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完全不能体谅心疼父母?

 我来答
感情大使17
2022-08-11 · TA获得超过691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5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19万
展开全部
前几天,去肯德基吃饭,旁边桌是一位妈妈带着8、9岁的儿子,妈妈点了很多东西,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她却只是一脸欣慰地看着。过了一会,孩子好像吃饱了,把吃剩下的东西往妈妈那边一推,妈妈很自然地吃了起来。我忽然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小时候,妈妈每次做了菜,总是先让我吃,我吃完了,他们才吃。久而久之,我心安理得地习惯了这种待遇,以致于后来真的认为妈妈不爱吃菜。

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是这样的父母:下雨了,如果只有一把伞,你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孩子淋一点雨;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和鞋子;为了让孩子安心备考,你包揽一切家务,精心准备每顿饭菜,生怕有一餐不合孩子胃口。但是孩子反而对你的付出视而不见,还经常责备、挑剔、抱怨。

其实现代 社会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并不少。他们习惯于父母的付出,只知道一味索取。到底为什么呢?

1、缺少界限感,大包大揽

同时,孩子也会感到厌烦,做出一些不听话的举动,反抗这种状态,更别说感恩父母。

其实,再优秀的父母也无法包办孩子的人生、剥夺孩子的思想,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学会承担,这样孩子不仅会感到被尊重和信任,而且会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且感激父母。

2、没有原则的一味付出

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到:“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也最容易滋生“白眼狼”孩子。 因为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仅催生了孩子强烈的欲望和攀比心理,而且使孩子认为从父母身上索取是理所应当的。

当有一天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会将怨气都撒在父母身上。因为母亲拿不出高昂学费,在机场弑母的汪佳晶就是个例子。

还有的孩子会误以为,父母是不需要关心的,就像我小时候认为妈妈不爱吃菜。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去心疼父母了。

其实,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理所应当的付出,父母不需要委屈自己,成全孩子, 这不是伟大,而是误区。 真正的爱是与孩子共同进步、共享生活,让孩子学会爱生活、爱自己、爱父母,温暖而阳光。

3.父母自身缺乏感恩之心

不可否认,现代 社会 有不少“巨婴”和“白眼狼”,这与父母自身的行为观念也息息相关。

如今80后都三十而立,为人父母,但是有些年轻父母对长辈也缺乏应有的感恩之心,还在一味啃老和索取,这对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百害而无一利,给自己的孩子进行了错误示范,潜移默化地误导着孩子。

所以,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尊重和孝敬长辈,常怀感恩之心,疼爱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做表率,传承敬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1.什么是懂事?

在回答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懂事,完全不能体谅和心疼父母前,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懂事。

懂事,也就是说,孩子要完全或者说大部分时间,满足父母的需求。比如,如果父母累了,孩子就不要把家里整得乱七八糟的。如果父母渴了,孩子最好还能端杯水到面前。

2.要求孩子懂事,合理吗?

那既然懂事,就是让孩子无条件满足父母的需求,配合父母,那这个要求合理吗?说实话,即便是爱人,伴侣,都不一定能做到这些。那孩子们也只是一个小孩子呀。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孩子就能做到吗?

3.总要求孩子懂事,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我从小就是那个被要求懂事的孩子。这个弊端就是,首先,我没办法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心里有一个模式,就是一定要让自己过得不好,才敢用抱怨的方式去表达需求。

比如说,小时候我不想转学,父母一定要我去转学,当然,我知道这也是为了我好。我太小了,我也不敢说出自己的需求,明确表示我不想去。我只好去了,但是去了之后,因为没办法适应,哭闹了好几天,最后没办法,我爸妈又帮我转回去。

其实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去,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我不敢,因为我总是被要求要懂事,我没有正常说话的权利。

这种模式伴随了我挺久,比如说,想让男朋友陪一下,就只能用吵架的方式,说狠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还有一个弊端,被要求懂事的孩子,容易丢失自我。当一个孩子总是被要求懂事时,也就是说,他需要总是配合别人来生活。

他的思想里有一个信念:我只有配合别人,我才是存在的。

没有存在感的人,很痛苦。

4.父母为什么总是希望孩子懂事?

为什么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懂事,首先是他们有一个这样的成长环境。其次,他们太累了,他们对生活很无力,或者说掌控感弱,所以只能掌控孩子,让孩子别给自己添麻烦了。

5.有懂事的孩子吗?

