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裳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衣”一般指上衣,“裳”一般指下衣,就是所谓的“上衣下裳”,而古代时期中国还没有裤子,多以裙子为服饰。“上曰衣,下曰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裙子一样的“裳”。汉服的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古人服装原本是上衣下裳,后来为了方便,就将衣和裳缝接起来,深衣就是这种样式。再到后来干脆衣裳上下相通,通体而下不再讲究缝接,这便成了禅衣。除了这些宽大修长足以蔽体的上衣,汉代人下身穿的有禅、袴、裙等衣服。
古代衣裳的简介
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腰间则用条带系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