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老是喜欢纠结,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吗?若是,该怎么办?
妈妈让你出去买个菜,你在那里挑了又挑,不知道该买什么;领导让你出个企划案,你反复打草稿,还是没最终下笔;朋友生日你想送礼物,在礼品店里看了半天,最终什么也没买……似乎你不是纠结,就是在纠结的路上。
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有点类似,但是又不一样,完美主义是建立在处处不完美、处处不满意的基础之上的,想要做到极度完美、毫无瑕疵,它是由于处于极端的环境,缺乏沟通、缺乏安全感造成的,透露着完美主义者本身的不自信。
其实,这是一个人内在缺乏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表现。自信是一种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成功和应付事件能力的评价,是人在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 社会 的心理过程和适应 社会 的自然心境。自信心不足,人的自我评价低,就容易出现优柔寡断的性格,反复纠结的处事方式,甚至严重的完美主义情结。
一般人的完美主义只是存在内心的美好理想,做事上尽可能的尽善尽美,不至于反复纠结。但如果你是一个严重的完美主义者,情况就不一样了,你会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完美无缺,因为你总觉得这样做不够好,那样做也不够好。
周星驰在拍电影,经常揪着细节,一个细节反复拍好几遍,直到满意为止,也因为他的完美主义。了解周星驰的童年过往的人会知道,由于父爱缺失,周星驰其实是缺乏自信的。不过,一个人缺乏自信不见得是坏事,如果好好能化自卑为动力,也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比如说,周星驰,他在演艺圈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方式,也塑造了不少经典角色,别人拍电影,我们只记住了主角,周星驰拍电影,我们连配角一起记住,这是他追求完美的结果,主要是他自身有动力。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周星驰,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多数严重完美主义者往往在纠结事情的过程中浪费了时间,错过了机遇。
焦虑是对自己或亲人的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张焦躁不安的情绪,其中包含着焦急、挂念、紧张、忧愁、不安等成分,往往与难以应付、难以预测或危机情况相关,一般情况下,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但有些人由于个性问题或者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长期处于焦虑。
1.工作压力大、细节要求多
一个人的焦虑不一定是心理原因,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所从事的工作在细节上要求比较多,尤其是艺术类和机械方面的。比如说服装设计,往往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由于这种工作性质,渐渐的,工作人员也养成了一种注重细节,经常在细节上纠结的焦虑性格。
2.物质条件不足,生活需要精打细算
无论何时,衣食住行永远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需要,但是,有些人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困难,或者比较拮据,面对有限的条件,要去满足长期的生活,而且是一家人的生活,一些人需要学会精打细算,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轻松,因为经常会为明天而忧虑。
强迫思维是指以刻板的形式不随意的反复闯入个人脑海的观念、表象或者某种冲动,这些思想、表象或者意向对患者而言,没有现实意义,多余而不必要,患者自己能意识到这些想法,很想摆脱,却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非常苦恼,是强迫症的一种症状表现。
强迫思维主要有四种特征:
1.病程中某一时所体验的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会反复持久且不合时宜的闯入大脑,引起显著的痛苦或焦虑;
2.这种思想、意念或冲动并不是单纯的对于现实生活的过分担心;
3.患者企图压制这些思想,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
4.患者认识到这些思想来自自己,想摆脱。
四个反应形式:
1.强迫性怀疑
对自己的言行产生反复性的怀疑,继而产生强迫性行为。如反复纠结垃圾是否已经倒了,继而反复检查垃圾桶有没有倒干净。
2.强迫性穷思竭虑
对日常生活琐事或自然现象反复追查研究,寻找根源,尽管明知没有意义,但无法控制。比如反复纠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3.强迫性联想
脑子里出现一个词,或一句话,便不由自由的联想出其他句子或画面。
4.强迫性回忆
对经历过的事情不由自主的反复回忆,有时候若被打断或认为想的不对,便从头想起。
和完美主义不同的是,强迫行为的次数一般不下数十次,患者可能对言行纠结,也可能对事情纠结。
综上,做事老是喜欢纠结,有时是性格原因,有时是环境所致,如果发觉自己是强迫思维,建议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是一种自我的心是疾病,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人有时愁眉苦脸,无有表达言,而和他勾通时,他却沉默不言,但脸上表现出担愁,而在内心里却有着纠结不安 ,而本人也存在着内心的痛苦与焦燥。这是自我在纠结之中,而他把自己把事情办好了,脸上却露出一丝笑容,当人问他时他却摇一摇头说没事!凡是遇到解决不了事情脸上总是挂着相。
心里纠结要靠自己来解决,心病还要自心医,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将陪伴一生,但也能解除心病,那要靠自己去读一读书,看一看大家怎样去面临纠结而去解决纠结的办法。另一方面在纠结中要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蓝色的天空,到公园去看一看花朵,把纠结似放出来,回家后尽量自己找点家务活避开纠结之心,晚上尽可能多看一些电视,比如看一些自我有兴趣电视剧,舒导自己进入这个状态,总之,心病要自医,无论发生什么问题,要多多有着乐观,睡觉之前不要想其它的事。这样长期下去,自然把纠结看破,心内有着安全感!
