇课文分作上、下联,还可以一篇课文作几联。
联语的形式要求是对偶句或对仗句。工对好,宽对也好。正对、反对均可,流水对也行。偶有仄声收尾也兼容。有时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需要,形式上可以降低要求,只要做到字数相等、基本对仗即可。
作对时间宽松,可以在课前预习时写,也可在学完课文之后再作。每个单元教师做一次讲评和指导。师生互相启发,常有好对产生,好对展示给全班同学共赏。
用对联的形式来对学过的课文进行总结,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使学生准确抓住课文要点,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训练学生提炼语言的能力,熟练掌握对联写作这一语言实际运用的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笔者自上学期尝试在一个二年级文科班布置对联练习,就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赞同和喜爱。课上课下师生常常互相启发,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完成这道作业,三分之一的学生时有佳联好对,部分学生还就此喜欢上了这项活动,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大有改观。以下是部分学生所拟的各课联语,附后供方家指正。
负心丈夫背盟弃誓现原形
刚烈妻子坚决果断斩旧情
——《诗经·氓》
焦仲卿求假暂归意在挽婚姻
刘兰芝逃婚自杀只为守诺言
——《孔雀东南飞》
楚王昏庸无能贬贤才
屈原爱民忠君殉国家
——屈原《离骚》
心中厌恶势弃权贵
梦里游天姥观奇景
——李自《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女被弃空船独悲伤
青衫客遭贬浔阳遇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