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是什么性质的商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历史上的晋商票号,管理运营中有着类似于近代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持股分红”模式,也具备类似于近现代“职业经理人”雏形,然而竟不能完成由近代而现代的金融管理进化,终至完全覆灭。本文拟从组织特征、管理特点、制度缺陷等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厘清原委。
关键词:秘密社团 制度缺陷
明清两季,山西的经济地位十分特殊。一方面“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鲜少,故禹贡冀州无贡物”[1]而财赋有出,且所出皆为千百万两白银之数;一方面是十室九空、惯于“挟轻资牵牛车走四方”[2]的山右行商,眨眼间风云际会,以票号经营独步天下、笑傲江湖,令近现代的海内外研究者,对“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票商际遇或突增感慨,或仰慕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明清500多年历史中,鲜有一个商帮能够异常幸运地仰仗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迅速爬上神话般的财富巅峰然后又全然衰落。当年富商巨贾云集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地,如今只存留了几座令人乍舌的明清高规格民居建筑,所有的辉煌似已化作尘土。山西票号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予以解释。
――――――――――――――――――――――――――――――――――
1、(清)康基田《晋乘嵬略》卷2。转引至《明清晋商资料选编》、张正明、薛慧林主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2页。
2、(明)张四维《条麓堂集》卷20、《海峰王公七十荣归序》,转引同上。
一、组织特征:晋商票号的“秘密社团”属性
原则上讲,“晋商”不能与“票号”划等号,晋商的历史要远早于票号的历史,远可追溯到两汉甚至春秋时期时期。但晋商最辉煌且成就突出者,非票号莫属于。至于其他行业的山西商人,与同期的徽商等国内大商帮相比,似乎并无明显过人之处。因此,讲晋商多涉票号。票号的起源颇具传奇性,近现代曾有过多种说法[3]。其中又以“顾炎武创立票号”最为缺乏根据也最具传奇性[4]。类似的说法还不止一家。[5]而且每有知名学者附议[6]。20世纪60年代,山西大学历史系王守义、郝树侯两位先生也曾关注于此。
1、票号传说的“秘密社团”内容
顾、傅创票号说并非本文中心内容,仅以引证票号创制起始的扑朔迷离,及其某种程度的“秘密社团”(secret societies)性质。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很特别的士子类型。他们受前朝教育却身在当朝,在精神上比本朝的贵族还高傲,但并未(或者说不屑于)获得上等职业和显赫地位,他们拒不认同社会的特权显贵,并对现存秩序保持不满和对现行体制总在进行批判。士子所处的社会通常经济上落后政治上较前朝更为专制。正是因为如此,当这些士子群体企图将批判精神化为具体运作,试图引出激烈社会变革的时候,他们会组建秘密社团以求一逞。
晋商票号既传说是清季著名的反政府士人所创立,自然纲领、宗旨和管理手段总要异于常人。因此“号中规则极严密”且“尊行不废”,而非简单的在商言商[7]。同样地,由于其“秘密社团”的性质,保守机密与保护社团的需要,决定了有关票商的档案文牍是极难获得的。能够相对完整、准确复原票号业务状况的账册、信稿之类,因为有人拿了粘贴房屋的顶棚,才偶然存留了下来而且也已经残存不堪[8]。
总之,传说虽不同于历史,背后却往往隐藏若干不见诸文字的历史真实。事实上,山西票号缘自管理上的高度自闭、经营过程的固步自封以及对从业人员严密控制的事实本身,已然带有某中“秘密社团”的倾向。有学者认为,票号与其说是个企业,不如说更像“一支秘密部队”或是“一个地下帮派”。山西票商一手造就的这个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而又与世隔绝的组织,通过“秘密社团化”的管理,给票号带来了历史上短暂的大繁荣,也注定了其覆亡之路。
――――――――――――――――――――――――――――――――――
3、刘建生、刘鹏生等著《山西近代经济史》,对票号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如隋末唐初说、明末清初说、康乾嘉庆说、鸦片输入说等,进行了相应的汇总和解释。参见《山西近代经济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85页。
4、《清稗类钞》记述:“相传明季李自成掳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其号中规则极严密,为顾炎武所订,尊行不废,故称雄于商界者二百余年。”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编者态度严肃,遍涉清时各科,刻意于微末,可为清史之补正。
5、民国十二年(1923年),学者张一在上海申报馆出版《五十年来国事丛谈》,其中的《顾亭林、傅青主与山西票庄》这篇文章中,记述了作者和山西票号某掌柜(民国三年)的一段对话,叙述顾、傅创票号的根由。
6、参见章太炎《太炎文录续编》:“近闻山西人言,亭林尝得李自成窖金,因设票号,属傅青主主之,以是铙于财用,清一代票号制度,皆亭林、青主所创也。”
7、反映晋商文化的《乔家大院》,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童话。果如剧中乔致庸那样做生意,在现实社会中是很难成功的。乔致庸孤注一掷地去做一些事情,风险相当大,但其宗旨也非常伟大:武夷山贩茶、助军救驾、赈济灾民、保卫矿山等等,绝非一般商人所为和所能为,更像是士子文人及其秘密团体在借此弘扬一种既定的主义或主张。
