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外滩为什么叫外滩呢?
上海的外滩为什么叫外滩有两种说法:
1:史料记载,“上海”之称最早见于北宋《水利志》,因当时吴淞江(现在苏州河的前身)南面有18条大支流,内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因此得名。而上海人又以形成弯的陆家浜为界,将浦江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叫“外滩”,“外滩”名称由此而来。距今720余年前,在我们生活的浦江两岸土地上,正式出现了“上海县”的行政建制。上海的历史,开始书写。
2:外滩之“外”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国人,李鸿章在上海办了个外国语学院,称为外国语学堂,“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了一则广告,使用“外滩”代替“黄浦滩”。外滩之“滩”按照中国传统,河流两旁的延伸部分被称为“滩”,外滩的“滩”就是这个意思。
上海:
上海隶属中国,简称“ 沪”或“ 申”,是中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1]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2]1912年1月, 中华民国成立,上海地区属江苏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3],户籍常住人口1439.50万人(2016年末)[4],辖15个区、1个县,共107个镇、2个乡、104个街道、4154个居民委员会和1593个村民委员会[5],拥有外滩、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豫园、龙华寺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