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 我来答
飘飘记
高粉答主

2019-09-23 · 人生,就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途
飘飘记
采纳数:76 获赞数:11965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和谐社会释义:

指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扩展资料:

一、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域,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

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政治能力,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百度网友9b57036
高赞答主

推荐于2017-11-28 · 你的赞同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哦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19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2356万
展开全部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作为衡量和评价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准则的综合性范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建立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利益关系、构架。一是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获取上机会平等。二是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谋取上规则平等。三是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分配上标准平等。四是社会各个群体在利益互惠上权利平等。促使他们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律、讲秩序的行为规范,形成合理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它要求遵循“五个统筹”原则,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切实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形成安定有序的局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协调机制的基本构架。我们要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根本保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矛盾能够在统筹协调中获得解决的根本政治基础。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而,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也只能在法制范围内实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决不允许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任何特权。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关心人类,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时间与空间的协调。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人类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曾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这种不和谐的现象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即人类需求的无限增长与自然供给的有限性、阶段性的矛盾。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十分严重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呈不断恶化的趋势。比如能源短缺、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臭氧层破坏;又比如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中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威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必须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五个统筹”就是我们党针对当前现实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是人类对自己行为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具有为子孙万代造福的远大眼光。

  我们只有把人和自然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回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才能和谐共荣。我们要抛弃那种统治自然、主宰自然的错误价值观,确立面向未来、面向子孙万代、回归大自然的理念,遵循大自然按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以造福人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dj4231985
2007-01-31 · TA获得超过9.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99万
展开全部
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阅读:2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把握。古往今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一部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来把握。在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和实践,我们党所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应该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应该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十分重要。我们对这个科学内涵理解得越深刻,把握得越准确,就能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就能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扎扎实实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rocket13
2007-01-31 · TA获得超过51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76万
展开全部
和谐社会的核心不是理想,而是民众基本权利的享有与保护,而这种享有与保护得由政府来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有一套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不能繁荣,没有和谐社会就不能长治久安。中国能否走向和谐社会,需要一点一点地来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二卜说古今
2020-12-23 · 贡献了超过123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和谐社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