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最美的一颗星,一代才女蔡文姬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瞎旦南海北头?
愿青山绿水间,平淡过一生;愿一粥一饭间,厮守到白头。
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天下所有女子心中最大的愿望,最美的风景。可是真能如愿的又有几人呢?
翻开久远的历史,在那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位女子,才貌双全,一生三嫁,命运多舛。
许是上苍怜悯她半生坎坷,亦或是岁月留恋她美貌才华,在历尽重重苦难后,终给了她幸福的后半生。这么一个绝世女子便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
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东汉陈留郡圉县人,擅长文学、音乐、书法,且从小就颇具才气。
在文姬九岁时,一次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文姬在一旁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又故意弄断一根问她,文姬又说是第四根。可见文姬自小聪慧过人,在音律上也非常有天赋。
她时常跟随在父亲身边,也受父亲博学之熏陶,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父亲蔡邕有个学生名叫曹孟德,他仰慕老师才华,经常到老师家中请教学问,因此也遇见了正值花季的蔡文姬。
文姬不但貌美,有贤淑端庄之气质,更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独特魅力。
在那多情而温柔的岁月里,她嫣然一笑,回眸一瞥,又怎能不令少年为之动容;他气宇轩昂,微微展眼,又怎能不令女子为之惊艳?
在这个花一样的季节里,在这个诗一般的年月里,年少的曹孟德有心中的理想,有他的远大抱负。他不敢留恋于花前月下,不敢醉心于儿女情长。纵然文姬再优秀,再深情,自己也终将不能拥有,她如夜空中那颗最美的星辰,只能远观,终不能采摘。
人生没有如果,错过的人,错过的事,错过的风景,都将不会再重现。如果孟德当年心中执意,迎娶了文姬;如果文姬也果敢的出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塞外悲凉,也不会有文姬的哀伤吟唱。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在那个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文姬听从了父母的命令,嫁给了河东卫仲道。
卫仲道同样出生名门,才情俱佳,潇洒英俊。两磨运扰家门当户对,文姬与他可谓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才子佳人。
这一嫁,文姬将自己满满的感情都给予了娶她的眼前人,将年少懵懂的情愫化作缕缕烟云,随风而去。她知道,眼前的人才是与自己共度一生的良人。
生活有时真的很会开玩笑,亦如明明刚才还晴空万里,突然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呼啸而至。
文姬与卫仲道就是这场风雨中的当事人。当她俩还沉浸在婚后的甜蜜里,沉浸在爱人各自的柔情里时,卫仲道却咯血而死。这一年,文姬17岁,在两人成婚一年后,成了卫仲道的遗孀。
夫君死后,原先笑脸相迎的婆婆,此时俨然与之前判若两人,她执意认定是文姬克死了自己的儿子。她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儿子早已患上了肺痨,而是将这克夫的帽子牢牢的扣在了文姬的头上。
在那段日子里,卫家人说话有多难听,卫家人脸色有多难看,这都可想而知。心高气傲的文悄态姬,血液里那股文人的傲气全然被激发出来就,她哪里能受得了这样的冷眼,于是不顾父亲蔡邕的强烈反对,愤然撕毁了婚约,回到了娘家。
如果卫仲道多活几年,如果文姬少一点傲气,多一点忍气吞声,在卫仲道死后,依然在卫家,也许后面的故事又将要改写。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东汉末年,时局变化,黄巾起义,蔡邕由于识人不准,站错了政治队伍,投诚了董卓。后因受董卓牵连,遭司徒王允陷害,被打入监狱,最后含冤而死。
文姬还未从丧夫的阴影中走出来,就已家道中落。随后军阀混战,京中暴乱。文姬全家老家小被迫混在百姓逃难的人流中颠沛流离,踏上了回乡之路。此时,边境上的南匈奴人趁火打劫,掠掳中原一带。
文姬很不幸,被南匈奴人掳去当了奴隶。她在悲愤诗中曾写道:“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她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然成为了点点泪光中的模糊景象。迎接自己的将是漫天的黄沙与碎石,所见皆是无际的原野和充满野性的荒蛮。无情的寒风刺痛着她娇嫩的面容,肆虐的风沙遮住了她伤情的双眼。
