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任务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完成任务为标志”。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联结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 教学设计 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首先,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具体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注重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
2 注重任务的真实性、趣味性
任务的真实性是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具体讲:一是涉及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二是涉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配以任务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
3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已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学生在智能水平、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任务的层次性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规定任务最低层次的标准,再逐步提升。例如,有些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基本任务,这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相关任务,让他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保持更强的学习动机。
2)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都由浅入深渐进发展。每个封闭型任务的知识点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在多个封闭型任务之后要适当地设计开放型的大任务,以便整合知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应用、合作能力。
4 恰当把握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任务的开放性主要指:一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二是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领会任务,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或提供任务的样本,这些只是参考,应避免学生刻意模仿。
任务的开放性是以完成基本操作为前提的。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副“春天”的图片,一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意创作,只要能描述春天就可以了;一种给出画面中必须包含的元素,此外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组织画面。显然,前者开放性更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但是不能避免学生可能使用单一工具完成整个任务;后者要求有些苛刻,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多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要求死板,压抑学生表现自我内心的欲望。可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适度控制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一般而言,封闭型任务的开放性相对要低,开放型任务这方面要求较高。学生任务设计时应把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使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赞皇中学)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首先,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具体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注重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
2 注重任务的真实性、趣味性
任务的真实性是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具体讲:一是涉及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二是涉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配以任务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
3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已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学生在智能水平、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任务的层次性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规定任务最低层次的标准,再逐步提升。例如,有些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基本任务,这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相关任务,让他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保持更强的学习动机。
2)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都由浅入深渐进发展。每个封闭型任务的知识点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在多个封闭型任务之后要适当地设计开放型的大任务,以便整合知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应用、合作能力。
4 恰当把握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任务的开放性主要指:一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二是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领会任务,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或提供任务的样本,这些只是参考,应避免学生刻意模仿。
任务的开放性是以完成基本操作为前提的。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副“春天”的图片,一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意创作,只要能描述春天就可以了;一种给出画面中必须包含的元素,此外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组织画面。显然,前者开放性更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但是不能避免学生可能使用单一工具完成整个任务;后者要求有些苛刻,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多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要求死板,压抑学生表现自我内心的欲望。可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适度控制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一般而言,封闭型任务的开放性相对要低,开放型任务这方面要求较高。学生任务设计时应把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使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赞皇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