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前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查拉图斯特拉三十岁时,离开了家乡和家乡的湖,走进群山之中。在那里他享受着他的灵魂和孤独,十年不倦。但是,最后他的内心转变了——一天早晨,与玫瑰色的黎明一同起来,他迎着太阳,对它如是说:
你,伟大的星辰啊!假如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会是什么?
十年来,你每天爬上我这山洞:假如没有我,我的鹰,和我的蛇,你大概早已厌倦你的光和这旅程了吧。
但是我们每天早晨等候着你,领受你那流光溢彩,并为此祝福你。
看啊!我厌倦我的智慧,像积累了太多蜜的蜂儿;我需要那双为领受这智慧而伸出的手。
我乐意赠与并散布我的智慧,直到聪明者在他们的愚昧中重新变得欢悦,贫穷者在他们的富裕中重新变得幸福。
因此,我必须降临深处:就像你傍晚所作为的,走到海的后面,也把光明送给下界。噢!你这富足的星辰啊!
像你一样我必须沉落——就像人类所说的——我将降临他们。
那么,祝福我吧,你这平静的眼睛!它甚至能够注视那最大的幸福,而丝毫没有嫉妒!
祝福这将溢的杯子吧!愿水如流金般从中淌出,把你祝福的反响带到四方吧!
看呵,这杯子将再次倾空自己,查拉图斯特拉将再度成为一个人。
如是开始了查拉图斯特拉的沉落。
湖,沉沦,尘世之中;山,超脱,清明之境。查拉图斯特拉离开了家乡的湖,走进了群山之中,站在群山之巅,使尘世间的一切一目了然。为了看清楚事物的真相,获取智慧,我们常常需要以一个超脱的、至上而下、形而上的视角——即“神”的视角——来俯瞰和思考,这便是上山的意义。然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角给人以巨大的优越感,许多人被这优越感所诱惑而上山,又因贪恋这优越感而不愿下山回归“人”的生活——禁欲者、“彼岸论者”、“死亡的说教者”和“肉体的蔑视者”便是如此。而查拉图斯特拉则不同——他没有被诱惑,他只是单纯地“享受着他的灵魂和孤独,十年不倦”;而如今,他要满载着在山中获得的智慧下山了,“查拉图斯特拉将再度成为一个人”。上升即去往精神,下降即返回身体,上升即去往孤独,下降即返回人群,以“神”的视角获得智慧,而后带着智慧回到“人”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便是那上升与下降的永恒复返。所谓的智慧,即一种新的视角,借此可以看见曾经所不能看见的事物——借此,聪明者能看到自己的愚昧,贫穷者能识得自己的富裕。
在“洞穴隐喻”(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于洞穴之外获得启蒙的哲学家最终也重新回到了洞穴之中,向洞穴中的人们传播善的理念,以此照亮洞穴中的黑暗,就如同查拉图斯特拉的太阳下降到地球的另一侧,“也把光明送给下界”,他说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使然。“道义上的责任,多么高傲而沉重的词语啊!我要下山,只为我的幸福”,听闻这个故事的查拉图斯特拉定会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做出下山的决定,是出于太阳给他的启示。“他迎着太阳,对它如是说:你,伟大的星辰啊!假如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会是什么?”于是他便要下山去,也要用他的智慧之光去照耀人们。不,与其说是太阳带给他启示,倒不如说,是他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了太阳身上。查拉图斯特拉的太阳并不是为自己而发光,而是为了照耀人们,并因它所照耀的人们而感到幸福。它的幸福绝不是那卑贱的优越感,否则它的给予就成了施舍,而查拉图斯特拉将回应那山中的隐士:“我不施舍东西,我并没有穷到那个地步。”(见序言2)“它甚至能够注视那最大的幸福,而丝毫没有嫉妒”。为什么我们会嫉妒,为什么我们会仇视他人的幸福?因为我们心中那庸俗的“守恒律”——他获得的幸福定是从我这里抢夺去的。而查拉图斯特拉的太阳,它的光和热,却能在它内心中被无限地创造出来,源源不断,永不枯竭。人们的幸福正是它力量的证明、存在的意义。
“噢!你这富足的星辰啊!像你一样我必须沉落——就像人类所说的——我将降临他们”,查拉图斯特拉要做太阳,他是高傲的吗?不是的。古人向太阳祈祷跪拜,视之为神;柏拉图以太阳来比喻善的理念;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呢?他的太阳充满了人性,他的太阳是有血有肉的——它渴望着幸福,并且它的幸福有赖于他人,就如同他们的生存也依赖于它的光和热一样。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的生命将全部枯萎;而没有那领受那光和热的生命,太阳就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柏拉图的太阳自诩是出于高尚的道义而发光,而查拉图斯特拉却要反问:“假如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会是什么?”在查拉图斯特拉眼里,太阳与众生平等,他们相互依存。查拉图斯特拉将会告诉我们,他下山不是去做“上帝”,不是去做拯救者,他不做先知,不做教父,他不要寄生者,不要“尸体”,他想要同伴,平等的同伴。
而真正高傲的是宗教领袖、形而上学家们,是那些禁欲者、“彼岸论者”、“死亡的说教者”和“肉体的蔑视者”。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世界是永久的善的化身,而作为完全愚钝的肉体-物质是持久的恶的化身,应尽可能予以消除;在苏格拉底那里,人们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可能地放弃肉体和感性上的需求,以便为死后纯精神的存在做准备。他们的思想绵延千年,成了不可撼动的传统。这传统渴望上升,向往彼岸,向往天堂,向往纯粹的精神。那被传统所教育的人们是何等的高傲,竟以为自己已经上升到了高处、超脱了尘世、弃绝了肉欲。而查拉图斯特拉却要下降,去返回尘世,返回大地,返回身体。
如是开始了查拉图斯特拉的沉落。
你,伟大的星辰啊!假如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会是什么?
