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古代的火锅是什么样子的?
火锅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无从知晓,民间流传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火锅,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也有人认为,火锅起源于汉朝,自汉朝之后,才一步步发扬光大。
火锅能够有今天的规模和多种口味,也经历了上千年时间发展演变。最初的火锅,就是用火烹煮食物,其味道同今天相距甚远。随着时间流逝,才慢慢有了滋补锅底、麻辣锅底,以及九宫格、鸳鸯锅的出现。
火锅起源无从考证,存在两个时间节点
火锅在今天,是一种深受大众喜欢的美食,在多数人心目中,都有一种“万物皆可涮”感觉。只有我们想不到菜品,没有不能出现在火锅餐桌上的菜肴。
依照火锅起源于战国时期说法,当时的人们,以陶罐作为锅,来煮水食用食物。陶罐锅虽然保温性好,但传热也相对较慢,而且起源之初,火锅口感定然不能同现在相提并论。
除了起源于战国说法外,还有人说火锅起源于汉朝。这一说法有直接证据,便是在海昏侯墓穴中,发现了古时候的火锅所用炊具“斗”。
古代火锅,从简单到复杂,食材、器具也在不断改良提升
古人吃火锅,最初一定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突发奇想。个人猜想火锅一定起源于,寒冷的冬天。当时的有钱人家,为了品尝到更暖和食物,或者想要一直让食物保持最热状态,便决定将烹饪食物器具,放置火上持续加热。
那时候的火锅,既没有蘸料,也没有锅底,其味道定然不美。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也在对锅底和器具,不断进行改良升级,这才演变成了今天,深受大众喜欢的口味和器具。
当下的我们,将火锅改造得淋漓尽致,不仅能够解决众口难调问题,还能够实现一人一锅,做到安全又卫生。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据考古发现,至少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类似火锅的原型出现。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发现了一个青铜制的“斗”形器,被认为是古代火锅的一种。
而关于火锅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食经》一书中,其中记载了“涮羊肉”的烹饪方法,即将羊肉切成薄片,用沸水涮煮后食用,这与现代火锅的吃法相似。
古代的火锅样式在不同朝代各有特点,例如:
西周时期:出现了一种主要供奴隶主和贵族使用的单人鼎。单人鼎呈四四方方的形状,由装备燃料的方格和用于烹饪食物的锅共同组成,功能与现今的单人火锅类似,且锅的四周还装饰有动植物花纹。此外,还有一种下面中空以供烧火,上面覆一层可用于涮煮食物的鼎,方便一人进食。
西汉时期:出现了炉式青铜器,如染炉和染杯,可视为古代的火锅。据说西汉的江都王刘非喜欢吃类似鸳鸯锅的“分格鼎”。东汉时期则有了更为方便的“镬斗”,可放置于火盆之上,用炭火温熟内储的食物。
三国时期:民间有一种“五熟釜”,内设五格,与现在的鸳鸯锅、母子锅相似,可以同时调出五种口味。
唐代:火锅被称为“暖锅”,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所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里的“红泥小火炉”便是指用于涮煮食物的火锅炉子。
宋代:有了明确历史记载的“涮兔肉火锅”。人们将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料稍作腌制,然后在小火炉上煮沸一小锅清水,用筷子夹住兔肉在沸水中“摆熟”后蘸佐料汁食用,“火锅”也因此得了“拨霞供”的雅称。当时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会举办“暖炉会”,围着火炉吃肉喝酒或吃火锅。
明清时期:火锅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食材种类也更丰富,在宫廷中被称作“热锅”。清代的火锅质地品种较多,有陶瓷、铜、锡、铁等材质。不仅百姓喜爱,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对火锅偏爱有加。乾隆皇帝的日常膳食和皇家宴席上常能见到火锅,据记载,1779 年的一段时间内便上了23种不同的火锅,食材完备。慈禧太后则偏爱菊花火锅,嘉庆皇帝登基时举办的“千叟宴”使用了1550只火锅,可谓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锅宴。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锅不断演变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各地广受欢迎的美食,并且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火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