8、日升昌票号的残存信稿及部分账册,是在当代修缮房屋时候发现的。由于上述物品当初用来糊做了顶棚,散乱残损极其严重,只能部分揭裱并重新装订成册,现藏于山西平遥中国票号博物馆。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
2、票号经营中的秘密手段
秘密社团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圈子,也少不了让外人看得一头雾水的暗号和密码。这些内容手法,除了防伪的作用,还有其他的寓意在内。平遥“日升昌”票号当年的营业大厅中,墙上张贴着票号的规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诗作。解说员总会主动告诉旅游者,墙上的诗作其实是“日升昌”的密码表:客户的汇款地点、汇款金额、提现地点等,都用汉字编码写在汇票上予以保密。从密码表的操作方式来看,日升昌票号所使用的密码完全具备密码学中有关编码法(code)和加密法(cipher)的核心原理。当然,了解并掌握这一原理,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平遥“西裕成”颜料行改为“日升昌”票号后,由日升昌而分化随诞生了著名的“蔚字五联号”[9]。早期的“蔚泰厚”票号的汇票“暗号”还是比较简陋的,可见日升昌的商业密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10]。
所谓“编码法”,就是用字、词语和数字来替代明文。例如,“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12个字,是一年当中12个月的代码。“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30个字,是一个月中30天的代码。“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国宝流通”,其实是“万、千、百、十”[11]。这些密码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外人无从破译。这种情况下,从码文(codetext)还原成明文是不需要算法和密钥的,而生成码文或还原明文则需要一本密码本(codebook)。密码本列出了所有数字(或替代文字)和与之相对应的明文字或短语。加密法,则需要算法和密钥来加密信息。
日升昌的票号凭证上不仅有水印标志,而且各分号写银票的笔迹上也有约定的暗号内容。有时候,某个字的间架结构上或是笔划上,便可能早做了手脚且暗藏玄机。这些载有密码的银票一旦兑付之后,往往立即销毁。仅凭保留下来的几张残损汇票,判定一段时间内兑付过的银票并不销毁的说法,是缺乏解释力度的[12]。总之,票号在运营过程中许多做法上的神秘性,远远超过了同时期西方银行正常开展业务所涉及的内容。给外人的感觉是,金融业务虽涉及钱银马虎不得,却也不至若此。
大卫•卡恩(David Kahn)说过:“密码术(cryptology)就是保护。通信对于现代人来说,就好比甲壳对于海龟、墨汁对于乌贼、伪装对于变色龙一样重要。”[13]金融业用以规避金融风险的质押担保等类形式,是票号的重中之重。以稳健经营著称的山西票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结算汇兑票证上做足了“避险”功夫的山西票商,似乎从来不考虑客观存在的道德风险,并通过质押担保等予以防范。票号业务基本空口为凭的做法实在令人乍舌,除了能证明自己是铁杆的密码爱好者之外,似乎在本业中别无他长。
――――――――――――――――――――――――――――――――――
9、参见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98页。
10、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山西财经学院《山西票号史料》编写组《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太原、2002年10月第一版、山西经济出版社、5页。
11、不同票号的密码设定各不相同,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第十一章、汇票信汇格式、密押及其他、1217页。
12、黄鉴晖认为,山西平遥的中国票号博物馆收藏有日升昌各分号向京城汇银的几张残损汇票,说明道光年间兑付过后的汇票并不销毁。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
13、转引至(美)理查德•斯皮尔曼(Richard Spillman)《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二、管理特点:票号内部制度的问题所在
中外历史上,举凡宫廷政变、地方谋反、帮派争斗、宗教结社之类,都是要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置之死地而后生”,并打败更为强悍的对手。
1、票号对成员的严密控制
为此,这些团队不仅要纪律严明、号令有度,而且都带有极强的“秘密社团”特征。“大德通”票号规定,“勿论老少人位,每逢下班归里,总得先到祁铺,不准私先回家,然后到铺。如与别伙捎带物件,亦应先送本号留底转寄。”[14]员工派驻外地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员工去外地之前,所携带的所有的衣物,都要在总部一一登记。三年之后回总部时逐一核对。这种对成员人身的控制可谓登峰造极,超越现代人的想象。
在严密控制的组织中,必定有高压的手段。除上述伙计没有得到身股时不许回家,稍有过失即予开除且别的票号亦不录用之外。而且因为职员多是本乡本土人,“若有作弊情事,老板很容易找到他的家族追究。这正是中国人爱用同乡的一种理由”[15]这种用人制度、内部防范制度以及相应的人身的限制,从票号的用人制度来看,几乎可以概括为“生是票号的人,死是票号的——死人”:这一切,是你从进入票号的那一天开始的。晋商的股份经营有两种:银股与身股。出资为银股,出力为身股。合股经营中亦较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有时雇佣的店员携资逃跑,店家可能采取羁留店员家属或财产的办法。倘若是经营方面单纯的亏损过失,则实行无限责任制,一直要对当事人追究到底。
