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优美散文随笔
一棵树,真的是一棵树,而且还是一棵柳树;“一棵树”,不是一棵树,而是一个地理坐标,一个地名。
(一)
沿着由孤岛镇通往孤东油区的唯一的一条柏油公路,一路颠簸着向东行驶近30里地后,一棵碗口粗细的柳树就会映入视野。柳树不高,三、四米左右的样子,树冠不大,且顶部的枝条已经干枯。顶端的下部,稀疏的枝条上生长着一些不算浓密的柳叶,柳叶不是很绿,更没有那明晃晃、油汪汪的光亮,细看还有些泛黄。柳枝是刺向天空生长的,没有那婆娑的身影和随风飘逸的韵致,更不能激起人丝毫的温情、缠绵与浪漫。我不明白,就这样一棵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柳树,为何会受到人们的如此的关注与青睐?若是在我的家乡,像这样一棵其貌不扬的柳树,早就被人们拔掉了。就算不被拔掉,也绝不会再给它垒起一个半米多高的四四方方的水泥池子,让它享受着花一样的待遇,而且还在池子的一边立起一块书写着“孤东一棵树”的石碑。这是我1987年夏季第一次见到这棵柳树时涌起的感想。那时,我刚从济南交通学校毕业来到工作岗位,见惯了大明湖畔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垂柳,怎会把这样一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柳树放在眼里。当同车的同事都纷纷下车与柳树合影留念时,我赶紧躲到了一边,我甚至有点瞧不起这帮没见过世面的土老冒。
上车后,面包车继续向东行驶。五十多岁的指导员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对我说,从现在起,你仔细注意着公路两边,不,还是你目之所及的范围吧,那样空间会更大些,你数一数到底能看到多少棵树。我说,行,我数。从那一刻起,我的双眼就紧紧地盯着车窗外,生怕一不留神错过几棵树。但面包车又一直向东行驶了一刻钟左右,我竟没看到一棵树。于是,我禁不住从心里暗暗着急起来。这不可能,怎么可能没有树呢?然就是一直到达海边,我的视野里竟再没有出现第二棵树。茫茫荒原上,除了一人多高的茂盛的芦苇,就是成片成片开着紫花的罗布麻,要不就是一些长得乱哄哄的荆条,再就是那些浓密得像树林一样的抽油机,在正午的阳光里不知疲倦地点着头。
下车后的指导员瞅了我一眼,但并没有问我的意思。因为,从我那吃惊的表情里,他已经得到了答案。
(二)
尽管是盛夏,但夜晚海边的风还是凉飕飕的。这夜,天上无月,远离城镇的海边星光更加灿烂。
我和指导员面向大海并排坐在海堤上,遥望着远处一片浑黄的海水,心底竟会生出一种苍凉的感觉。指导员率先打破沉默说,眼前的这片海就是渤海湾,咱的右边就是黄河入海口。从黄河流到海里的河水,把附近的海域都染成了浑黄色。若是白天,你会看到碧绿的海水与浑黄的河水互不掺杂的奇特景象。咱的后边,原来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千百年来,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把大海撵得一步步后退,终于有一天沧海变成了陆地。只是这陆地却盐碱化程度极为严重,除芦苇、红荆等一些耐碱的植物外,再不长任何东西。
1965年前后,两个来自垦利县的农民来到了这片茫茫荒原。他们抱着能开垦土地、种植庄稼、改变一家人忍饥挨饿的目的,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找到淡水。当他们不知费了多少时间和体力后,才在一处高岗上掘出了甜水。欣喜若狂的他俩便紧挨着水源扎下了窝棚,从此便开始了开荒种地的生涯。一日,他们满怀希望地在窝棚附近栽下了9棵柳树,然真正发芽的却只有一棵。对这一棵树,这两个农民倾尽心血地进行照顾。春风秋雨中,柳树叶绿了黄,黄了绿,脉脉温情里,柳树高了粗,粗了高,终至于后来长成了一棵茂盛的大树。炎热的夏日中,柳树为两个勤劳之人撑起一树清凉;漫天的风雪里,柳树为两个憨厚之人遮挡住一丝严寒。当这两个人将滚圆金黄的大豆源源不断地运回村里时,饥饿已久的农民像找到的救命的福地,纷纷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地奔向这片茫茫的荒原。从此,这棵树便成了荒原上一面飘扬的旗帜,成了当年许多拓荒人寻找荒原的唯一路标。一时间,一棵树的周围,布满了垦荒人的地屋子,有了唧唧喳喳的说笑声,也有了孩子们的打闹声。
指导员说着点起了一支香烟,他紧抽几口后又说,老天可能有意和人类开玩笑,但凡盛产石油的地方,不是戈壁大漠,就是深海荒原。你别看这一望无际的荒原虽然盐碱,但地底下却蕴藏着大量的石油。
1986年4月,孤东石油大会战期间,指挥部就设在一棵树附近。你可以想象,荒无人烟的原野上一下子涌进四万多名石油工人和援建民工,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你也可以想象,昔日沉寂一片的`荒原,一下子钻机轰鸣、井架林立、车流如水、人流如梭,那景象又是何等的辉煌。
后来,为了保护这棵树,人们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不但定期给它施肥浇水,而且还在其周围垒起了水泥圈池。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如此,这棵树也没能长久地活着。当又一年的春天准时到来时,荒原上的所有野草、野菜都先后发芽了,而唯独这棵树没有苏醒。
指导员说到这里,在我的肩上拍了拍,又继续说道,昨天咱们见到的那棵树,是人们在原来位置上又种上的一棵树。原来的那棵树已经死了,但作为"一棵树"的地名和有关它的故事,已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三)
那一夜,入住在石油工人前线宾馆里的我久久无法入睡,我的眼前老是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那棵柳树来。我想,黄河口一刮就是一年的风可能吹折过它的枝干,荒原上肆虐的暴雨雷电可能侵蚀过它的肌体,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可能压弯过它的腰身,但只要春风一起,一树碧绿就会尽情地舒展在人们的视野里。我甚至想,那些每年来黄河入海口越冬的天鹅一定成群结队地在柳树上歇过脚;那些给人们报喜报安的喜鹊一定欢天喜地地在上边做过窝;那些在种地人土屋里安家的紫燕一定带领她的儿女在上边开开心心地唱过歌……这样想着想着,我竟觉得那一棵树有了些许的诗情画意,有了些许的温情浪漫,更有了无限的凛然傲气;这样想着,它的形象竟蓦然间高大起来,瞬间幻化成了一个虽饱经风霜但却依然顶天立地的荒原人的形象。
第二天下午,当我们完成一年一度的机动车及驾驶员年度检审任务返回孤岛镇时,我禁不住紧盯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那一棵荒原上孤孤单单的一棵树多看了几眼。我知道,从此以后,我的脑海里又多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地名,又多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棵树是幸运的。因为它得到了农人们的精心照料,有了生命与生机;这棵树也是荣幸的。因为它见证了石油工人的豪迈热情,见证了一代代石油汉子克服重重困难开发油田的场景,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告别繁华的城市、扎根荒原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
时至今日,这棵树依然挺立在茫茫荒原;时至今日,在东营市或胜利油田,不知道一棵树的人恐怕不多,但在全国各地,用一棵树作地名的可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