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什么时候
展开全部
什么时候三伏开始 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以三伏天是从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的,也就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哦。 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1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这是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三伏天有30天,有些年份有40天的差别。 如果“夏至”当天就是个庚日,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早,例如2000年和2002年就是这种情况,在7月11日就入伏了。如果赶上“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离“夏至”最远,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晚,例如2006年和2004年就是这种情况。 今年的入伏也相对比较晚些,2012年7月18号入伏,中伏有20天,因此,今年的伏天比较长,有40天。天文专家特别强调说,虽然今年的伏天有40天,但这只是日期的一种安排,与气候变化没有关系。“伏天短了,炎热的天数也会缩短”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反之亦然。
夏天三伏是什么时候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1、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
2、特指末伏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的“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2005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月二十日)出伏止,前后正好四十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2005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名称 另称 介绍 : 初伏 头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终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的来历及时间 这事对于种田人,也不算个问题。什么是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如何计算伏天?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十天称为‘末伏’。
2006年的夏至是阳历的6月21日(阴历的五月廿六),第三个庚日是庚戌日(阳历7月20日),此谓今年的初伏。第四个庚日是庚申日(阳历7月30日),此谓今年的中伏。今年立秋是阳历的8月7日,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庚午日(阳历的8月9日),到庚辰日(阳历的8月19日),此谓今年的末伏十天。
怎样应对伏天?
正如入冬有数九一样,夏至也有个夏九九。只是各地稍有不同而已,长江以南多流行这个歌谣: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舒;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地区多流行的歌谣: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不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凉气;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吃素莫吃荤,吃少莫吃多,多饮莫用冰,多汗莫急降。此为春夏养阳之法。
夏季三伏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夏季三伏是按阴历日期计算的;阴历的每天由六十甲子的天干地支来记日,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寅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自甲子、乙丑、丙寅、、、、、、,这个在农历六十甲子纳音表中可以查到,在农历黄历中查到夏至这天,然后按以上农历每天天干地支的排列再查,从夏至往后数至第三个庚日即是初伏,每十天为一伏,这就是三伏的计算方法,当然,由于农历闰月的关系,会出现某一年三伏会有四十天,一般二伏即中伏为二十天。
2015入伏是哪一天,三伏时间多少天?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2016年中三伏是哪几天? 2016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何为三伏今年的三伏天从几月几曰算起到什么时间结束? 2016年三伏时间:
7月17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5日,共40天。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折叠编辑本段日期计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11年三伏天:
7月14日头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至8月22日结束。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个伏天共40天。
初 伏:2011年07月14日 农历六月十四 周四
中 伏:2011年07月24日 农历六月廿四 周日
中伏加强 :2011年08月03日 农历七月初四 周三(说明: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
末 伏:2011年08月13日 农历七月十四 周六
正在加载三伏天
三伏天结束时间:2011年08月22日农历七月二十三周一
2012 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2013年三伏时间:
正在加载三伏天
7月13日 农历六月初六庚辰,是头伏第一天,头伏 10 天。
7月23日 农历六月十六庚寅,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2日 农历七月初六庚戌,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4年三伏时间:
7月18日是头伏第一天,头伏 10 天。
7月28日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7日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5年三伏时间:
7月13日交“初伏”。
7月23日交“中伏”。
8月12日交“末伏”。
8月22日“出伏”。
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 1日
闰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38天时间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随的寒气逼出来。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大家珍惜!(温暖传递)
夏天三伏是什么时候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1、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
2、特指末伏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的“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2005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月二十日)出伏止,前后正好四十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2005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名称 另称 介绍 : 初伏 头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终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的来历及时间 这事对于种田人,也不算个问题。什么是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如何计算伏天?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十天称为‘末伏’。
2006年的夏至是阳历的6月21日(阴历的五月廿六),第三个庚日是庚戌日(阳历7月20日),此谓今年的初伏。第四个庚日是庚申日(阳历7月30日),此谓今年的中伏。今年立秋是阳历的8月7日,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庚午日(阳历的8月9日),到庚辰日(阳历的8月19日),此谓今年的末伏十天。
怎样应对伏天?
正如入冬有数九一样,夏至也有个夏九九。只是各地稍有不同而已,长江以南多流行这个歌谣: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舒;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地区多流行的歌谣: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不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凉气;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吃素莫吃荤,吃少莫吃多,多饮莫用冰,多汗莫急降。此为春夏养阳之法。
夏季三伏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夏季三伏是按阴历日期计算的;阴历的每天由六十甲子的天干地支来记日,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寅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自甲子、乙丑、丙寅、、、、、、,这个在农历六十甲子纳音表中可以查到,在农历黄历中查到夏至这天,然后按以上农历每天天干地支的排列再查,从夏至往后数至第三个庚日即是初伏,每十天为一伏,这就是三伏的计算方法,当然,由于农历闰月的关系,会出现某一年三伏会有四十天,一般二伏即中伏为二十天。
2015入伏是哪一天,三伏时间多少天?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2016年中三伏是哪几天? 2016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何为三伏今年的三伏天从几月几曰算起到什么时间结束? 2016年三伏时间:
7月17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5日,共40天。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折叠编辑本段日期计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11年三伏天:
7月14日头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至8月22日结束。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个伏天共40天。
初 伏:2011年07月14日 农历六月十四 周四
中 伏:2011年07月24日 农历六月廿四 周日
中伏加强 :2011年08月03日 农历七月初四 周三(说明: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
末 伏:2011年08月13日 农历七月十四 周六
正在加载三伏天
三伏天结束时间:2011年08月22日农历七月二十三周一
2012 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2013年三伏时间:
正在加载三伏天
7月13日 农历六月初六庚辰,是头伏第一天,头伏 10 天。
7月23日 农历六月十六庚寅,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2日 农历七月初六庚戌,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4年三伏时间:
7月18日是头伏第一天,头伏 10 天。
7月28日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7日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5年三伏时间:
7月13日交“初伏”。
7月23日交“中伏”。
8月12日交“末伏”。
8月22日“出伏”。
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 1日
闰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38天时间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随的寒气逼出来。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大家珍惜!(温暖传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