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的服药时间?
1个回答
2023-06-12 · 国内高端的健康、美容、美体产品及服务平台
关注
展开全部
生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的人平时可能都会有一些感冒发烧或者是身体疼痛的情况,一般的人首先都会想到吃药,不同的药物禁忌不一样,其实不同的药物服用的时间也不一样,那常用药物的服药时间?正确的服药时间是什么时候?
1、常用药物的服药时间
1抗生素
宜在饭前服用,这样可使药物不被胃内食物较多地混合、稀释,可以发挥较好的疗效。除阿莫西林、司帕沙星几乎不受食物影响外,其他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饭前服用的生物利用度高,但这类药物大多数对胃肠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可根据情况选择饭前半小时或饭后半小时服用;有些药物如呋喃妥因、甲硝唑、红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因胃肠道副作用大,病人不能耐受时,可以饭后即服。
2解热镇痛药
通常在中午服用,因为上午11—12时是人体对痛觉最敏感的时候。吗啡和杜冷丁则在晚上9时使用时镇痛效果最好。而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可使疗效好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而抗关节炎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每天一次缓解疼痛和炎症的缓释药物,应在晚上服用为宜。而骨关节炎病人宜在早上或中午服药。饭后,胃及小肠有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所以凡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如APC、保泰松、呋喃妥因、铁、三溴片等片剂以及稀盐酸、氯化钾、氯化铵等水剂,宜在饭后服,这样可被食物稀释,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对胃有刺激或易引发恶心、食欲减退的药物,如环丙沙星、红霉素、消炎痛、阿斯匹林、磺胺类等药物,也宜在饭后0.5—1小时之间服用。鱼肝油口服剂亦应饭后服用。
3强心苷类药
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甙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4他汀类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采用晚间顿服比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好。
5抗高血压药
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所以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6降血糖药
糖尿病人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7降胆固醇药
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8抗哮喘药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00~2:00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而凌晨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抗哮喘药氨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等每晚睡前0.5小时服药一次的平喘效果显著优于每天2次给药方案。
9抗过敏药
如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个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扑尔敏、苯海拉明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可减少嗜睡等副作用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治疗皮肤过敏药,如息斯敏、特非那丁、扑尔敏等,可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因其具有部分催眠作用。
10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由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11抗肿瘤药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00时生长最旺盛,第2个生长高峰在22:00~23:00时,而正常细胞在16:00时生长最快。所以,在上午10:00时/午夜22:00~23:00时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所以有人提出了“零点化疗”的给药方案,即在午夜给予化疗药。
12糖皮质激素类药
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00~8:00时,2~3小时后就迅速下降约1/2,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午夜的分泌量最少。将1天的剂量于7:00~8:00时给药,或隔日早晨7:00~8:00时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且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发感染的机会也减少。
13消化系统药
抗酸药如铝碳酸镁(达喜)、碳酸氢钠片、大黄苏打片等。饭后一小时服,可有效中和饭后分泌的胃酸。H2受体阻断剂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如一日两次可早饭后半小时及睡前服,如一日一次则睡前服用。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夜间及餐后的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宜早餐前15-30分钟服用,因此时胃酸浓度高,而奥美拉唑为无活性前体,只有在酸性环境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早餐前服用可发挥最大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如一日两次,则睡前加服。胃粘膜保护药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宜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或睡前服用,这样有利于保护胃粘膜。睡前如与抗酸药同服,则最少隔开半小时,抗酸药后服。胃肠推动药如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宜饭前半小时服用。助消化药如多酶片、康彼身等。宜饭时服,因胰酶易被胃酸破坏。
14解痉类药
如阿托品、颠茄、匹维溴铵等。宜饭前或饭时服。
15导泻类药
盐类泻药(如硫酸镁、蓖麻油等),宜早晨空腹服。因盐类泻药通过局部作用引起肠蠕动增强而加速排便,且作用发生快。植物类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和果导片等,常于临睡前服用,约经8-12小时发挥作用,恰好于次日排便。
16利胆类药
宜饭前服,
需要在胃肠道局部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17补钙药
人体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吸收。
18铁剂
贫血者每晚7时服药比早晨7时服药吸收率要高1倍,故贫血病人补充铁剂宜在晚上7时左右服用。
19维生素类
一般宜在两餐之间服用。用维生素K止血时,则应及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因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应每隔6小时服药1次。维生素A、D、E宜饭后即服,因它们是脂溶性,油类食物有助于吸收。维生素B1、B2宜饭时或饭后即服,它们虽然是水溶性,但因小肠对其有特殊的吸收功能,饭后服能提高吸收率,而维生素C虽然也是在小肠吸收,但它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饭后一小时服可有效避免。
2、月经期可以吃药吗
专家表示,在月经期间有很多禁忌,有些药物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或者谨慎使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外用药、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制剂、减肥药、抗凝血药、止血药、泻药等药物不可服用。感冒的话,如有必要,可遵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
1、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药
治疗女性私处滴虫或霉菌感染的洗液、女性私处片剂、丸剂、栓剂、胶囊等应暂停使用。因为月经期子宫黏膜充血,宫口开放,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2、激素类药物
人体激素的合成及代谢平衡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失去平衡。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紊乱,抑制排卵;黄体酮能导致乳房胀痛或女性私处流血不规则;口服避孕药能导致乳房触痛;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导致闭经或腹胀。
3、甲状腺制剂
可能造成月经紊乱,出现怕热、出汗、心律失常、体重减轻等症状。
4、减肥药
减肥药中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在月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欲望改变,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焦虑、心悸、精神紧张等。
5、泻药
泻药中的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可刺激肠壁引起盆腔充血,故月经期应禁用。其它如肠胃动力药,亦应慎用或忌用。
6、抗凝血药
为防止增加子宫出血量,月经期应避免使用抗凝血药,如香豆素及某些中药溶血栓制剂。
7、止血药