关于票号伙计的选定,资料显示是这样的:“必俟基础确定,而后从事开拓。且择齿近若冠之年少略知写算者,使习为伙,历数载,察其可造,酌与身股,不给工资。唯岁给置备衣服之资……未得身股之前,不得归,毫厘有差立摈之,他号亦不录用……”[16]陈其田认为“这种办法甚善,与近代西洋工业所推行的分润制度相似。清代票庄如此发达,分红制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17]实大谬不然。
――――――――――――――――――――――――――――――――――
14、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太原、2002年10月第一版、山西经济出版社、597页。
15、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彭信咸《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661页。
16、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七册、农商类、70-71页。
17、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84-85页。
2、票号股份管理的问题
秘密社团,通常比常规的社会团体更加等级森严和赏罚分明。一份协成乾票号光绪32年的工资单显示,该票号从最底层的没工资的学徒到最顶层的分号掌柜,订立了36个等级的工薪,俨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金融科层体系。在这样的科层体系中,刚入行的成员需要从头做起,处处谨小慎微,严格遵守票号规矩,以免由于自己的原因株连家人。这种管理方式与近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却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管理形同神似。
“顶身股”是山西票号最为人所称道的创举。光绪32年,协成乾有工资的职工中,约三分之一的职工拥有顶身股,看似可操作性很强激励因素很高。实际上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票号开始总是“银股”(货币资本)比“身股”(人力资本)多,身股大约只相当于银股的二分之一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票号成员身股的数量已远超银股。1906年,协成乾票号身股的数量,达到银股的130%。1908年大德通票号身股的数量是银股的120%。员工所占股份已超越东家。这种股份比例在当代有限责任公司中并不是严重的问题,但在晋商票号“股东一股独大”的环境下却是个非常现实的管理问题问题。
3、票号掌柜与东家的畸形关系
票号的“东(家)-掌(柜)”关系,是晋商另一个为人所普遍称道的地方。这种关系却是畸形发展的:由于从不过问和干涉票号的经营,票号的资金支配者也就是东家,在面对执掌票号经营大权的大掌柜时,形同面对“专家”的“行外人士”。此外,因为约定了东家“不理朝政”,每个票号内的职业成员都会借着保密其知识与意图的手法,进一步扩大其原有的优势地位。
限于其运作方式,票号东家只能依赖其大掌柜提供资讯。如果这些大掌柜控制了东家与伙计的经济资源,并将它们结合于自己的麾下进而造成“行业垄断”,以对抗东家甚至更高级别人等如地方官吏的话,无疑将形成一种严重的威胁。因此,虽然东家高高在上,可以决定是否裁撤或留任某个掌柜,历史上却出现过票号东家给大掌柜下跪求饶的怪现状[18]。
可见类同于“秘密社团”的管理方法,往往能立竿见影,卓见成效。这样的成效实质上却是有效果没效率;有速度而方向不明。晋商票号高效、集权、统一的领导模式,导致大掌柜一句话就可以否决部属的正确提议,乃至于使东家胆寒惧怕。可见,票号东家不过问业务而全权委派大掌柜管理,非但不是票号管理中时所公认的优点和长处,反倒是掌柜专权以营私利的问题所在。一个不尊重股东权益惟经理人是重的机构,是不具备长久生命力的。这是企业管理的“天条”,违反这个“天条”肯定要付出惨重代价。
三、制度缺陷:晋商票号衰败的致命原因
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产生过类似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功利性组织”(现代企业),而以“维持生存性组织”(传统商号)为特征。考察晋商票号在微观层面上所形成的功利逻辑,基本可以断定它的“技术理性”从未上升到商业金融管理的“制度层面”。这固然受制于彼所处环境的影响,但也说明票号貌似先进管理的背后,实质上依靠“长治久安”、“丰衣足食’等信念支撑[19]。资本积累和利润去向方面,也多以捐输助饷、购置田宅、修路筑桥、祠庙义学等类内容为主[20]。
1、传统文化对晋商行为的影响
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涉及技术理性、功能理性之类的内容是不可能有生存发展空间的。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倾向非常严重,因此无论是技术理性还是功能理性,都只能在制度层面所允许的范围内有限存在或变相存在。晋商与其说成功于自身所具备的商业经营智慧,不如说成功于对中华管理传统的领悟与熟练运用。最终,也失败于这种传统的既定法则。
稳健经营始终是晋商的特色,既然稳定压倒一切,其他的追求和目标就只能在固定的框架内起作用。组织的稳定更多地与成员的利益、态度、观念和组织内部的人际网络结构有关,也就是与非正式的管理结构有关。组织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技术理性和功利逻辑,无论其作用还是发挥的空间,都要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农业生产的周而复始,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以及乡土社会的循环往复所决定的。
上述过程中所衍生出的传统理想追求、道德理念和精神气质,在近现代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律令。而晋商票号一旦被道德教化占据了主体精神的位置,自身便无法形成规范、清晰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框架。教化本身所营造出的现实生存环境,必定要扼杀个性和创造性,造成管理方面极为不利的后果。某种意义上,带有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晋商票号、缺乏流动性的长期经营实践,使它更强调成员的“修身”,而将技能、规范、功利等退居次要地位。“德行”是对票号成员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些特征与政治化管理所强调的忠心、服从,以及中国传统管理的求善、求治目标是相一致的。
