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范爱农的主要人物,人物形象分析和主要内容(急!)

 我来答
轮看殊O
高粉答主

2019-03-2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732万
展开全部

范爱农,名斯然,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

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所以鲁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诗悼念他。

扩展资料

《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手机用户49092
推荐于2019-11-25 · TA获得超过14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2万
展开全部
  范爱农,名斯然,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所以鲁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诗悼念他。
  在原稿的附记中写道:“我于范爱农之死,为之下不怡累曰,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首,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霹雳一声,群小之大狼狈。今录上,希大鉴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文中谈到,开始时,两人并非朋友,甚至几次争论过。但作者回国后,两人再次相遇,就由“敌”转友了。从此以后,他们几乎成了挚友。接着,又是一次偶 然的机会,使他们成了同事。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作者与范爱农因工作的原因分别了。最后,范爱农生活越来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后,范爱农失足溺 死于河中。
  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只是从他的神情“那 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鲁迅其后又用了 很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杞笑LV
2019-09-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10
展开全部
范爱农,名斯然,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所以鲁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诗悼念他。
在原稿的附记中写道:“我于范爱农之死,为之下不怡累曰,至今未能释然。昨忽成诗三首,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霹雳一声,群小之大狼狈。今录上,希大鉴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民兴》也。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文中谈到,开始时,两人并非朋友,甚至几次争论过。但作者回国后,两人再次相遇,就由“敌”转友了。从此以后,他们几乎成了挚友。接着,又是一次偶 然的机会,使他们成了同事。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作者与范爱农因工作的原因分别了。最后,范爱农生活越来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后,范爱农失足溺 死于河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09e9ec
2020-10-17 · TA获得超过3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范爱农,名斯然,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

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所以鲁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诗悼念他。

扩展资料
《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伦纳德牛逼
2020-08-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51
展开全部
这个 范爱农,名斯然,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
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所以鲁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诗悼念他。
扩展资料
《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编辑于 2019-03-21
查看全部8个回答
广州形象设计专业学校

广州形象设计专业学校初中起点报读,学校环境优美,实训设备完善,毕业推荐就业,广州形象设计专业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幼师,动漫,汽修,服装等热门专业
yczyxx.net广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