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回馈父母的爱?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日前,重庆一女子因放弃父母给安排的工作,被要求每月给父母1000元生活费。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人觉得年轻人工作后不该“啃老”,给父母生活费是应当的,也有人觉得没必要给父母生活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680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受访青年给父母生活费,58.5%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该给父母生活费。关于年轻人回馈父母的其他方式,24.8%的受访者建议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包红包,19.5%的受访者建议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
调查中,90.5%的受访青年已经工作,9.5%的受访青年还没有。52.4%的受访青年和父母住在一起,47.6%的受访青年不住在一起。
58.5%受访青年认为给父母生活费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90后青年曹凯(化名)2015年大学毕业,现在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和父母同住的他每月发工资后,留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剩下的钱都交给父母。
今年27岁的崔静在天津从事会计工作。入职已经3年的她每月会给父母1000元生活费,“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住在家里面得适当表示一下”。
杨轶的老家在沈阳,去年研究生毕业,现在在银行做管培生。他坦言,由于刚工作不久,到手的工资还不是很多,扣除房租、交通费还有约会开销等,每月剩不下什么钱,也就没有多余的钱给父母了。
调查显示,56.5%的受访青年给父母生活费,22.7%的受访青年不给,20.8%的受访青年表示不一定。交叉分析显示,和父母同住的青年中,62.1%的人给父母生活费,这一比例高于不与父母同住的受访青年(50.3%)。
曹凯告诉记者,他身边给父母生活费的人并不少。“据我了解,有一些人给是因为父母要求,也有人是自己主动给。但我感觉,就算父母提出来要生活费,一般也不是真的要花孩子的钱,可能是担心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想替他们存钱。”曹凯说,他有个朋友是自由职业者,父母每月会向他要一些钱,去年朋友买车手里钱不够,他父母就出了钱。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680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受访青年给父母生活费,58.5%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该给父母生活费。关于年轻人回馈父母的其他方式,24.8%的受访者建议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包红包,19.5%的受访者建议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
调查中,90.5%的受访青年已经工作,9.5%的受访青年还没有。52.4%的受访青年和父母住在一起,47.6%的受访青年不住在一起。
58.5%受访青年认为给父母生活费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90后青年曹凯(化名)2015年大学毕业,现在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和父母同住的他每月发工资后,留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剩下的钱都交给父母。
今年27岁的崔静在天津从事会计工作。入职已经3年的她每月会给父母1000元生活费,“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住在家里面得适当表示一下”。
杨轶的老家在沈阳,去年研究生毕业,现在在银行做管培生。他坦言,由于刚工作不久,到手的工资还不是很多,扣除房租、交通费还有约会开销等,每月剩不下什么钱,也就没有多余的钱给父母了。
调查显示,56.5%的受访青年给父母生活费,22.7%的受访青年不给,20.8%的受访青年表示不一定。交叉分析显示,和父母同住的青年中,62.1%的人给父母生活费,这一比例高于不与父母同住的受访青年(50.3%)。
曹凯告诉记者,他身边给父母生活费的人并不少。“据我了解,有一些人给是因为父母要求,也有人是自己主动给。但我感觉,就算父母提出来要生活费,一般也不是真的要花孩子的钱,可能是担心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想替他们存钱。”曹凯说,他有个朋友是自由职业者,父母每月会向他要一些钱,去年朋友买车手里钱不够,他父母就出了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