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北京卷文言文翻译
1. 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文言文翻译
新浪教育,语文原卷
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键纯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
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稿和咐。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翻译给你了,呵呵
2. 崔子忠文言文翻译
【原文】崔子忠,字青蚓。
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
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
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
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
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
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
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
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 *** ,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
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
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棚段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
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3. 文言文翻译3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
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府第在光德里,有个木工敲他的家门,说希望给他间空屋子住,他将以做工来报偿。
他所做的工作是运用尺子、规矩、绳墨规划方圆曲直,家里并没有刀锯斧斤等木工工具。问他的特长,他说:“我善于估量木材。
比照房屋的规格,相称的进深、方圆、长短,指派那些工匠做活。 没有我,他们就不能盖成一间房子。
所以给官府干活,我的工钱是别人的三倍;在私家干活,我也得到大半的工钱。”一天,我进他的屋子,看见他的床缺个腿不能修理,还说:“要找别的工匠来修。”
我很是笑话他,认为他是个既无能又贪财的家伙。 后来,京兆尹要修理官署,我恰恰也前去办事。
只见那里堆积着许多木材,召集了许多工匠。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面对着那木工。
木工左手拿着量尺,右手拿着手杖,站在中央。他估量栋梁所需承担的分量,考虑木材的承重能力,挥动他的手杖,指着右边说:“斧子!”那拿斧子的工匠就跑到右边。
他又回头指着左边说:“锯子!”拿锯子的工匠赶快跑到左边。不一会儿,使斧的砍,使刀的削,都干了起来,那些人都看他的脸色,等待他的指挥,没有敢自己拿主意的。
那不能胜任的,木工生气地喝退他们,也没有人敢表示不满的。他在墙上画出房屋图样,这一尺见方的图样却完全合乎规格,依据图上的尺寸建造高大的屋宇,没有一点儿差错。
建成后,就在房屋的大梁上写:“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这里写的“某人”就是那木工的姓名,所有干活的工匠都不列入。
我环视左右,大大吃惊,这才知道那木工的技能精巧到了极点。 后来,我又叹息道:“他是要超出一般动手的技艺,把精力集中用在心智上,因而能了 解事物的大体与纲要吧!” 。
4. 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
你好!十分感谢您对我的支持! 一。
嫦娥奔月。出自《淮南子》。
原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妲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
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
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译文: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妲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同时猰?、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也开始危害百姓。
于是帝尧命令羿将凿齿处死在畴华之野,将九婴诛杀于凶水之上,将大风战败于青邱之泽,射十日,杀死猰?,将修蛇斩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豨。 万民欢喜,拥戴尧为天子。
后来,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妲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妲娥。
情急之下,妲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妲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
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羿听说妲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
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妲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据说民间有好多人都曾经听到羿与妲娥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呢。
二。一挥而就。
这个貌似有好几个版本,给你列举一下。 1。
王勃的: 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舌耕。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
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 译文: 王勃所到之处,都有人请他写文章,作为润笔的钱物绸缎积累了很多。
别人说他是用心来编织,用舌来耕种。 每当他写碑文或赞颂辞时,就先磨好数升墨,拿被子盖住脸躺着,一旦灵感来了,他突然起来,一挥而就,从不更改。
当时人们说他是在腹中打好了草稿。 2。
文天祥的: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V、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寻丁父忧,归。 译文: 公元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题目是评论当时的政治问题,文天祥作文时连草稿也不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一口气就写完,监考官王应璘见了,大吃一惊,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个人才,被宋理宗钦定为状元。
(这是大概的意思) 3。其他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I王璘?楦次ل裆⑩呕涫¶祝炼汀J焙龇缬瓯┲粒ػ仂恚嘧艺醋眨皇な婢怼-U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馀篇矣。
” 三。对症下药 :出自《三国志·魏志·华陀传》。
原文: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翻译: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 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
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
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四。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 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五。
以柔克刚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翻译: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弱胜过强,柔胜。
5. 翻译蔡廷玉传
原文就算了 以下是我找的 应该没问题
郑濂,字仲德,是明朝时浦江人。到郑濂这一辈,郑家已经三百多年没有分家了,人称“义门”,太守赠匾“天下第一家”。郑家始终遵从先祖不听妇人言的训诫,这里说的当然是指不能听从妇人之话去干谋私利、有损孝义之道的事。
明太祖即位后,将郑濂召到京城,问他一家有多少人,郑濂回答说:“有一千多人。”明太祖说:“真的是天下第一家啊!”当时正值河南进贡香梨,明太祖于是赐给郑濂两枚香梨。郑濂双手捧着香梨往家走,皇帝命人偷偷跟在后面查看。
郑濂到家后,召来所有家人,然后向皇帝的住地叩首谢恩,又找来两个装满水的大缸,将香梨捣碎后放入缸中,然后让所有的家人分着喝。皇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于是亲书“孝义家”三大字赐之,并加盖玉玺。
后来有人诬告郑家结交叛逆罪人,官吏前去抓捕,郑家兄弟六人争相要跟随官吏前去,最后由郑濂的弟弟郑湜前往,当时郑濂正在京城,他赶去拦住弟弟说:“我是兄长,应该由我去。”弟弟说:“哥哥你已经老了,应当由我前往。”就这样,兄弟两人争相入狱。
明太祖知道后说:“像这样孝义的人,怎么会去追随他人叛逆呢?”随即将诬陷之人治罪,并重用郑家子弟为官。
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6. 崔子忠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
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
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 *** ,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
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
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一、【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二、【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
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
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 *** ,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
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
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三、崔子忠,明画家,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北海,青蚓(一作青引),生员,曾游董其昌之门。
四、崔子忠可以说是一位爱国画家,居住于顺天府(今北京),曾经师从董其昌。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攻入北京后,躲在自己的密室当中,后面因缺少粮食而饿死。善画人物,仕女,题材多佛画及传说故事,取法唐宋,颇具古意。他在当时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7. 割肉自啖文言文翻译
割肉自啖文言文的翻译: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敢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突然遇到。
一个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喝了几巡酒后,一人说:“要吃肉吗?” 另一人说:“你,是肉;我,也是肉。
这样的话还要另外找肉干什么?在这里准备点豆豉酱就行了。”于是拔出刀匕相互割肉吃,直到都死了才停止。
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那还不如不要勇敢。 割肉自啖文言文的原文: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
卒然相遇于途,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
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此文出自秦国·吕不韦所写的《吕氏春秋·当务》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
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
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
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