文姬在异乡悲痛万分,欲哭无泪。所幸,她遇到了左贤王。南匈奴左贤王倾慕蔡文姬的美貌与才学,在众多汉族女子中,对她尤为喜爱,将她强纳为妻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惟我薄命兮没戎虏。 纵然左贤王对文姬百般宠爱,但仍抹不去她心中的哀愁。她向往故乡,向往长安,将心底的意念化作子规啼哭,在无尽的日子里期盼,在哀愁的岁月里泣血。
长安也是曾伤害过她的地方啊!她时至今日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来自于长安的赐予啊!但是她仍向往长安,仍想回到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个人,是她心底最深的情愫。
在南匈奴的那段岁月里,尽管左贤王对文姬关心备至,可毕竟自己身为奴隶,心中高傲的文姬怎样也堙灭不了心中的屈辱和对匈奴的恨意。再者,自己与左贤王在文化层次上存在着极大落差,心中难免失落。不免会想到远在故国的那个人,她日夜期盼能再回到故国,只是这一盼,是那样的长,这一盼,竟是十二年。
塞外十二年里的风霜,塞外十二年里的星辰,淹没了一个女人此生最美好的年华,埋藏了一个才女的绝世才华。
建安十三年(208年),统一了北方的曹操,迁都洛阳,雄踞天下一方。彼时,天下已太平。他想到自己当年的恩师蔡邕,思念起了他的女儿文姬。
他想将这太平盛世与她分享,四处打探她的消息,当得知文姬还在匈奴时,便以蔡邕之名,派使臣用重金将文姬赎回。
此时文姬已为左贤王育有二子,浓浓的血脉已在这荒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与左贤王十二年夫妻之情,与幼小的孩子深深的母子之情,这难舍的情愫代替了汉使臣来的接回之喜。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 眼见在自己身前哭泣的幼儿,心中有万分的不舍,骨肉相连啊!身后是故国之人派来接自己归汉的车马,这种难以决定的选择,令文姬心痛。
在几经思量后,文姬挥泪残忍地抛弃了丈夫和幼子,独自踏上了回归故土的漫漫长路。文姬坐在马车上,望向渐渐远去的胡地,道路两旁依然是蛮荒景象,终年的风沙,终年的尘埃。耳畔仿佛听见了孩子的哭泣声,那撕心裂肺的痛传遍了全身。
阔别十二年,文姬终于回到了故国,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曹操来迎接了她,当她见到这个人时,才知道早已物是人非。
真是造化弄人啊!数十年的为奴生活,数十年的坎坷经历,文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了,曹操也不再是那个在父亲跟前求学的书生了。
曾经的错过已然错过,曹操能给予她的就是让她有个好的归宿。于是他将文姬下嫁给了他的手下董祀。
文姬明白她再也走不进他的生活,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她知道曹操此刻给予她的,无疑是最好的。
董祀是个懂音律,通书史的才气男子,比文姬小十多岁。文姬原本以为这一次的婚姻将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前半生的流离失所,生活波折,此刻也能安定下来了。
只是有时现实总比理想残酷,彼时文姬容颜已逝,而董祀正年轻气盛。他本不愿娶比自己大十几岁且已是三嫁的文姬,只是迫于曹操的压力,才勉强答应的。
婚后的日子里,他对文姬处处敷衍,满眼的不屑,这些都瞒不过文姬的眼睛。但即便如此,文姬又能怎样呢?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法,曹操要将其处死。此时的文姬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违背父命冲动的小女子了,这些年的浮浮沉沉,她已学会了宽容与理解。
文姬听到消息后,在曹操大宴宾客的时候,蓬头赤足,一步一叩首,声泪俱下的为丈夫求情。她深知董祀是因自己而获罪,因此她在曹操面前苦苦求情,凄清哀婉。
最终曹操心软,备受打动,赐给她一套鞋袜头巾,并快马加鞭将文状追回,宽恕了董祀。
曹操敬仰恩师的才华,在文姬求情的当日,问及家中藏书之事,文姬言战乱之年,父亲留下的四千余藏书已所剩无几,自己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于是文姬当庭背诵默写了父亲蔡邕的藏书四百余篇。她所做的全是为了报答曹操。
而董祀因为文姬的相救,也对她敞开了心扉,对她悉心呵护。文姬也总算苦尽甘来,得到了董祀的真爱。
从此二人居于南山之下,于青山绿水间,平淡过一生;于一粥一饭间,厮守到白头。这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幸福生活虽然来得晚一些,但终还是来了……
愿青山绿水间,平淡过一生;愿一粥一饭间,厮守到白头。
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天下所有女子心中最大的愿望,最美的风景。可是真能如愿的又有几人呢?