这类药因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可能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所以,女性经期吃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要改变药方或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常用药物的服药时间
1抗生素
宜在饭前服用,这样可使药物不被胃内食物较多地混合、稀释,可以发挥较好的疗效。除阿莫西林、司帕沙星几乎不受食物影响外,其他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饭前服用的生物利用度高,但这类药物大多数对胃肠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可根据情况选择饭前半小时或饭后半小时服用;有些药物如呋喃妥因、甲硝唑、红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因胃肠道副作用大,病人不能耐受时,可以饭后即服。
2解热镇痛药
通常在中午服用,因为上午11—12时是人体对痛觉最敏感的时候。吗啡和杜冷丁则在晚上9时使用时镇痛效果最好。而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可使疗效好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而抗关节炎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每天一次缓解疼痛和炎症的缓释药物,应在晚上服用为宜。而骨关节炎病人宜在早上或中午服药。饭后,胃及小肠有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所以凡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如APC、保泰松、呋喃妥因、铁、三溴片等片剂以及稀盐酸、氯化钾、氯化铵等水剂,宜在饭后服,这样可被食物稀释,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对胃有刺激或易引发恶心、食欲减退的药物,如环丙沙星、红霉素、消炎痛、阿斯匹林、磺胺类等药物,也宜在饭后0.5—1小时之间服用。鱼肝油口服剂亦应饭后服用。
3强心苷类药
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甙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4他汀类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采用晚间顿服比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好。
5抗高血压药
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所以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6降血糖药
糖尿病人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7降胆固醇药
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8抗哮喘药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00~2:00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而凌晨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抗哮喘药氨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等每晚睡前0.5小时服药一次的平喘效果显著优于每天2次给药方案。
9抗过敏药
如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个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扑尔敏、苯海拉明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可减少嗜睡等副作用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治疗皮肤过敏药,如息斯敏、特非那丁、扑尔敏等,可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因其具有部分催眠作用。
10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由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11抗肿瘤药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00时生长最旺盛,第2个生长高峰在22:00~23:00时,而正常细胞在16:00时生长最快。所以,在上午10:00时/午夜22:00~23:00时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所以有人提出了“零点化疗”的给药方案,即在午夜给予化疗药。
12糖皮质激素类药
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00~8:00时,2~3小时后就迅速下降约1/2,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午夜的分泌量最少。将1天的剂量于7:00~8:00时给药,或隔日早晨7:00~8:00时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且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发感染的机会也减少。
13消化系统药
抗酸药如铝碳酸镁(达喜)、碳酸氢钠片、大黄苏打片等。饭后一小时服,可有效中和饭后分泌的胃酸。H2受体阻断剂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如一日两次可早饭后半小时及睡前服,如一日一次则睡前服用。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夜间及餐后的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宜早餐前15-30分钟服用,因此时胃酸浓度高,而奥美拉唑为无活性前体,只有在酸性环境才能转化为活性形式。早餐前服用可发挥最大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如一日两次,则睡前加服。胃粘膜保护药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宜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或睡前服用,这样有利于保护胃粘膜。睡前如与抗酸药同服,则最少隔开半小时,抗酸药后服。胃肠推动药如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宜饭前半小时服用。助消化药如多酶片、康彼身等。宜饭时服,因胰酶易被胃酸破坏。
14解痉类药
如阿托品、颠茄、匹维溴铵等。宜饭前或饭时服。
15导泻类药
盐类泻药(如硫酸镁、蓖麻油等),宜早晨空腹服。因盐类泻药通过局部作用引起肠蠕动增强而加速排便,且作用发生快。植物类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和果导片等,常于临睡前服用,约经8-12小时发挥作用,恰好于次日排便。
16利胆类药
宜饭前服,
需要在胃肠道局部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17补钙药
人体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吸收。
18铁剂
贫血者每晚7时服药比早晨7时服药吸收率要高1倍,故贫血病人补充铁剂宜在晚上7时左右服用。
19维生素类
一般宜在两餐之间服用。用维生素K止血时,则应及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因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应每隔6小时服药1次。维生素A、D、E宜饭后即服,因它们是脂溶性,油类食物有助于吸收。维生素B1、B2宜饭时或饭后即服,它们虽然是水溶性,但因小肠对其有特殊的吸收功能,饭后服能提高吸收率,而维生素C虽然也是在小肠吸收,但它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饭后一小时服可有效避免。
2、月经期可以吃药吗
专家表示,在月经期间有很多禁忌,有些药物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或者谨慎使用,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外用药、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制剂、减肥药、抗凝血药、止血药、泻药等药物不可服用。感冒的话,如有必要,可遵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
1、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药
治疗女性私处滴虫或霉菌感染的洗液、女性私处片剂、丸剂、栓剂、胶囊等应暂停使用。因为月经期子宫黏膜充血,宫口开放,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2、激素类药物
人体激素的合成及代谢平衡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失去平衡。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紊乱,抑制排卵;黄体酮能导致乳房胀痛或女性私处流血不规则;口服避孕药能导致乳房触痛;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导致闭经或腹胀。
3、甲状腺制剂
可能造成月经紊乱,出现怕热、出汗、心律失常、体重减轻等症状。
4、减肥药
减肥药中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在月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欲望改变,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焦虑、心悸、精神紧张等。
5、泻药
泻药中的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可刺激肠壁引起盆腔充血,故月经期应禁用。其它如肠胃动力药,亦应慎用或忌用。
6、抗凝血药
为防止增加子宫出血量,月经期应避免使用抗凝血药,如香豆素及某些中药溶血栓制剂。
7、止血药
这类药因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可能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所以,女性经期吃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要改变药方或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