因此,晋商票号虽然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其管理控制过程却并未实现现代化和制度化,而更多是借重亲子、朋友、同乡等类情感化的因素去融通、感化或者威慑。历代晋商票号虽然培训出了大量合格的近代金融业职业人选,却绝对禁止人力资本的流动。而人力资本作为在生产要素之一,流动是其客观现实所需。也是一个必要条件。此外,票号重经验而轻思辨的管理逻辑,也是这一群体虽显赫一时却没能产生职业技术规范的客观原因[21]。
2、晋商规避商业金融风险的错误选择
明清商人防范商业风险的若干举措,一是对政治力量的崇拜和依附。诚如《皇朝经世文编•盐法考》(卷50)所言:“官以商之富也而朘之,商以官之可以护己而豢之。”交通王侯是商人利润的一个重要流向,晋商在“行媚权贵”上的做法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22]。二是商人通过组成商帮、建立会馆形成合力,增强抗御风险能力。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晋商会馆,多为晋商形成商帮并落籍客地后逐步建立的同乡、同业组织。晋商据此进行自组织形式的管理,通过“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等活动,建立起社区化的基层社会。[23]
――――――――――――――――――――――――――――――――――
18、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载:日升昌掌柜雷履泰因与副手之间矛盾激化,以撤销日升昌各分号相要挟,迫使票号东家李大全裁撤对手,并给雷履泰下跪平息此事。99页。
19、参见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第三章、山西商人的长足发展及衰落、333页。作者认为山西商人因其垄断地位的保持及其与政权力量的结合,决定了他们的保守性。因此其思想意识与封建制度是相适应的,并以获得盈利为满足,不思进取。
20、参见《明清晋商资料选编》、294-309页。
21、以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为例证的社会对晋商文化的总结,无非“智”、“信”、“义”三大说法,整体上还停留在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范围,而与经济金融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思想无涉。这一观点也是造成今日晋商研究无法摆脱就事论事的困惑所在。
22、刘可为在其“从山西票号的衰亡探析企业的经营与制度创新”一文中断定,与封建政府联系过紧,脱离了商品经济的土壤,使山西票号成了清王朝的殉葬品。参见穆雯瑛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晋商史料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268页。
23、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132页。
结 论
近代的中国社会没有经历过类似西方工业化的历史巨变,因此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极不发达,专业化、职业化始终处于浑沌、未开发状态。加之历史形成的一体化社会制度和观念,容易把不同领域的管理过程看作是同一的过程。这种一体化管理表现为以对人的教化、训练为起点,既没有技术规范和职业规范也没有理性的职能化分工体系。而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事物的善恶总是比是非对错更重要,同样地,稳定与协调、生存与延续,也总是比效率和效用乃至“事功”更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晋商票号的历史宿命。
传统管理的得失功过可以归结为五个基本方面:1、长于精神而失之于物质;2、长于协调而失之于功利;3、长于稳定而失之于变革;4、长于统合而失之于具体;5、长于人事而失之于理性。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晋商票号管理现代化的历史包袱,它严重地障碍了票号管理思想的进步、组织的革新以及内部的体制改革。反对变革、摒弃竞争、畏惧冒险的强大心理惯性,不仅影响了票号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阻碍了中国早期金融业的技术职业化和工具理性发展,这是近现代金融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在晋商票号中没有生长土壤的原因,也是票号管理者学习现代西方管理的一种思维障碍使然。
以环境制度层面的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为最高价值理念,以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工具,必然形成传统的严格的政治化管理。由于技术理性和形式化功能理性的价值没有确立起来,组织中起作用的力量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政治作用过程。这一过程的惯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当发现“效率”、“效用”一类有违或妨碍传统经营原则和基本商业信念的时候,晋商这样接受传统教化的机构组织是宁可弃之不用。新制度经济学所承认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经过选择的。在这里选择究竟是否明智、是否有理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有趋利避害本能的人,总要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换句话说,辉煌一时的晋商票号,鉴于所处时代制度缺陷的实际状况,有某种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性。