翻开久远的历史,在那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位女子,才貌双全,一生三嫁,命运多舛。
许是上苍怜悯她半生坎坷,亦或是岁月留恋她美貌才华,在历尽重重苦难后,终给了她幸福的后半生。这么一个绝世女子便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
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东汉陈留郡圉县人,擅长文学、音乐、书法,且从小就颇具才气。
在文姬九岁时,一次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文姬在一旁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又故意弄断一根问她,文姬又说是第四根。可见文姬自小聪慧过人,在音律上也非常有天赋。
她时常跟随在父亲身边,也受父亲博学之熏陶,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父亲蔡邕有个学生名叫曹孟德,他仰慕老师才华,经常到老师家中请教学问,因此也遇见了正值花季的蔡文姬。
文姬不但貌美,有贤淑端庄之气质,更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独特魅力。
在那多情而温柔的岁月里,她嫣然一笑,回眸一瞥,又怎能不令少年为之动容;他气宇轩昂,微微展眼,又怎能不令女子为之惊艳?
在这个花一样的季节里,在这个诗一般的年月里,年少的曹孟德有心中的理想,有他的远大抱负。他不敢留恋于花前月下,不敢醉心于儿女情长。纵然文姬再优秀,再深情,自己也终将不能拥有,她如夜空中那颗最美的星辰,只能远观,终不能采摘。
人生没有如果,错过的人,错过的事,错过的风景,都将不会再重现。如果孟德当年心中执意,迎娶了文姬;如果文姬也果敢的出嫁,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塞外悲凉,也不会有文姬的哀伤吟唱。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在那个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文姬听从了父母的命令,嫁给了河东卫仲道。
卫仲道同样出生名门,才情俱佳,潇洒英俊。两磨运扰家门当户对,文姬与他可谓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才子佳人。
这一嫁,文姬将自己满满的感情都给予了娶她的眼前人,将年少懵懂的情愫化作缕缕烟云,随风而去。她知道,眼前的人才是与自己共度一生的良人。
生活有时真的很会开玩笑,亦如明明刚才还晴空万里,突然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呼啸而至。
文姬与卫仲道就是这场风雨中的当事人。当她俩还沉浸在婚后的甜蜜里,沉浸在爱人各自的柔情里时,卫仲道却咯血而死。这一年,文姬17岁,在两人成婚一年后,成了卫仲道的遗孀。
夫君死后,原先笑脸相迎的婆婆,此时俨然与之前判若两人,她执意认定是文姬克死了自己的儿子。她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儿子早已患上了肺痨,而是将这克夫的帽子牢牢的扣在了文姬的头上。
在那段日子里,卫家人说话有多难听,卫家人脸色有多难看,这都可想而知。心高气傲的文悄态姬,血液里那股文人的傲气全然被激发出来就,她哪里能受得了这样的冷眼,于是不顾父亲蔡邕的强烈反对,愤然撕毁了婚约,回到了娘家。
如果卫仲道多活几年,如果文姬少一点傲气,多一点忍气吞声,在卫仲道死后,依然在卫家,也许后面的故事又将要改写。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东汉末年,时局变化,黄巾起义,蔡邕由于识人不准,站错了政治队伍,投诚了董卓。后因受董卓牵连,遭司徒王允陷害,被打入监狱,最后含冤而死。
文姬还未从丧夫的阴影中走出来,就已家道中落。随后军阀混战,京中暴乱。文姬全家老家小被迫混在百姓逃难的人流中颠沛流离,踏上了回乡之路。此时,边境上的南匈奴人趁火打劫,掠掳中原一带。
文姬很不幸,被南匈奴人掳去当了奴隶。她在悲愤诗中曾写道:“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她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然成为了点点泪光中的模糊景象。迎接自己的将是漫天的黄沙与碎石,所见皆是无际的原野和充满野性的荒蛮。无情的寒风刺痛着她娇嫩的面容,肆虐的风沙遮住了她伤情的双眼。
