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春节的风俗
在我国,春节是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由于各民的风俗习惯不同,春节习俗也各有差异。部分民族习俗如下:
汉族: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小孩,以示祝福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蒙古族:春节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青年,跨上俊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开始喝酒跳舞,许多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
壮族:大年初一鸡刚叫过头遍鸣,人们高举火把,肩挑水桶,口喊:“勒一一勒——勒——”向龙井走去,争先担回新年的第一桶水。据说谁来得最早,来年的庄稼就长得好,熟的早。
达斡尔族:大年初一清晨,年青人双手蘸满锅底灰争先相往别人脸上涂抹,美丽的姑娘常被小伙子涂成“灰姑娘”,以此预祝丰收和幸福。
苗族:春节最别致的活动就是“踩山花”。他们在村外宽敞的草坪上斗牛、踩鼓、吹芦笙,用手比做牛、羊等牲畜的式样,口里念着:“祝畜牧兴望”。
布依族:大年初一天亮,姑娘们便奔向到河边争先跳水,以此预祝丰收。
朝鲜族: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好各式各样的饭菜,吃“八宝饭”。初一天亮时,人们便穿着各种盛装给长辈拜年。
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1983年起,春晚这枚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春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春节联欢晚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剧等多种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