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与瘀的用法及区别
1、用法不同:
淤:形容运行的状态,属于形动词。
瘀:动名词,所用更偏于名词。
2、释义不同:
淤:
1、淤积。
2、淤积起来的。
3、淤积的泥沙;淤泥。
瘀:
1、积血。
2、血液不流通。
扩展资料
一、淤的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淤,淀滓,浊泥。从水,於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淤,渣滓,浊泥。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於”作声旁。
二、瘀的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瘀,积血也。从疒,於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瘀,积血。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於”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淤塞[yū sè]
(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河床~。
2、淤滞[yū zhì]
(水道)因泥沙沉积而不能畅通:疏通~的河道。
3、通瘀[tōng yū]
疏通瘀滞。
4、祛瘀[qū yū]
中医指祛除不流通的血脉。也叫化瘀。
5、放瘀[fàng yū]
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积,增加土地的肥力,扩大可耕面积。
1、用法不同
淤,形容运行的状态,属于形动词;瘀,动名词,所用更偏于名词。
2、解释不同
淤:形声。从水,於(yú)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泥沙冲积成的地带;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滞塞,不流通。
瘀: 同“淤”。凝滞; 又如:瘀血(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凝滞不流通的血);瘀肉(有病变的肌肉); 郁积;停滞; 又如:瘀疾(停滞和急趋);瘀伤(气血郁积成病)。
3、出处不同
淤:阳武县民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溉??以助兴修。”——《宋史·河渠志》
白话释义:阳武县人邢晏等共64户说。“田沙碱瘦薄,请求淤积以帮助兴建灌溉??。”
瘀: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汉·张仲景《伤寒论》
白话释义:伤寒多病热在里,身体必定发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瘀
瘀:堵塞、集结、成块、血栓, 血液凝滞:瘀血。活血化瘀。
显然,二者不能等意。淤,形容运行的状态,属于形动词;瘀,动名词,所用更偏于名词。气,因各种原因运行不畅,都是用郁滞来形容;而血、津、液,因为是液态,所以淤字,以三点水为偏旁;因液体运行不畅为淤,令体液失司成疾,故以用疒字为偏旁。可见,瘀,是病名,属于名词。现在此二字很多混淆难分。
“瘀血”用于中医,
“淤血”用于西医,两者在内涵和外延上既有区别。
中医名词“瘀血”,定义为“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包括血溢出于经脉外而瘀积,也包括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经脉腔内,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继发性致病
因素”;西医名词“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引起的一种循环障碍。
“瘀血”内涵大,外延广泛,而“淤血”内涵小,外延局限,“淤血”
包括在“瘀血”之中,两者密切而有所交叉。
◎ 水道被泥沙阻塞:~塞。~积。~滞。~埋。
◎ 河沟中沉积的泥沙:~泥。~溉。
◎ 同“瘀”。
瘀
◎ 血液凝滞:~血。活血化~。
古代医家对淤与瘀没有严格的区分,可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