有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 阅读症状 ,看看症状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其实 症状和问题 是指引我们通向更强大的桥梁。
如果“纠缠”已经严重干扰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又很困惑,具有强迫性重复特点,或许我们已经很长时间习惯压抑自己,看看纠缠的背后心结是什么,没看清楚又如何能做到放下。
如果“纠缠”并没有干扰自己生活,或许“纠缠”只是想让你更圆通,更通达,纠缠的真实面目可能叫 成长、完美或三思 ,很细致,很耐心,很全面,当她成全我们的时候,我们把她当朋友;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你把纠缠当问题。
我们常常自己构建了问题,然后又穷尽心思解释和解决问题,换一个视角吧,这些所谓的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生活中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做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标准来衡量每个选择的正确性。 当标准过多过于繁杂时,我们就会犹豫不决,内心充满纠结。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有一下几个。
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要求很高,我们总是想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找到一个我们认为最正确的方案。于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会思考很多方面,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我们的决定。
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比如我想买一件衣服,那么我就会想:我有没有类似的衣服?未来的天气适不适合穿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可以搭配什么的裤子?我总是想要找到一件完美的衣服,它能满足所有的条件,于是就开始漫长的纠结之路。
这种情况往往和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后天的经历有关。在做事情的时候会畏首畏尾,害怕做错事情,于是会纠结于要不要做、该怎么做、如果错了怎么办等等。
1、事先确定一个衡量的标准。 有了明确的标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方向,不至于胡乱思考。我们也能更快速地根据提前定好的标准做出决定。
2、限制纠结的时间。每做一件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纠结的时间,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决策。比如要决定今天午饭吃什么,在去餐厅前就先告诉自己要在30秒内做出决定。通过这样有意地练习,坚持一段时间后,也许你会变成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3、相信自己。 没有一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做出决定只是会确定一个未来的方向,并不代表你之后的境况。未来如何,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的。所以不要再纠结啦,要相信自己,即使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最后想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面,不如多多尝试,勇敢地做出决定吧!
人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你的大脑和心灵在进行对话。
通常情况下大脑走的是理性模式,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负面的,因为它会思考很多,对于心智不够成熟的人而言,只是这些思考就够他喝一壶了。
而心灵通常走的是灵性路线,浅笑显一点说叫灵感或直觉。所以通常是积极正面的,我们可以叫她乐天派。
大脑和心灵就如同你身体里面住着的两个小人,一个鼓励你向前,“前面一片光明”一个拉着你“小心啊,兄弟,前方高能,危险。”
寻常的纠结不能称为疾病,但是如果这纠结太过,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那就可以称为“病”了。这个时候建议你寻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彻底静下来,放空你的思想。专注感受你的呼吸。是的,就是冥想。如果你做不到,请寻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你解惑。也可以找我哦。[害羞]
讲个故事:一只驴子,左右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不知该选择吃哪边的草。驴子左右权衡,犹豫不决,最后,就在这样的纠结中饿死了。这个故事似乎荒诞可笑。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像驴子一样,让自己陷入纠结。做事总喜欢纠结,这并不是心理疾病,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因此,遇事没有主张。