十年来,你每天爬上我这山洞:假如没有我,我的鹰,和我的蛇,你大概早已厌倦你的光和这旅程了吧。
但是我们每天早晨等候着你,领受你那流光溢彩,并为此祝福你。
看啊!我厌倦我的智慧,像积累了太多蜜的蜂儿;我需要那双为领受这智慧而伸出的手。
我乐意赠与并散布我的智慧,直到聪明者在他们的愚昧中重新变得欢悦,贫穷者在他们的富裕中重新变得幸福。
因此,我必须降临深处:就像你傍晚所作为的,走到海的后面,也把光明送给下界。噢!你这富足的星辰啊!
像你一样我必须沉落——就像人类所说的——我将降临他们。
那么,祝福我吧,你这平静的眼睛!它甚至能够注视那最大的幸福,而丝毫没有嫉妒!
祝福这将溢的杯子吧!愿水如流金般从中淌出,把你祝福的反响带到四方吧!
看呵,这杯子将再次倾空自己,查拉图斯特拉将再度成为一个人。
如是开始了查拉图斯特拉的沉落。
湖,沉沦,尘世之中;山,超脱,清明之境。查拉图斯特拉离开了家乡的湖,走进了群山之中,站在群山之巅,使尘世间的一切一目了然。为了看清楚事物的真相,获取智慧,我们常常需要以一个超脱的、至上而下、形而上的视角——即“神”的视角——来俯瞰和思考,这便是上山的意义。然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角给人以巨大的优越感,许多人被这优越感所诱惑而上山,又因贪恋这优越感而不愿下山回归“人”的生活——禁欲者、“彼岸论者”、“死亡的说教者”和“肉体的蔑视者”便是如此。而查拉图斯特拉则不同——他没有被诱惑,他只是单纯地“享受着他的灵魂和孤独,十年不倦”;而如今,他要满载着在山中获得的智慧下山了,“查拉图斯特拉将再度成为一个人”。上升即去往精神,下降即返回身体,上升即去往孤独,下降即返回人群,以“神”的视角获得智慧,而后带着智慧回到“人”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便是那上升与下降的永恒复返。所谓的智慧,即一种新的视角,借此可以看见曾经所不能看见的事物——借此,聪明者能看到自己的愚昧,贫穷者能识得自己的富裕。
在“洞穴隐喻”(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于洞穴之外获得启蒙的哲学家最终也重新回到了洞穴之中,向洞穴中的人们传播善的理念,以此照亮洞穴中的黑暗,就如同查拉图斯特拉的太阳下降到地球的另一侧,“也把光明送给下界”,他说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使然。“道义上的责任,多么高傲而沉重的词语啊!我要下山,只为我的幸福”,听闻这个故事的查拉图斯特拉定会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做出下山的决定,是出于太阳给他的启示。“他迎着太阳,对它如是说:你,伟大的星辰啊!假如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会是什么?”于是他便要下山去,也要用他的智慧之光去照耀人们。不,与其说是太阳带给他启示,倒不如说,是他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了太阳身上。查拉图斯特拉的太阳并不是为自己而发光,而是为了照耀人们,并因它所照耀的人们而感到幸福。它的幸福绝不是那卑贱的优越感,否则它的给予就成了施舍,而查拉图斯特拉将回应那山中的隐士:“我不施舍东西,我并没有穷到那个地步。”(见序言2)“它甚至能够注视那最大的幸福,而丝毫没有嫉妒”。为什么我们会嫉妒,为什么我们会仇视他人的幸福?因为我们心中那庸俗的“守恒律”——他获得的幸福定是从我这里抢夺去的。而查拉图斯特拉的太阳,它的光和热,却能在它内心中被无限地创造出来,源源不断,永不枯竭。人们的幸福正是它力量的证明、存在的意义。
“噢!你这富足的星辰啊!像你一样我必须沉落——就像人类所说的——我将降临他们”,查拉图斯特拉要做太阳,他是高傲的吗?不是的。古人向太阳祈祷跪拜,视之为神;柏拉图以太阳来比喻善的理念;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呢?他的太阳充满了人性,他的太阳是有血有肉的——它渴望着幸福,并且它的幸福有赖于他人,就如同他们的生存也依赖于它的光和热一样。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的生命将全部枯萎;而没有那领受那光和热的生命,太阳就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柏拉图的太阳自诩是出于高尚的道义而发光,而查拉图斯特拉却要反问:“假如没有你所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会是什么?”在查拉图斯特拉眼里,太阳与众生平等,他们相互依存。查拉图斯特拉将会告诉我们,他下山不是去做“上帝”,不是去做拯救者,他不做先知,不做教父,他不要寄生者,不要“尸体”,他想要同伴,平等的同伴。
而真正高傲的是宗教领袖、形而上学家们,是那些禁欲者、“彼岸论者”、“死亡的说教者”和“肉体的蔑视者”。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世界是永久的善的化身,而作为完全愚钝的肉体-物质是持久的恶的化身,应尽可能予以消除;在苏格拉底那里,人们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可能地放弃肉体和感性上的需求,以便为死后纯精神的存在做准备。他们的思想绵延千年,成了不可撼动的传统。这传统渴望上升,向往彼岸,向往天堂,向往纯粹的精神。那被传统所教育的人们是何等的高傲,竟以为自己已经上升到了高处、超脱了尘世、弃绝了肉欲。而查拉图斯特拉却要下降,去返回尘世,返回大地,返回身体。
如是开始了查拉图斯特拉的沉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