文姬在异乡悲痛万分,欲哭无泪。所幸,她遇到了左贤王。南匈奴左贤王倾慕蔡文姬的美貌与才学,在众多汉族女子中,对她尤为喜爱,将她强纳为妻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惟我薄命兮没戎虏。 纵然左贤王对文姬百般宠爱,但仍抹不去她心中的哀愁。她向往故乡,向往长安,将心底的意念化作子规啼哭,在无尽的日子里期盼,在哀愁的岁月里泣血。
长安也是曾伤害过她的地方啊!她时至今日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来自于长安的赐予啊!但是她仍向往长安,仍想回到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个人,是她心底最深的情愫。
在南匈奴的那段岁月里,尽管左贤王对文姬关心备至,可毕竟自己身为奴隶,心中高傲的文姬怎样也堙灭不了心中的屈辱和对匈奴的恨意。再者,自己与左贤王在文化层次上存在着极大落差,心中难免失落。不免会想到远在故国的那个人,她日夜期盼能再回到故国,只是这一盼,是那样的长,这一盼,竟是十二年。
塞外十二年里的风霜,塞外十二年里的星辰,淹没了一个女人此生最美好的年华,埋藏了一个才女的绝世才华。
建安十三年(208年),统一了北方的曹操,迁都洛阳,雄踞天下一方。彼时,天下已太平。他想到自己当年的恩师蔡邕,思念起了他的女儿文姬。
他想将这太平盛世与她分享,四处打探她的消息,当得知文姬还在匈奴时,便以蔡邕之名,派使臣用重金将文姬赎回。
此时文姬已为左贤王育有二子,浓浓的血脉已在这荒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与左贤王十二年夫妻之情,与幼小的孩子深深的母子之情,这难舍的情愫代替了汉使臣来的接回之喜。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 眼见在自己身前哭泣的幼儿,心中有万分的不舍,骨肉相连啊!身后是故国之人派来接自己归汉的车马,这种难以决定的选择,令文姬心痛。
在几经思量后,文姬挥泪残忍地抛弃了丈夫和幼子,独自踏上了回归故土的漫漫长路。文姬坐在马车上,望向渐渐远去的胡地,道路两旁依然是蛮荒景象,终年的风沙,终年的尘埃。耳畔仿佛听见了孩子的哭泣声,那撕心裂肺的痛传遍了全身。
阔别十二年,文姬终于回到了故国,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曹操来迎接了她,当她见到这个人时,才知道早已物是人非。
真是造化弄人啊!数十年的为奴生活,数十年的坎坷经历,文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了,曹操也不再是那个在父亲跟前求学的书生了。
曾经的错过已然错过,曹操能给予她的就是让她有个好的归宿。于是他将文姬下嫁给了他的手下董祀。
文姬明白她再也走不进他的生活,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她知道曹操此刻给予她的,无疑是最好的。
董祀是个懂音律,通书史的才气男子,比文姬小十多岁。文姬原本以为这一次的婚姻将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前半生的流离失所,生活波折,此刻也能安定下来了。
只是有时现实总比理想残酷,彼时文姬容颜已逝,而董祀正年轻气盛。他本不愿娶比自己大十几岁且已是三嫁的文姬,只是迫于曹操的压力,才勉强答应的。
婚后的日子里,他对文姬处处敷衍,满眼的不屑,这些都瞒不过文姬的眼睛。但即便如此,文姬又能怎样呢?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法,曹操要将其处死。此时的文姬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违背父命冲动的小女子了,这些年的浮浮沉沉,她已学会了宽容与理解。
文姬听到消息后,在曹操大宴宾客的时候,蓬头赤足,一步一叩首,声泪俱下的为丈夫求情。她深知董祀是因自己而获罪,因此她在曹操面前苦苦求情,凄清哀婉。
最终曹操心软,备受打动,赐给她一套鞋袜头巾,并快马加鞭将文状追回,宽恕了董祀。
曹操敬仰恩师的才华,在文姬求情的当日,问及家中藏书之事,文姬言战乱之年,父亲留下的四千余藏书已所剩无几,自己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于是文姬当庭背诵默写了父亲蔡邕的藏书四百余篇。她所做的全是为了报答曹操。
而董祀因为文姬的相救,也对她敞开了心扉,对她悉心呵护。文姬也总算苦尽甘来,得到了董祀的真爱。
从此二人居于南山之下,于青山绿水间,平淡过一生;于一粥一饭间,厮守到白头。这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幸福生活虽然来得晚一些,但终还是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