关键词:秘密社团 制度缺陷
明清两季,山西的经济地位十分特殊。一方面“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鲜少,故禹贡冀州无贡物”[1]而财赋有出,且所出皆为千百万两白银之数;一方面是十室九空、惯于“挟轻资牵牛车走四方”[2]的山右行商,眨眼间风云际会,以票号经营独步天下、笑傲江湖,令近现代的海内外研究者,对“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票商际遇或突增感慨,或仰慕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明清500多年历史中,鲜有一个商帮能够异常幸运地仰仗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迅速爬上神话般的财富巅峰然后又全然衰落。当年富商巨贾云集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地,如今只存留了几座令人乍舌的明清高规格民居建筑,所有的辉煌似已化作尘土。山西票号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予以解释。
――――――――――――――――――――――――――――――――――
1、(清)康基田《晋乘嵬略》卷2。转引至《明清晋商资料选编》、张正明、薛慧林主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2页。
2、(明)张四维《条麓堂集》卷20、《海峰王公七十荣归序》,转引同上。
一、组织特征:晋商票号的“秘密社团”属性
原则上讲,“晋商”不能与“票号”划等号,晋商的历史要远早于票号的历史,远可追溯到两汉甚至春秋时期时期。但晋商最辉煌且成就突出者,非票号莫属于。至于其他行业的山西商人,与同期的徽商等国内大商帮相比,似乎并无明显过人之处。因此,讲晋商多涉票号。票号的起源颇具传奇性,近现代曾有过多种说法[3]。其中又以“顾炎武创立票号”最为缺乏根据也最具传奇性[4]。类似的说法还不止一家。[5]而且每有知名学者附议[6]。20世纪60年代,山西大学历史系王守义、郝树侯两位先生也曾关注于此。
1、票号传说的“秘密社团”内容
顾、傅创票号说并非本文中心内容,仅以引证票号创制起始的扑朔迷离,及其某种程度的“秘密社团”(secret societies)性质。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很特别的士子类型。他们受前朝教育却身在当朝,在精神上比本朝的贵族还高傲,但并未(或者说不屑于)获得上等职业和显赫地位,他们拒不认同社会的特权显贵,并对现存秩序保持不满和对现行体制总在进行批判。士子所处的社会通常经济上落后政治上较前朝更为专制。正是因为如此,当这些士子群体企图将批判精神化为具体运作,试图引出激烈社会变革的时候,他们会组建秘密社团以求一逞。
晋商票号既传说是清季著名的反政府士人所创立,自然纲领、宗旨和管理手段总要异于常人。因此“号中规则极严密”且“尊行不废”,而非简单的在商言商[7]。同样地,由于其“秘密社团”的性质,保守机密与保护社团的需要,决定了有关票商的档案文牍是极难获得的。能够相对完整、准确复原票号业务状况的账册、信稿之类,因为有人拿了粘贴房屋的顶棚,才偶然存留了下来而且也已经残存不堪[8]。
总之,传说虽不同于历史,背后却往往隐藏若干不见诸文字的历史真实。事实上,山西票号缘自管理上的高度自闭、经营过程的固步自封以及对从业人员严密控制的事实本身,已然带有某中“秘密社团”的倾向。有学者认为,票号与其说是个企业,不如说更像“一支秘密部队”或是“一个地下帮派”。山西票商一手造就的这个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而又与世隔绝的组织,通过“秘密社团化”的管理,给票号带来了历史上短暂的大繁荣,也注定了其覆亡之路。
――――――――――――――――――――――――――――――――――
3、刘建生、刘鹏生等著《山西近代经济史》,对票号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如隋末唐初说、明末清初说、康乾嘉庆说、鸦片输入说等,进行了相应的汇总和解释。参见《山西近代经济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85页。
4、《清稗类钞》记述:“相传明季李自成掳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其号中规则极严密,为顾炎武所订,尊行不废,故称雄于商界者二百余年。”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编者态度严肃,遍涉清时各科,刻意于微末,可为清史之补正。
5、民国十二年(1923年),学者张一在上海申报馆出版《五十年来国事丛谈》,其中的《顾亭林、傅青主与山西票庄》这篇文章中,记述了作者和山西票号某掌柜(民国三年)的一段对话,叙述顾、傅创票号的根由。
6、参见章太炎《太炎文录续编》:“近闻山西人言,亭林尝得李自成窖金,因设票号,属傅青主主之,以是铙于财用,清一代票号制度,皆亭林、青主所创也。”
7、反映晋商文化的《乔家大院》,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童话。果如剧中乔致庸那样做生意,在现实社会中是很难成功的。乔致庸孤注一掷地去做一些事情,风险相当大,但其宗旨也非常伟大:武夷山贩茶、助军救驾、赈济灾民、保卫矿山等等,绝非一般商人所为和所能为,更像是士子文人及其秘密团体在借此弘扬一种既定的主义或主张。
8、日升昌票号的残存信稿及部分账册,是在当代修缮房屋时候发现的。由于上述物品当初用来糊做了顶棚,散乱残损极其严重,只能部分揭裱并重新装订成册,现藏于山西平遥中国票号博物馆。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
2、票号经营中的秘密手段
