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出自哪个典故?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情节,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助自己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故事篇幅中讲解了刘备听过徐庶、水镜先生等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后,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简介
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里也说过,“先帝不以臣卑微,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说明当时确有三顾茅庐之事。
当时刘备确实只有几千人马,正不知该如何躲避曹操几十万大军南下进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赵云几员猛将,当急需一位智谋超群的人来辅助自己。
从正史中的《三国志》和野史《三国演义》都同样记载了当时的刘备去诸葛亮的草庐中的对话,虽然两本书情节有很多不同,但这段三顾茅庐的历史,是一样的。
三顾茅庐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
成语出处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这段话后来概括为成语“三顾茅庐”。
成语释义: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描写的就是汉室之后刘备先后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求安邦定国之策的故事。
体现的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爱才和耐心。
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人才出众,持守谨慎,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品质。
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后,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一生,足可以称得上是忠臣的典范。他们君臣相济,成就了彼此,也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