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对当代的社会教育有什么启示?
孟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被奉为位次孔丘的亚圣,创建了思孟学派。孟子的一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以得英天下而教育之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孟子强调教育对个人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性善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对于理想人格的描述上,孟子提出了“大丈夫”。孟子“大丈夫”的精神对当今的社会教育也有非常多的启示,例如对于教育应该培养哪方面的人具有重大的启发。
孟子对于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描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外,孟子还认为大丈夫需要有高尚的气节,他们绝不会向权势低头,绝不会毫无原则地顺从。同时大丈夫还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即浩然之气,这是一种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心理状态与精神境界,大丈夫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要想实现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孟子认为必须要靠内心的修养。要靠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持志养气,也就是说大丈夫要坚持崇高的志向,在平时要善言善行,进而来积累道义。二是动心忍性,也就是大丈夫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三是存心养性,即要将善端扩充成实实在在的善性,要发挥理性的作用,要寡欲。四是反求诸己,也就是说大丈夫要善于反思,善于从自己的身上找出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孟子对于大丈夫精神的理解启示当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德行优良、有才华的人。在教育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志向,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要使学生在刻苦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坚持学习,仍然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