秘密社团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圈子,也少不了让外人看得一头雾水的暗号和密码。这些内容手法,除了防伪的作用,还有其他的寓意在内。平遥“日升昌”票号当年的营业大厅中,墙上张贴着票号的规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诗作。解说员总会主动告诉旅游者,墙上的诗作其实是“日升昌”的密码表:客户的汇款地点、汇款金额、提现地点等,都用汉字编码写在汇票上予以保密。从密码表的操作方式来看,日升昌票号所使用的密码完全具备密码学中有关编码法(code)和加密法(cipher)的核心原理。当然,了解并掌握这一原理,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平遥“西裕成”颜料行改为“日升昌”票号后,由日升昌而分化随诞生了著名的“蔚字五联号”[9]。早期的“蔚泰厚”票号的汇票“暗号”还是比较简陋的,可见日升昌的商业密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10]。
所谓“编码法”,就是用字、词语和数字来替代明文。例如,“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12个字,是一年当中12个月的代码。“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30个字,是一个月中30天的代码。“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国宝流通”,其实是“万、千、百、十”[11]。这些密码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外人无从破译。这种情况下,从码文(codetext)还原成明文是不需要算法和密钥的,而生成码文或还原明文则需要一本密码本(codebook)。密码本列出了所有数字(或替代文字)和与之相对应的明文字或短语。加密法,则需要算法和密钥来加密信息。
日升昌的票号凭证上不仅有水印标志,而且各分号写银票的笔迹上也有约定的暗号内容。有时候,某个字的间架结构上或是笔划上,便可能早做了手脚且暗藏玄机。这些载有密码的银票一旦兑付之后,往往立即销毁。仅凭保留下来的几张残损汇票,判定一段时间内兑付过的银票并不销毁的说法,是缺乏解释力度的[12]。总之,票号在运营过程中许多做法上的神秘性,远远超过了同时期西方银行正常开展业务所涉及的内容。给外人的感觉是,金融业务虽涉及钱银马虎不得,却也不至若此。
大卫•卡恩(David Kahn)说过:“密码术(cryptology)就是保护。通信对于现代人来说,就好比甲壳对于海龟、墨汁对于乌贼、伪装对于变色龙一样重要。”[13]金融业用以规避金融风险的质押担保等类形式,是票号的重中之重。以稳健经营著称的山西票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结算汇兑票证上做足了“避险”功夫的山西票商,似乎从来不考虑客观存在的道德风险,并通过质押担保等予以防范。票号业务基本空口为凭的做法实在令人乍舌,除了能证明自己是铁杆的密码爱好者之外,似乎在本业中别无他长。
――――――――――――――――――――――――――――――――――
9、参见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98页。
10、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山西财经学院《山西票号史料》编写组《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太原、2002年10月第一版、山西经济出版社、5页。
11、不同票号的密码设定各不相同,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第十一章、汇票信汇格式、密押及其他、1217页。
12、黄鉴晖认为,山西平遥的中国票号博物馆收藏有日升昌各分号向京城汇银的几张残损汇票,说明道光年间兑付过后的汇票并不销毁。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
13、转引至(美)理查德•斯皮尔曼(Richard Spillman)《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二、管理特点:票号内部制度的问题所在
中外历史上,举凡宫廷政变、地方谋反、帮派争斗、宗教结社之类,都是要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置之死地而后生”,并打败更为强悍的对手。
1、票号对成员的严密控制
为此,这些团队不仅要纪律严明、号令有度,而且都带有极强的“秘密社团”特征。“大德通”票号规定,“勿论老少人位,每逢下班归里,总得先到祁铺,不准私先回家,然后到铺。如与别伙捎带物件,亦应先送本号留底转寄。”[14]员工派驻外地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员工去外地之前,所携带的所有的衣物,都要在总部一一登记。三年之后回总部时逐一核对。这种对成员人身的控制可谓登峰造极,超越现代人的想象。
在严密控制的组织中,必定有高压的手段。除上述伙计没有得到身股时不许回家,稍有过失即予开除且别的票号亦不录用之外。而且因为职员多是本乡本土人,“若有作弊情事,老板很容易找到他的家族追究。这正是中国人爱用同乡的一种理由”[15]这种用人制度、内部防范制度以及相应的人身的限制,从票号的用人制度来看,几乎可以概括为“生是票号的人,死是票号的——死人”:这一切,是你从进入票号的那一天开始的。晋商的股份经营有两种:银股与身股。出资为银股,出力为身股。合股经营中亦较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有时雇佣的店员携资逃跑,店家可能采取羁留店员家属或财产的办法。倘若是经营方面单纯的亏损过失,则实行无限责任制,一直要对当事人追究到底。
关于票号伙计的选定,资料显示是这样的:“必俟基础确定,而后从事开拓。且择齿近若冠之年少略知写算者,使习为伙,历数载,察其可造,酌与身股,不给工资。唯岁给置备衣服之资……未得身股之前,不得归,毫厘有差立摈之,他号亦不录用……”[16]陈其田认为“这种办法甚善,与近代西洋工业所推行的分润制度相似。清代票庄如此发达,分红制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17]实大谬不然。
――――――――――――――――――――――――――――――――――
