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不能让日本投降
原子弹爆炸不能让日本投降!
原子弹爆炸只给日本造成不到20万的直接死亡,虽然场面很可怕。但引起的轰动效应微乎其微,理由很简单,就是大家对这种新武器完全不了解。
不知道大爆炸之后还会有延续多年的核污染,与柯蒂斯·李梅发动的火攻东京相比微不足道,火攻东京共造成50万人死亡、800万人无家可归,其他被火攻的日本城市还有十几个,每个都比广岛、长崎惨得多,但却丝毫不能影响日本人本土决战的信心。
轰炸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是在1945年8月初爆炸的,日本的海军力量已经损失殆尽,机动舰队的最后一任指挥官小泽治三郎在马里亚纳大海战结束后主动辞职。因为他本人认为航母海空大战已经结束,日本海军已经战败了。
马里亚纳海战在1944的6月底结束,也是从这时起海军已经不对最终胜利抱有希望,成为媾和派的主要力量。
原本的海军铁三角之一山本五十六已经阵亡,留下来的米内光政、井上成美在马里亚纳海战之后的1个月,推翻了东条英机内阁进入日本的权力核心,于是媾和派开始变得非常活跃,但苦于1943年12月出台的《开罗宣言》给日本列出的终战条件太苛刻,媾和一直无法推进。
另外,阻挡媾和的力量来自陆军,毕竟陆军在1944年下半年实力尚存且习惯性自我感觉良好,尤其是在我国顺风顺水的关东军、关内派遣军,以及驻扎在东南亚的南方军高级将领们,坚决要打下去。
东条英机之后接任首相的是小矶国昭,此人是陆军大将,面对一大帮要求媾和(此时日本还自信地认为可以求和而不是媾和)的人,小矶国昭坚持要再打一仗,这就爆发了后来的菲律宾战役。
菲律宾战役的主要作战在1944年年底结束,之后美军又针对日军散兵游勇打了几个月的围剿战,不仅烧掉了山下奉文的40多万精锐,还让小泽治三郎丧失了最后的海军航母和航空兵力。
疯狂的日军为了阻止美军攻陷整个菲律宾,在大西泷治郎的策划下,日本陆基海军航空兵开始了“一机换一舰”的神风特攻作战。
大西泷治郎本人也是主和派,此人在偷袭珍珠港之后一直在本土任职,因此他的眼光有别于不断刷新战绩的前线指挥官,再加上他的职务是海军航空部总务部长、航空兵器总局总务长等和航空兵有关的工作,深深认识到了联合舰队倾注资源打造的战列舰、重巡洋舰是失败的、错误的,因此他不认为再打下去能有什么好结果。
尤其是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日军的大凤号、翔鹤号、飞鹰号3艘航母沉没,还有395架飞机和大批飞行员战死。身在海军大本营的大西泷治郎成为主和派之一,并写了一份意见书散播,其内容大致为“这样打下去肯定失败,海军上层人物应该集体辞职”。
大西泷治郎虽然没有说要投降,但其思想和言论却充满了媾和的味道,也代表了马里亚纳海战之后日本海军的普遍情绪(不想打了),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也许海军就真的主动接触美军要求投降了(至少是和平谈判)。在新任首相小矶国昭力挺之下,死守菲律宾的作战开始,联合舰队也不情愿地拿出全部家底参战,小泽治三郎带领仅剩的航母舰队充当诱饵。
而引起众怒的大西泷治郎被指派到菲律宾指挥第一航空队,能用的飞机不到40架。大西泷治郎痛苦地组织起神风特攻队为海军舰队提供有限的空中支援,竟然奇迹般地撞沉了2艘美军轻型航母,这个战果比小泽治三郎一生的战果都大。
突如其来的胜利让大西泷治郎开始飘飘然,“本土决战、一亿玉碎、一机换一舰”等疯狂的口号不断被大西泷治郎喊出来,神风特攻也在冲绳战役中大行其道,大西本人在最后还识图阻止日本投降。
大西泷治郎的反复是所有日本人的通性,即便意识到战争不可能胜利,也还幻想着有条件投降,梦想保留部分侵略果实,当看到一丝丝希望时就不顾一切的抓住。同样不肯投降的还有日本最后的首相铃木贯太郎和最后一个陆军大臣阿南惟几。
前者是海军的老资格(曾是联合舰队司令)、后者是陆军大将,铃木贯太郎在大和号战列舰沉没当天当上首相,面对冲绳战役的惨败,他坚持鼓吹本土决战,这一点得到了阿南惟几的支持,即便是关东军的70多万大军尽没也没能动摇他。可能是日本海陆空三军的疯狂抵抗给了这二人信心吧,他们坚决不肯接受《波茨坦公告》。
妄想用顽强抵抗迫使美国同意日本媾和,日本囤积了上万架自杀飞机、自杀舰艇、自杀潜艇,准备做本土决战。但身为天皇的裕仁已经不耐烦了,他没有军人们的血性,在火攻东京和其它大城市时,裕仁就表现得很悲观。
而当关东军全军覆没、冲绳10万守军战败、大城市不断被烧毁时,天皇本人其实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原子弹的出现更让裕仁焦虑,当铃木2次组织宫廷会议要求他决定还要不要打下去时,裕仁选择了放弃,并由此导致了日本的全面投降。可见,原子弹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要因素,裕仁的选择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