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7-14 · TA获得超过96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0.2万
展开全部
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落幕,自己也长舒了一口气。从不追剧的我,从《人世间》开播到大结局,每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一集不落地追完了。剧中演绎了周家三代人50年的悲欢离合,命运变迁,剧外的我,也仿佛跟着过完了一辈子,回首往事,不胜唏嘘。

周秉坤三兄妹的年纪跟我的父母差不多,69年,他们仨一个参了军、一个下了乡、一个留在家里进了工厂,他们的父亲在重庆支援三线建设。那些年,我爸参了军,我妈进了工厂,一个舅舅下了乡,我未来的公公大学毕业,也是为了支援三线建设,被分到了四川绵阳的大山里。七十年代生人的我,童年的记忆始于八十年代初,而父辈们回忆起来,都觉得那是幸福感最强烈的时代。为啥,大家都一样,单位大院就像一个小 社会 。我小时候,住着我爸单位分的房子,上完子弟幼儿园,接着上子弟小学,买菜上服务社,打饭有食堂,生病了还有卫生所,不出家属院,衣食住行啥都解决了,左邻右舍都是同事,孩子们都是同学,放学后满院子疯跑,天黑了不回家也没哪个家长着急去找的,肯定去谁家蹭饭了。所以,剧中的“六小君子”也是在那个年代感情最好。90年代开始的国企改制造成了大量工人下岗,“六小君子”也开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上过大学的进了旱涝保收的机关,心眼儿活泛的德宝干起了小买卖,踏实的秉坤意外地进了编制,国庆和赶超开始了困顿不堪的下岗生活。相比来讲,我们家属于比较幸运的,我记得,我妈的工厂被一家私营公司接手,她买断工龄,提前退休,至少每月还能拿到微薄的退休金,幸好家里的经济支柱是我爸,他作为部队军官,没有受到影响,不过日常的零花钱是没有了,还得经常穿我妈用我爸的旧军装改制的衣服,不过我很知足了。我们那个城市作为棉纺织业重镇,几个超大的棉纺厂占据了整个西郊,棉纺厂破产重组,大量工人下岗,上学放学经常看到工人们拉着横幅在门口抗议,不久也就偃旗息鼓了。普通的个体,终究只能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向前走,有人暴富,有人沉沦,更多的人默默地寻找着生路。

记得演到秉坤再次入狱的那一集时,下班路上,就听见旁边电动车上的一对夫妇在热烈地讨论着《人世间》的剧情,为秉坤的命运多舛而不平,由此可见,现实中的老百姓已经和剧中的老百姓达到了共情,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其中的一句台词给我的印象很深--秉坤教育楠楠时说:“觉得苦吗?嚼嚼咽了。”是啊,生活实苦,无论是省委大院里的郝家,还是光字片的周家,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赵钱孙李”家,真正无忧无虑的日子能有几天?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宿命,一代代人生死轮回,湮没于茫茫宇宙,活着,便是生命的意义;苦中作乐,才知生命的甘甜。我想,这就是《人世间》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