14、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太原、2002年10月第一版、山西经济出版社、597页。
15、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彭信咸《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661页。
16、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七册、农商类、70-71页。
17、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84-85页。
2、票号股份管理的问题
秘密社团,通常比常规的社会团体更加等级森严和赏罚分明。一份协成乾票号光绪32年的工资单显示,该票号从最底层的没工资的学徒到最顶层的分号掌柜,订立了36个等级的工薪,俨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金融科层体系。在这样的科层体系中,刚入行的成员需要从头做起,处处谨小慎微,严格遵守票号规矩,以免由于自己的原因株连家人。这种管理方式与近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却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管理形同神似。
“顶身股”是山西票号最为人所称道的创举。光绪32年,协成乾有工资的职工中,约三分之一的职工拥有顶身股,看似可操作性很强激励因素很高。实际上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票号开始总是“银股”(货币资本)比“身股”(人力资本)多,身股大约只相当于银股的二分之一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票号成员身股的数量已远超银股。1906年,协成乾票号身股的数量,达到银股的130%。1908年大德通票号身股的数量是银股的120%。员工所占股份已超越东家。这种股份比例在当代有限责任公司中并不是严重的问题,但在晋商票号“股东一股独大”的环境下却是个非常现实的管理问题问题。
3、票号掌柜与东家的畸形关系
票号的“东(家)-掌(柜)”关系,是晋商另一个为人所普遍称道的地方。这种关系却是畸形发展的:由于从不过问和干涉票号的经营,票号的资金支配者也就是东家,在面对执掌票号经营大权的大掌柜时,形同面对“专家”的“行外人士”。此外,因为约定了东家“不理朝政”,每个票号内的职业成员都会借着保密其知识与意图的手法,进一步扩大其原有的优势地位。
限于其运作方式,票号东家只能依赖其大掌柜提供资讯。如果这些大掌柜控制了东家与伙计的经济资源,并将它们结合于自己的麾下进而造成“行业垄断”,以对抗东家甚至更高级别人等如地方官吏的话,无疑将形成一种严重的威胁。因此,虽然东家高高在上,可以决定是否裁撤或留任某个掌柜,历史上却出现过票号东家给大掌柜下跪求饶的怪现状[18]。
可见类同于“秘密社团”的管理方法,往往能立竿见影,卓见成效。这样的成效实质上却是有效果没效率;有速度而方向不明。晋商票号高效、集权、统一的领导模式,导致大掌柜一句话就可以否决部属的正确提议,乃至于使东家胆寒惧怕。可见,票号东家不过问业务而全权委派大掌柜管理,非但不是票号管理中时所公认的优点和长处,反倒是掌柜专权以营私利的问题所在。一个不尊重股东权益惟经理人是重的机构,是不具备长久生命力的。这是企业管理的“天条”,违反这个“天条”肯定要付出惨重代价。
三、制度缺陷:晋商票号衰败的致命原因
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产生过类似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功利性组织”(现代企业),而以“维持生存性组织”(传统商号)为特征。考察晋商票号在微观层面上所形成的功利逻辑,基本可以断定它的“技术理性”从未上升到商业金融管理的“制度层面”。这固然受制于彼所处环境的影响,但也说明票号貌似先进管理的背后,实质上依靠“长治久安”、“丰衣足食’等信念支撑[19]。资本积累和利润去向方面,也多以捐输助饷、购置田宅、修路筑桥、祠庙义学等类内容为主[20]。
1、传统文化对晋商行为的影响
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涉及技术理性、功能理性之类的内容是不可能有生存发展空间的。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倾向非常严重,因此无论是技术理性还是功能理性,都只能在制度层面所允许的范围内有限存在或变相存在。晋商与其说成功于自身所具备的商业经营智慧,不如说成功于对中华管理传统的领悟与熟练运用。最终,也失败于这种传统的既定法则。
稳健经营始终是晋商的特色,既然稳定压倒一切,其他的追求和目标就只能在固定的框架内起作用。组织的稳定更多地与成员的利益、态度、观念和组织内部的人际网络结构有关,也就是与非正式的管理结构有关。组织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技术理性和功利逻辑,无论其作用还是发挥的空间,都要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农业生产的周而复始,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以及乡土社会的循环往复所决定的。
上述过程中所衍生出的传统理想追求、道德理念和精神气质,在近现代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律令。而晋商票号一旦被道德教化占据了主体精神的位置,自身便无法形成规范、清晰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框架。教化本身所营造出的现实生存环境,必定要扼杀个性和创造性,造成管理方面极为不利的后果。某种意义上,带有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晋商票号、缺乏流动性的长期经营实践,使它更强调成员的“修身”,而将技能、规范、功利等退居次要地位。“德行”是对票号成员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些特征与政治化管理所强调的忠心、服从,以及中国传统管理的求善、求治目标是相一致的。
