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不一定会赢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11-06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95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1.6万
展开全部

这期截稿前夕,适逢台湾的五都大选,街上满是候选人的旗帜标语,写满了毫无新意的语言。其中我最不能同意的,就是「爱拼才会赢」。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阻碍台湾进步的旧思维与包袱。

这期截稿前夕,适逢台湾的五都大选,街上满是候选人的旗帜标语,写满了毫无新意的语言。其中我最不能同意的,就是「爱拼才会赢」。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阻碍台湾进步的旧思维与包袱。

管理学上有个简单的守则:「做对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比「把事情做好(do the thing right)」来得优先重要。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路径但非常认真拚命的向前跑,是永远达不到目标的。

而这简单的逻辑就可诠释我们当今教育最大的困难与问题。因为目标混乱、优先顺序不清(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下一代?基础教育的优先目标是什么?先后次序为何?)使得学生和教师都花了太多的努力,做不必要的事,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目标。

举例来说,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程,除了原来的八大学习领域之外,还有七大必须在课程内融入的议题:性别平等、环境教育、海洋教育、家政教育……。每当社会有新生议题,甚至只是一个「题材」或「气氛」, *** 要显示负责任、解决问题决心的途径之一,就是宣示「加入国中小课程,从小学起」。明年将新增的「理财教育」,或许就是一个显明的例子。

所以我们的学生、家长、教师,乃至教育行政,都像陀螺一样团团转。还没搞懂海洋教育是什么,又要开始教理财教育了。大家都疲累不堪,但真的有收获吗?

十二月七号公布的PISA,十五岁少年的国际阅读素养评比,或许能给「爱拼」的台湾一些警讯。

台湾的排名在华文世界垫底。当同时参加的香港和上海,都已经追随国际阅读能力指标的脚步,大幅改革、调整他们的课程与教学时;我们的国中现场,却还落伍的停留在为基测拚命的阶段。在最该培养学习解读、思考、判断能力的抽象运思期,我们的国中教育,却鲜少给少年问「为什么」的机会。把孩子的脑力锁在反复的记忆、背诵、填写劣质测验卷的痛苦学习经验中。

这次的封面故事,我们一方面解析、对照PISA所标举的国际教育目标与重点;另一方面,也再度深入国中教育现场。主编陈雅慧在四个不同资源的县市当了一整天的国中生,如实的描述出我们国中教育的面貌:鼓励五育均衡的免试入学,变成美术、体育、音乐都要笔试成绩的填鸭竞赛;一天要考十几张考卷,排名成绩单贴在每个学生的桌面上「激励」他们上进。

《》针对国中国文教师的调查,更凸显语文教育现场的荒谬。即使大家号称以通过基测为目标,但基测早已不考任何一个版本的翻译、修辞、默写,而是改考理解、思考、判读的「能力」。但老师还是很费力的要学生背起所有的填空题。大学已经看到了苦果:从小硬塞给他们更多成人自以为的「知识」,却造就了没有学习动机、对真正知识反胃的一代。

如果说PISA的评比有任何意义,那就是提醒我们,爱拼不一定会赢;找到「对的目标」去努力,才有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