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夫犹饿死的全诗的意思
农夫犹饿死的全诗的意思为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选自:《悯农二首》。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4、子:指粮食颗粒。
5、四海:指全国。
6、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7、犹:仍然。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李绅为向时任集贤殿校书郎吕温求荐而作,可推定大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悯农二首》鉴赏
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悯农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