当然有。懂事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在受到了无条件的爱之后,爱满则溢,自发去做的。

还有一种就是,他没有受过无条件的爱,还经常被自己的家人道德绑架。这种,长年累月懂事下来,其实并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也处理不好和自己还有别人的关系。

6.父母应该怎么办?

人本主义心理学里,有一句话叫作:谁不舒服谁改变。

既然孩子不懂事,让父母不舒服。那应该改变的是父母。看看是不是自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够?是不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以为是为了孩子好?是不是亲子之间没办法沟通?

当孩子拥有一份正常的爱时,他自然会懂事,不需要父母每天唠叨。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此疑问,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是懂事的,但是不懂事的我觉得占多数。

可能跟时代有关系,原来的家庭哪家没有3、5个的孩子啊,那时候的生活水平也有限,孩子能吃饱都不错了,所以那时候的孩子很容易满足,也没那么多事,而且都挺听话的。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家都一个小孩,都是娇生惯养的,给他们惯得一身的毛病,让他们多吃点苦,体谅一下大人的不易 ,可能会好一点。

我们大人也要检讨一下,是不是我们自身也有问题呢?

孩子不懂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家长对孩子三岁前的行为没有正确的引导,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即便孩子说了不对话,做了不对的事,家长也不正面的引导和纠正,故使小孩从小的是非观点不明确。

二,学校和家长更偏重、更注重教学质量,只讲学习成绩、分数、忽略了孩子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老师也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三,教育方法问题:学校的教育方法:简单、陈旧、死板,部份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普遍教师、学生都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即便学了也是马马乎乎学、走走过场,每到期末大家可以注意观察,普遍学生的《思想教育课本》都还是比较新的,可以这样讲:基本没怎么翻看和认真学习。

四, 社会 宣传方面,过多的宣传文娱名星人物,学生接收正能量少,小孩从小就羡慕、追捧名星,并成为 时尚 ,造成了小孩从小就视金钱名利为第一。

五,受 社会 风气影响。好事难做,做好人难,即便有人做了好事,也总会被好些人认为那是傻瓜才做的事,另外家长也会灌输给孩子:别去随便做好事哈!小心遇见"碰瓷″的人。

六,教育系统教师队伍中有少数教师综合素质差。教师体罚学生的事情常有出现,甚至还出现了老师打死校长、老师打死学生的现象,这种垃圾老师还怎么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综上所述,仅属个人观点!我认为这些都是造成孩子不懂事的主要原因。期待 社会 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基础正能量的教育,真正做到少年强,国有望、国兴旺!

父母是孩子最好也是第一位老师。很多父母都感觉自己做好准备等着孩子到来,可是如何做孩子的人生第一导师是我们大多数父母没有做好准备的。

如果稀里糊涂地当了爸爸妈妈,面对孩子带来的种种问题一定会束手无策。

凭借本能,我们可能会发脾气,可能会纵容,可能会不理他。但从专业的角度讲,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孩子大了,我们希望他们能懂事,即便不能像我们的父母疼爱他们一样,但是至少他们得理解我们做父母的苦心和不容易吧,难道爸爸妈妈为你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更多时候我们会产生自责心理,可是就在我们寻求孩子的一点理解体谅心时,可曾想过,他小时候或者更小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去体谅感受他们的小小心里的?

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

一。当孩子在屋里乱跑不听劝时。

第一种父母父母大喊:你给我停下来!不许乱跑!再乱跑就不给你看电视了!这是我们父母很明显表现出命令和威胁的控制欲。这样的孩子以后不会有责任感,长大以后更容易放纵自己!第二种父母干脆不理他,我没有办法,小孩子闹一闹没关系的。这样的孩子学不会应有的 社会 规则。- 孩子长大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

二。做父母的我们有没有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正玩着的时候突然喊饿。你会不会说你怎么会饿?你不是刚吃完饭吗?再比如当孩子摔倒大哭时,你是否会说摔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吧,你到底是不是男子汉?-

当很多父母炫耀说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来了的时候, 父母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痛苦,只是学会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面对痛苦,更不会关怀别人的痛苦。相反我们应该这样做:- - 孩子摔倒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赶到现场,确认孩子的状况,并询问:嘿,宝贝,你没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惊吓,要告诉他:妈妈看到了,你荡秋千荡得很高,掉下来确实吓人,要不要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再去玩?好比 ,你摔了一跤,你老公跑来说:快起来,根本就不疼。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当我们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却又

- 希望孩子超越年龄的懂事

- 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样。那你是否对孩子做到正确的 情感 引导呢?

---什么是 情感 引导?