因此,晋商票号虽然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其管理控制过程却并未实现现代化和制度化,而更多是借重亲子、朋友、同乡等类情感化的因素去融通、感化或者威慑。历代晋商票号虽然培训出了大量合格的近代金融业职业人选,却绝对禁止人力资本的流动。而人力资本作为在生产要素之一,流动是其客观现实所需。也是一个必要条件。此外,票号重经验而轻思辨的管理逻辑,也是这一群体虽显赫一时却没能产生职业技术规范的客观原因[21]。
2、晋商规避商业金融风险的错误选择
明清商人防范商业风险的若干举措,一是对政治力量的崇拜和依附。诚如《皇朝经世文编•盐法考》(卷50)所言:“官以商之富也而朘之,商以官之可以护己而豢之。”交通王侯是商人利润的一个重要流向,晋商在“行媚权贵”上的做法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22]。二是商人通过组成商帮、建立会馆形成合力,增强抗御风险能力。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晋商会馆,多为晋商形成商帮并落籍客地后逐步建立的同乡、同业组织。晋商据此进行自组织形式的管理,通过“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等活动,建立起社区化的基层社会。[23]
――――――――――――――――――――――――――――――――――
18、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载:日升昌掌柜雷履泰因与副手之间矛盾激化,以撤销日升昌各分号相要挟,迫使票号东家李大全裁撤对手,并给雷履泰下跪平息此事。99页。
19、参见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第三章、山西商人的长足发展及衰落、333页。作者认为山西商人因其垄断地位的保持及其与政权力量的结合,决定了他们的保守性。因此其思想意识与封建制度是相适应的,并以获得盈利为满足,不思进取。
20、参见《明清晋商资料选编》、294-309页。
21、以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为例证的社会对晋商文化的总结,无非“智”、“信”、“义”三大说法,整体上还停留在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范围,而与经济金融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思想无涉。这一观点也是造成今日晋商研究无法摆脱就事论事的困惑所在。
22、刘可为在其“从山西票号的衰亡探析企业的经营与制度创新”一文中断定,与封建政府联系过紧,脱离了商品经济的土壤,使山西票号成了清王朝的殉葬品。参见穆雯瑛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晋商史料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268页。
23、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132页。
结 论
近代的中国社会没有经历过类似西方工业化的历史巨变,因此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极不发达,专业化、职业化始终处于浑沌、未开发状态。加之历史形成的一体化社会制度和观念,容易把不同领域的管理过程看作是同一的过程。这种一体化管理表现为以对人的教化、训练为起点,既没有技术规范和职业规范也没有理性的职能化分工体系。而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事物的善恶总是比是非对错更重要,同样地,稳定与协调、生存与延续,也总是比效率和效用乃至“事功”更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晋商票号的历史宿命。
传统管理的得失功过可以归结为五个基本方面:1、长于精神而失之于物质;2、长于协调而失之于功利;3、长于稳定而失之于变革;4、长于统合而失之于具体;5、长于人事而失之于理性。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晋商票号管理现代化的历史包袱,它严重地障碍了票号管理思想的进步、组织的革新以及内部的体制改革。反对变革、摒弃竞争、畏惧冒险的强大心理惯性,不仅影响了票号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阻碍了中国早期金融业的技术职业化和工具理性发展,这是近现代金融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在晋商票号中没有生长土壤的原因,也是票号管理者学习现代西方管理的一种思维障碍使然。
以环境制度层面的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为最高价值理念,以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工具,必然形成传统的严格的政治化管理。由于技术理性和形式化功能理性的价值没有确立起来,组织中起作用的力量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政治作用过程。这一过程的惯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当发现“效率”、“效用”一类有违或妨碍传统经营原则和基本商业信念的时候,晋商这样接受传统教化的机构组织是宁可弃之不用。新制度经济学所承认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经过选择的。在这里选择究竟是否明智、是否有理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有趋利避害本能的人,总要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换句话说,辉煌一时的晋商票号,鉴于所处时代制度缺陷的实际状况,有某种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