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3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3万
展开全部

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 总结 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学好历史。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初中历史怎样才能学好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 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 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 万年至约 20 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

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 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

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 文化 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 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

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

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

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 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 课 传说 时代的文明曙光

1.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 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

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 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 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

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 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 立夏 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

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

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 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 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

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11 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

周。公元前771 年(公元前8 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和战国(公

元前475- 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2

5、夏、商、西周更替表格比较记忆

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末代暴君灭亡时间都城

夏禹公元前2070 年桀公元前1600年阳城

商汤公元前1600 年纣公元前1046年亳-- 殷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 年周幽王公元前771 年镐京

6、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

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7、夏商周朝代灭亡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

民所抛弃。

第6 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①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②内容:授民授疆土,受封者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保卫周王。

分封制的主体:同姓亲族。还有前朝贵族、功臣、姻亲等。

③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

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第7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 奴隶制衰亡。战国时期, 封建制度确立。)

1、春秋五霸:(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 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勾践)。

(1)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标志:公元前651 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成语 );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221 年),齐、楚、

秦、燕、赵、魏、韩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合纵家:公孙衍)

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连横家:

张仪;成语:朝秦暮楚。)

3

第8 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

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引发了社会变革(从千

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

内容: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

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

强兵:奖励军功

意义:秦国富强起来,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发: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等。

第9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国最

早文字)。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大篆),秦朝

建立后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出现、推行新的字体--- 隶书(小篆和隶书多书写在

竹木简和丝帛上)

2、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第10 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说创始人。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思想家:仁、礼。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教育 家: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

2、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辩证法思想:任何事

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百家争鸣: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春秋时期,

兵家的创始人

孙武写了一部

军事著作《孙

子兵法》。

第11 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都江堰:战国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构成:“分水鱼嘴”

“飞沙堰”“宝瓶口”。作用: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

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编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编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孟轲(孟子)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墨翟(墨子) 《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韩非子) 《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庄周(庄子) 《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4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 课秦帝国的兴亡(公元前221 年- 公元前207 年)

1、秦的统一:

背景(原因):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

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元前260

年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纸上谈兵)

统一:公元前230—公元前221 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

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秦的灭亡:

公元前209 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 年,项羽巨鹿之战(成语:破釜沉舟)。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202 年,楚汉之争(项羽与刘邦;成语:四面楚歌)。

3、公元前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都长安。西汉开始。

第14 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 措施

1、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

⑴政治上,采用皇帝称号;中央:设太尉(军事)、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废分封制推郡县制。影响: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

⑵经济文化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

准文字,后推行隶书。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⑶思想上,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目的;防

匈奴;

影响:这一政治体制为以后历代王朝加以沿袭和发展,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15 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大一统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

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刺史。

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意思是排斥和抑制 其它 学说,把儒家确

立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措施:改革选拔官员的 方法 ,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从此,儒家

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⑶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

2、影响: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

进入鼎盛时期。

5

_1(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 都采用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这些

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对封建社会历史产生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第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 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玉门关和阳

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地区)。公元前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

2、公元前60 年(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

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中国的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茶叶、瓷器西传,佛教、

皮毛、瓜果等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第17 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3—4 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

当普遍。

2、医学: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东汉“神医”华佗: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

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第18 课昌盛的文化

1、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 世纪)。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

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 传统文化 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史学: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约

3000年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

3、雕塑:秦汉时期代表作是气势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1987

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200 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 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220 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建立汉(史称

蜀),定都成都;222 年,孙权建立吴, 定都建业(今南京) 。

从此鼎立局面形成。

第21 课南方经济发展

1、发展原因:⑴南方战乱较少, 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⑷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经济重

心南移开始)

2、淝水之战:时间:383 年;交战双方:前秦(苻坚)和东晋(司马睿、谢安);成语:草木

皆兵,风声鹤唳;作用: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证了南方的安定,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

有被打断。

第22 课北方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

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北魏,鲜卑族)

第23 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

了约1000 年。

2、农学:贾思勰,北朝(北魏、东魏时期)。《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3、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水经注》( 1252 条河流)是一部优秀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的文

学和史学价值。

第24 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书法:“书圣”王羲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代表作《兰

亭序》。东晋。

2、绘画:顾恺之。以 人物画 最为突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东晋。

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7

3、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北朝(北魏)

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 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南北重归统一

1.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结束)。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

河。

4.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联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5.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

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

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 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

的重大贡献。(隋对历史的贡献:创立三省

六部制、科举制度)

第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

为唐高祖。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

之治”

(1)吸取隋亡的教训( 2)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4)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5)《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 5)完善科举制。

3、三省六部制---- 隋唐中央机构

三省:中书省----- 起草政令门下省---- 负责审核尚书省--- 执行政令(最高行政机关)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8

4、评价: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

象。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3 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

来奠定了基础。

2、唐朝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称为

“开元盛世“。

3、历史上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顺序为唐太宗时“贞观之治”;武则天时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时

的“开元盛世”。

4、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第4 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

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内容: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

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

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僵化: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内容为四书五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

工具。

废止:1898 年,戊戌变法时废八股。1905 年,科举制废除。

2、唐时出现了“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

精神。

第5 课“和同为一家”

1、唐朝时,居住在今蒙古高原一带的主要民族是突厥,

2、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吐蕃。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

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唐朝实行开明政策,西北少数民族各部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第6 课开放与交流

1.唐与天竺:天竺是唐对印度半岛上各部的统称。贞观年间,玄奘西去天竺取经,第一个系统的把

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

2.唐与日本: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

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4、唐朝首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觉得有用可以帮忙转发一下 文章 哦!

这样老师会更有动力整理分享更多资料哦!

文章不全,领取完全打印版流程:

1、关注头条号(学习队长)

2、转发该文章

3、私信发(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怎样才能学好

1、读历史材料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特别是初中历史,基本停留在对历史根须念和定义的认识节段,在这个节节段,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要具体结合地图,人物图片,时代背景图片,这样才能对做出一个全景展现,极有利于历史的 学习方法 ,并且在学习这些地图或图片的时候,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熟知了每一个朝代的地域版图以后,自然就会明白,那个朝代是强大的,那个朝代的发展是落后的,疆域广扩的国家背后一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后盾。

3、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初中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4、关注历史年代

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初中历史课文。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 初中历史必考考点内容整理

★ 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整理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归纳

★ 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归纳

★ 初中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 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