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毕业生异地求职现象
关注大学毕业生异地求职现象
进入5月份,对于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时刻,甚至可以说是“最后一搏”。时间再往后移,意味着招聘单位越来越少,就业机会也相应减少了。于是,在和风习习的五月,异地求职的大学生们有的忙碌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有的还在某个城市独立支撑、顽强坚持,有的正在学校满怀期待异地单位的面试佳音,随时准备整装待发……
异地求职已成为普遍现象
“为了寻找就业机会,大学生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参加地方举办的招聘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告诉记者。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毕业于中小城市的学生身上,甚至毕业于以往大部分人向往的大城市的学生也不例外。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的受访者中,58.67%的人想赴外地求职,在广州则有60.33%的本地求职者愿意去其他地方一试身手。
来自浙江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刘告诉记者,他身边的同学大部分有过异地求职的经历,“其中好些人还不止跑了一个城市,往往是在几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
异地求职的普遍化,一方面是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客观产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动进取的姿态。
“这种现象的出现体现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在就业过程中不再等、靠、要,就业的依赖性向主动性转化),逐渐体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特征,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刘月波主任说。
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吴红波也认为,异地求职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后的一种体现,是就业压力增大后学生求职的一种客观需要:学生为了达到求职目标,愿意到向往的异地单位去求职。同时,他指出,如果条件许可,异地求职会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异地求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视野和求职渠道;二是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三是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当地的生活环境;四是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不容忽视的异地求职问题
异地求职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异地求职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今年即将毕业的山西财经大学学生马郭波,目前幸运的被神州数码公司录用。谈起当初来北京找工作的经历,马郭波一连用了几个“太辛苦”来形容。
马郭波异地求职的经历始于去年11月份。由于一心想进北京,一开始马郭波的求职目标非常明确,他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一直在网上搜索目标职位,投递简历。由于效果不佳,他后来干脆离开学校亲自来到北京。当真正来到北京时,马郭波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开始了一次次的选择:选择企业,选择行业,选择待遇……“也可能是对北京求职的困难估计不足,或者说自己的`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北京找工作的经历比自己想象的要困难,或者说困难得多。”马郭波说。在此期间,他先后参加了义利面包、天鸿卓越房地产经纪公司、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北京公司、钓鱼台国宾馆、中国远大、神州数码等单位的面试,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光金钱投入就在5000元以上。
马郭波5000元以上的金钱投入在异地求职者当中属于中等水平,这主要归因于他坚守在北京这一个城市,省去了城市之间来回奔波的成本投入;而就某些各个城市来回奔波的学生来说,上万元的求职花费也不罕见。
其实,异地求职的成本投入还不仅仅表现在金钱方面。来自南开大学的往届毕业生、现已供职于某大型事业单位的张某说,异地求职者往往还会在以下方面比一般求职者投入更多:一是在就业机会上,异地求职者往往因各地奔波而错失一些较好的面试和笔试机会;二是在时间和精力上,异地求职者往往要付出更多;三是由于身处异地,异地求职者在住宿、饮食方面往往要忍受诸多不便,尤其在人身安全方面要时刻保持警惕;四是异地求职者在因来回奔波身疲体乏的时候,还要随时准备承担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的心理失落。
多种途径化解难题
异地求职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说给学生带来的诸多不便,客观上说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没有为大学生异地求职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解决异地求职中的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努力,包括政府、学校、招聘单位都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异地求职提供方便。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目前各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定期组织单位举办招聘会,然而这些“人才市场”的招聘多面向再就业人员,很少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对此,刘月波建议,地方政府要建立专门面向高校大学生的、长期的、固定的人才市场,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为学生就业和单位招聘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多个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高校之间奔走,造成用人单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避免为了参加不同的单位招聘在各高校之间奔走,浪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学生的权益也会得到相应保障。同时,由政府举办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可以节约各高校接待用人单位招聘、举办招聘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出。
如何解决异地求职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认为,一是高等院校应建立和完善校园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疏通供需信息交流途径,与用人单位建立长久的人才招聘合作伙伴关系,邀请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举行宣讲、招聘活动,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招聘岗位和机会,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单位;二是异地用人单位应将对大学生的招聘活动尽量安排在学生集中的城市和高校,若不能前往高校及所在地招聘,应将前期的简历筛选、心理测试等初选环节通过网络完成,或者委托学校所在地信誉好的中介机构进行简历的收集、筛选、笔试,在人选范围尽量缩小的情况下,再通知少数被选学生到单位面试,同时做好周到细致的安排,避免多数学生到异地求职的奔波,这样不仅节省多数学生的求职时间、金钱成本,而且也有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用人单位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就大学生而言,也有专家提出,大学毕业生应掌握就业必需的就业知识和技巧,树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学会收集、整理、甄别就业需求信息,在就业过程前做好各种准备,以提高异地求职的“命中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