情感 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 情感 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 情感 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个人解读。 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 情感 ,可能父母也不会。 情感 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问自己几个问题吧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 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 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 有没有用消极的方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请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下面举个例子如何和孩子做 情感 引导。

有这么一位家长,今晚要带孩子去参加家庭聚餐。而这个孩子才三岁多又是很调皮,饭桌上很难做住。于是在打算带孩子去参加聚餐时,妈妈这样说,今天晚上咱们要一起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喊大叫哦。孩子很高兴的点头拍手叫好。这位妈妈在出发前跟孩子说了一次,在路上说了一次,进饭店之前又问了一次孩子做餐桌旁该怎么做。于是这个孩子整个用餐期间做的出乎意料的好。这位家长做到对孩子的 情感 引导。第一,她首先播下种子,让孩子清楚将发生的事情。第二,她两次跟孩子讨论用餐期间该如何做,并让孩子自己回答。这样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感,并且知道要在用餐时做好。

- 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左右了和孩子的沟通;

- 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听话?

- 真正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

-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岁。

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把这几点做好,一定会看到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孩子,是年代不同了,大多数都是被父母宠坏了,自己也惯着自己,所以不懂事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根本就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劳累,我们做父母为了孩子,在累也心甘情愿的。这就我的分享真实观点。

就您提出的问题:

1.我想问您,您对孩子是怎么教育的呢?

(1)快乐教育方式?

(2)顺其自然方式?

(3)严厉方式?

很多年以来,我们推存“快乐教育”,一切随孩子的高兴而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指出他(她)的错误进行批评,更不会打,而是用娇纵,放纵的方式来教育,一句话,以他(她)高兴为“主导”,结果呢?就如一颗小树,不修剪造成最后的没树形……很难理解么?不难!

2.我想问您,当孩子在学校不听话,不做作业,受了老师的批评,甚至于挨了打,您是怎么面对的?指责老师了吗?骂老师了吗?与老师吵架了吗?

如今多少人偏向于“打骂孩子”伤孩子的自尊……结果让老师为难:管不对;不管也不对……

3.小的时候,我们受的教育是“鞭打出快牛”,“棍棒底下出孝子”……虽老话,但时至今日还是实用的。只是当下的家长却不这样认识!

……

如此的教育,让一个“从白纸一样的孩子接受了畸形的认识”,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稍不满意就哭,就闹,长大点了,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包括父母……

这一切该怨谁呢?我们谁该反省呢?孩子的错?还是家长的错?

老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还是我们越来越懂事?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我们也都是从孩子过来的人,认真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会心疼父母么?会知道赚钱养家的辛苦么?有人会说,我心疼父母,我知道养家的辛苦,那你在想一想,从小学到大学,你身边的同学,朋友又有多少像你一样呢?

看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我还没有结婚生子时候的一些事情,简单的说两个事吧。

第一个事是上大学的时候,2001年正式的走进大学的校门,那时候父母一个月给我800元的生活费,人生第一次有这么大一笔钱可进行个人支配,心情可想而知,大学还没上几天,就花费了400多元钱买了一双阿迪达斯的运动鞋,穿着新鞋走路都感觉不一祥,这也是我人生当中第一双超过200元的运动鞋了,可是兴奋了没几天就发现了一件特别严重的事情,没有钱吃饭了,万幸当年还没有校园贷这么一个坑死无数人的东西。

没钱吃饭了怎么办?找父母要呗,于是一个电话打回家,张嘴就要400元吃饭,具体的对话记不住了,只记得母亲一下子就从接电话的喜悦变成了沉默,第二天,父亲真的给我往银行卡中打了400元,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说的必要了,后来我才知道,1200元已经是父母一半儿的工资了,父母还要每个月给4位老人一些钱,那个月,父母是吃馒头,咸菜过来的。

第二件事是我工作之后,结婚之前的事,印象特别深,那是去超市买东西,我特别想吃7元一斤的荔枝,于是就挑选了半袋子,记得有3斤多,母亲说太多了,吃不了,少买几个吧,我当时就生气了,感觉在售货员面前丢了面子,情绪特别激动,大声和母亲说我一个月5000多的工资都交家里了,买点荔枝都不行?又不是买不起,甩手就自己走了,母亲在后面喊了我几声,我也没理母亲,自己一个人就先回家了,等母亲回家的时候买了不到一斤,为这事生了好长时间的气。