怎样解决做事纠结的问题呢?我看到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可能会有启发。大家看下以下四点:
1终点站。终局思维。你就想你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是什么,把它想清楚,然后倒推,决定你当下的行动。
2指南针。假设你在森林里迷路了,该怎么走出来呢?答案是,找到自己的指南针。大森林里的指南针就是水,去找活的泉水。这很像人生中的很多情况,人生大量时候是没有地图和路标的,情况随时在变,所以我们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指南针。它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看起来非常枯燥,不像地图给到我们的信息那么丰富,但其实不变的东西比变的更重要。
3金丝雀。煤矿里会产生瓦斯气体,煤矿工人发现金丝雀对瓦斯气体非常敏感,如果金丝雀晕倒了,说明大事不妙,需要赶紧撤退。这个方法是在告诉我们,有些选择不要光想自己怎么选,还要想自己不能触碰的底线是什么。
4白衬衫。我们的一生要面临很多选择,如果事事都深思熟虑,那我们的精力带宽会不够用,所以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最终会走向成功的人,在选择这件事上,第一件该做的事是减少选择,我们称为“白衬衫”。老子当年在《道德经》里也说过:“少则得,多则惑”。
现代 社会 想要活得好,两条原则:第一,减少你的选择,把你的注意力资源省下来用在你最擅长的事情上;第二条,把那些不做的选择交给那些更加专业的人士,很多事情是不值得选的。
曾国藩说过: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意思就是说,万事不惧,顺其自然便是,未来发生的事情,不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专心去做;当这件事情过去了,绝不留恋它。这十六个字,对于生活中做事犹豫不决,容易纠结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成大事者不纠结,把握住现在才是最重要的。你应专注于当下,凡事不要看得太重,也不要想得太多。好的心态,能助我们摆脱纠结,义无反顾地去走好自己选择的路,体验自己的独特人生。
不是心理疾病,但是会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纠结的原因通常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没有哪一个选项是十全十美的,每一个选项都是有利有弊,有它的好处和优点,也有它的劣势和缺点。但是人们往往只想要那个好的有利的,不想要那个不好的那一面。或者说人们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总不好的那一面承担责任。所以很容易陷入到纠结中。
那这个怎么破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愿意承担责任,那不管你选哪一个都无所谓,你都不会纠结。因为你可既可以享受你选择的那个选项中的好,你又愿意为你所做的这个选择中的不好和那个部分来负责任。其实在这种状态下,你才是真正自由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你在纠结的时候,千万别以为别人就不纠结。
都纠结着呢。
但是,要给纠结一个期限。
把条件和事实摆出来就容易做决定。
然后,拜托不要把那种小概率的可能性拿出来说事。那样的话,永远无法做决定和下决心。
纠结人人有,不要纠太久!
纠结也是属于正常心理反应,没有主意有点缺乏自信心,喜欢做事情拿不定主意,也比较爱钻牛角尖,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做事情有点前怕狼后怕虎的感觉,还有就是即便是做错事了也自责自己,自己还觉得挺痛苦,其实慢慢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就会好一些,培养自信,勇敢的做事情别怕做错事情,做错事情也是学习经验没什么不好的,人活着不可能都不会犯错误的,所以接纳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变的更好。
做事纠结可能是因为对一件未知的事 情感 到害怕,害怕失败受到惩罚,害怕自己做不好丢失了面子,害怕承担责任。
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像人们害怕黑暗一样,因为未知所以害怕。
不妨设想一下,当你做出这个选择,所能承受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能接受,那就选另一个。
这就像抛硬币一样,硬币AB两面代表你的选择,抛出来A面,直接选A,如果犹豫了,其实在你的潜意识里面,已经认定了B,不然你为什么会纠结呢,果断选B就对了。
但如果这件事情对你今后的影响很大,例如挑对象、买房、买车等等,建议您把心目中的候选名单一一罗列出来,把各自的优点、缺点列出来,自己非常在乎的特点,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也写上去,一个个对比,哪个更符合自己的预期,得分更高就选哪个。当然还要加上一些一票否决的条件,例如对方人品不好,车子价格太高,房子是小产权房等等。
如果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例如午饭是吃面还是吃饭好,建议你直接选前者。即使吃完后悔,对你的影响也不大,也就一顿午饭而已,到了晚上换一家餐馆不就好啦,不用在这种小事上面浪费太多精力。
如果我的评论对你有帮助,可以帮忙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