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废了太子胤礽,为何次年康熙又选择复立太子?
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上,有不少皇子前期得到宠爱,后期逐渐被疏远,也有一些皇子运气、实力俱佳,刚开始时总是被皇帝疏远,后来逐渐成为了大红人。而除了这两种类型之外,还有一种非常特殊,那就是在争夺皇位之时,几经浮沉,既成为太子又被撤去太子,后又成为太子,这个人便是九子夺嫡风波中的胤礽。
关于胤礽其大概的人生经历是这样的,最初颇受康熙皇帝喜欢,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考察,康熙将其确立为太子,然而一旦其地位出现了变化,他就渐渐的迷失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作死,并且私生活极为不检点,让康熙皇帝大为震惊,最终只能夺去太子之位,而后来为什么康熙又将他重新确立为太子呢?
处于稳定储位争夺局面的需要
如果说康熙一开始的时候喜欢胤礽是因为他各方面都很突出的话,那么选择将其罢免,无疑是心灰意冷了,按照常理来说,不到最危急的关头,胤礽是不可能再入康熙法眼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康熙日渐年迈之时,无论是皇长子还是八贤王,都已经表现出了心狠手辣的最终形态
各个皇子表现出不夺皇位不罢休的真实面目后,夺嫡局势已经变得十分混乱了,如果康熙将太子之位给其中一人,都很有可能导致政局混乱,而在这个时候,已经逐渐边缘化的胤礽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重新确立他,只会让其他皇子手足无措,并不会让此前已经快要确立的局面失衡,因此选择胤礽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决定。
康熙需要表明自身地位
在晚年之时,即使曾经再强大的康熙,也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而在他日渐衰老之时,以八贤王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已经在朝堂之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了,如果他将继承人的位置给到八贤王的手里,无疑是亲手结果了自己的性命,而在这个关键阶段之中,为了树立自身的权威,表明自己仍然还是清朝唯一的权力代表者,最好的方式就是来一个让众人猝不及防的决定。
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曾经已经被废除的太子胤礽的重新提名,这是在向其他大臣们宣誓,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仍然还是他,即使皇子们夺权有多么激烈,最终的决定权仍然还在他的手中。
绝不偏袒任何皇子
如果说,皇帝有非常明显的偏向哪一位皇子的话,这会有许多的大臣表明政治立场,毕竟只要一站错位,新皇登基之时便是杀头之日,当大皇子、八贤王等人已经在夺嫡角逐中逐渐站上顶峰之时,康熙出现任何的偏袒,都会直接导致制衡局面改变,因此为了表明自身不会偏袒任何一位皇子的立场,选择胤礽作为太子,可以让夺嫡继续,并且不至于出现一边倒向某个皇子的情况。
康熙之所以会重新确立胤礽的太子地位,其考量的政治因素众多,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突如其来的决定,又再次将九子夺嫡局面稳固了下来,有时候也不得不说,康熙政治才干杰出,视野非常开阔。
2、其次,康熙采用这种方法,无疑是对胤礽的警告,让他能够吸取以前的错误教训,同时也能深刻地看到清朝隐藏的危机,这让胤礽感慨万千。 威胁和紧急。 感受,这样才能更正和重塑自己。
3、第三年,康熙不希望自己三十多年的努力白费,更担心太子之位被停职,引起朝廷变动。 重要的是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