后来等结婚的时候,家里一下子拿出去了20多万元,说实话,那时候我也没有什么感觉,还抱怨父母我就结这一次婚,也不说给我买点好的家电,后来无意中看到了一张5万元的借条,才知道父母是借钱才让我结婚的。

现在我的孩子也有6岁了,想想当初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现在我月工资1万6千多,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属于绝对的高工资,可是每个月也就能攒下3千多点,一双皮鞋还是结婚时买的,不舍得买新的,二套衬衣换着穿了4年多,10块钱买了10双袜子也穿了2年了,还有2双没拆开,所有的钱几乎都花在孩子身上了,各种补习班,各种衣服,鞋子。现在想想当初,有时候偷偷的掉眼泪,为自己当初的任性,也为当初父母为我的付出。

所以,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么?还是我们长大了,懂事了?我想当我们的孩子长到和我们现在一样的时候,也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了吧”。

作为一名宝妈以及心理专业学习者,我根据生活经验和专业所学,从以下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不懂事。

父母评判孩子不懂事的标准是什么呢? 孩子是真的不懂事,还是因为没有听父母的话、没有受父母的控制、没有达成父母的期待,所以被说成不懂事呢?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该讲的道理都讲了,孩子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根本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让人忍不住慨叹: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非得和我对着干!

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妨想一想, 如果孩子每句话都听父母的,做父母的真能感到满足吗?

我们都知道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孩子的反叛不也是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吗?如果父母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我想父母又该担心孩子没主见了。

我们需要首先撕掉贴在孩子身上的“不懂事”标签,看看矛盾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父母对孩子总是有一套权威的教育规则,当孩子违背规则行事,父母就会觉得孩子不懂事。那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到底为什么要对着干?

例如,妈妈对孩子说不许踩水坑,孩子偏要去水坑里面踩一踩。孩子看起来很不听话,但是仔细观察,不是那么回事。孩子每次都试探性地踩很浅的小水坑,从来不碰看起来水就很深的大水坑,他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看起来只是不想听妈妈的话。

父母常常因为孩子的反叛苦恼不已,但是反叛恰好是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就像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 随着孩子的成长,TA会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按家长的指挥行事,因为那会让TA失去验证自己能力的机会。

孩子想试试看这个世界是不是像父母说的那样,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TA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去摸索自己的能力边界。挑战权威的背后,其实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正当需求。

这个题目中用到了一个词“现在”,言外之意是:我们做孩子的时候,比这一届孩子懂事多了。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教育理念升级,现在的孩子确实比我们活得自在多了,个个都有自己的主意,比我们难缠多了。

回望我们的成长历程,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在父母的“苦难教育”熏陶下长成。 下面这句话大家是不是耳熟能详?

“爸妈每天这么辛苦可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懂事、听话、长志气......”

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孩子的确懂事,但是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吗?很可能长期被愧疚感控制,从而压抑内心真实需求,永远活不出自由洒脱的样子。

太过懂事的人,背后一定藏着辛酸的故事。如果你的孩子没那么懂事,至少说明TA在勇于活成真实的自己。

虽说孩子不懂事确实让人不爽,但是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行其是的权利。

如果父母 不再困在“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的原则当中 ,对孩子的不满足和焦虑感也会随之降低。

到时你会发现, 自己想要的,不是孩子唯命是从,而是孩子可以明辨是非、沟通道理。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平等对话的时候,双方的关系也就能够变得轻松自如起来。

同时,家长也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清晰合理。如果孩子提出异议,双方可以对此进行商议调整,那么很多矛盾也就不复存在了。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这么一句话:

所以,那些想要孩子听话懂事的家长,不妨改变一下说教指责的教育方式,多尊重和理解孩子自我 探索 和发展的需求,用最大的耐心和包容力去等待TA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在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庭教育缺失。

我们小时候,大人从地里干活回来,子女给大人让座,给他们倒水洗手,吃饭时要先给长辈盛饭,学校老师,和家长就是这样教育的,没规据不成方圆。

现在 教育注重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缺位。一些正能量,生活中一些好的榜样,模范事迹没有很好宣传。

再就是做为家长,言传身教,没有做好。孩子出门求学离开父母,那种想思之痛,那种望眼欲穿的感觉,我想每位父母都身有感触吧?

做为老人,他们从岗位上退下来,那位不愿有儿女陪伴,享受晚年天伦之乐。

可儿女会有多种理由,甩开生养自己的父母。要有自己空间,距离产生美,要有一碗汤距离。

试想我们所做的,尽到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责任了吗?我们对孩子要求心里没愧吗?正人先正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