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

 我来答
四季教育17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56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0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68万
展开全部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我为了正在苦恼的你整理了 高二语文 文言文考试知识点,希望能给予你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_,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 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晋惠公)许君焦、瑕

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 短语 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故人具鸡黍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2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 唱歌 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二、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①⑥不如因而厚遇之 (厚遇:古义好好招待 今义优厚的待遇)

①⑦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⑥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堂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以:用……来;绝,断绝)

⑥归璧与赵(归:使……归)

⑦以勇气闻于诸侯(闻:使……听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②为刎颈之交(交:动作名,朋友)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⑥何者?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状语后置:

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7、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8、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9、得罪于大王(于大王得罪)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7、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六、出自本文的 成语

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白璧微瑕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3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古今异义词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④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5)而卒葬之:(古:终于。今:士兵)

3、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2)名词做动词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3)动词做名词

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4)形容词做名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5)形容词做动词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4、一词多义

①“道”

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 方法

②实词“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补充)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③“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属予 作文 以记之名词, 文章

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④实词“然”

至于_,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有_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5)观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不在也(v.观察)

而世之奇观、瑰怪、非常之观(n.景象)

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的楼台、宫殿)

(6)得

此余之所得也(得到)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获)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

二、虚词

1、虚词“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2、“其”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补充)②用作副词

Ⅰ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Ⅱ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Ⅲ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补充)③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

三、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其??????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何??????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的缘故。)

(二)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天地……”:“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三)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