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箭双雕”出自于哪里?
成语“一箭双雕”,原意是发一箭射中两只雕,指射箭技术高超。后来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有一个什么样的典故?一起来唠唠。
“一箭双雕”的出处
成语“一箭双雕”的雏形最早出自唐朝李延寿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一箭双雕”。 长孙晟是“一箭双雕”的主角,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现实版的郭靖郭大侠。
长孙晟,何许人也
据百度百科介绍,长孙晟(552年—609年),河南洛阳人,北周、隋朝时期的武臣,著名外交家,出生于官宦家庭,生性聪慧,略涉书史,擅长弹丸和射箭。十八岁时,长孙晟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
起初,长孙晟没啥名气,为人所知的也就是他骑马射箭还不错,只有随国公杨坚(后来建立隋朝的隋文帝)觉得他天赋秉异,才能超群,曾经拉着他的手对别人说:“长孙郎武艺超群,刚刚跟他说话,又发现他有令人称奇的谋略,未来的名将难道不是他吗?”
杨坚真是慧眼识英雄。长孙晟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北周时期妥善处理与突厥的关系,隋朝建立后,为朝廷治理突厥出谋划策。北周时期,长孙晟作为和亲使者,三次出使突厥,送千金公主、安义公主、义城公主入突厥,不但得到突厥可汗的赏识,还结交了许多突厥贵族,并摸清了突厥各部落强弱离合的情况,为日后攻打突厥做了准备。隋朝建立后,面对突厥的威胁,长孙晟向隋文帝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构想,这一策略结合隋朝的实际情况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为隋朝治理突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箭双雕”的故事
早年,长孙晟护送千金公主入突厥时,有一次随沙钵略可汗出猎,可汗看见空中有两只大雕盘旋,正在争夺一块肉。他很有兴致地喊来长孙晟,并叫人拿两支箭递给长孙晟,命令他把两只雕射下来。长孙晟接过箭,迅速翻身上马飞驰而去。他渐渐离大雕的位置很近了,只见他拉弓搭箭,认准目标一箭射去,竟射穿了两只大雕的胸膛!
长孙晟一箭双雕的高超箭术,博得了在场的突厥士兵的连声喝彩,沙钵略可汗也异常高兴,下令重赏长孙晟,并要求士兵们向长孙晟学习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