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求下联

上联:烟锁池塘柳这句话取自一古人的诗。据说此联很绝,至今没有合适的下联,请大家一试身手。烟锁池塘柳,釜煮圣泉茶;闲邀三两友,月下话桑麻。上下联的意境,词性的对照,字形结构... 上联:烟锁池塘柳 这句话取自一古人的诗。据说此联很绝,至今没有合适的下联,请大家一试身手。
烟 锁 池塘 柳,

釜 煮 圣泉 茶;
闲邀三两友,
月下话桑麻。

上下联的意境,词性的对照,字形结构的对照(左右对上下),是否恰当?

看到这么多朋友回答,真是高兴,但大多都是网上搜的,有没有自己对的?发上来,大家看看。
展开
 我来答
西风乱秋
2010-10-30 · TA获得超过481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3万
展开全部
  烟锁池塘柳,对联、千古绝句。有很多相关典故、下联与绝对。出自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中,“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墉柳。妄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炮镇海城楼”这一所谓的标准对句并不标准。有人指出,“意境与上联却差得太远了,只是勉为其对罢了”(见上文)。的确如此。不过,“炮镇海城楼”之不佳不仅表现在意境上,也表现在格律上。首先,在格律上,参照诗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下联第二、四字都是仄声(锁-镇,塘-城),对的不工。其次,在意境上,上联青幽淡雅,下来粗犷孔武,虽说一文一武,但并不协调,缺乏整体的和谐。 就已有对句看,“秋镶涧壁枫”对得不错。在格律上,(1)五行一一对应。(2)参照诗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下联第二、四字平仄相对(锁-镶,塘-壁)。(3)烟、秋,皆飘渺,“烟锁”与“秋镶”相对。(4)上联的“池”、“塘”都是名词,共同合成“池塘”;下联的“涧”、“壁”也都是名词,共同合成“涧壁”,“池塘”与“涧壁”相对。是故,对仗工稳。在意境上,上下联意境相谐。“秋镶涧壁枫”,不是虚构之景,而是实有之景。枫树可长在涧壁。深秋时节,霜叶红于二月花。秋韵凝聚、点镶于枫叶,赏红叶而品深秋,意蕴醇厚深雅,而“烟锁池塘柳”之意蕴则青幽淡雅。上下联一春一秋,一淡一醇,相得益彰。
  下联
  又《小豆棚》言,山西景芝荣,幼时即有才名。三岁时姊嫁归宁,父命其作诗,应声曰:“前日于归去,今朝反面来。愁容何易改,顿觉笑颜开。”父命其对“烟锁池塘柳”一联,又对道: 浪暖锦堤桃。 暖,即暖之异体字,为取“火”旁而用之。 又《南楼随笔》谓江苏地方有一对句,曰: 炮架镇江城。 又《清稗类钞》所收对句为: 灯深村寺钟。 近人也有不少对句。《名联趣谈》说,二十年前北京大学某教授就有一个为: 茶烹凿壁泉。 该书中,梁羽生先生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联友的对句。陈敬之有两句。其一是: 烽销漠塞榆。 其二是: 桃熛锦浪堤。 熛,本指火红之炭,此指红色。
  编辑本段绝对
  骆广彬也有两句,而且也是寓于诗中的。一是: 港城铁板烧。 铁板烧,是一种菜的吃法。先将铁板烧热,旋即在上面放置鲜肉和蔬菜,盖一下就吃。此句所在之诗为《旋厅赏酌》:“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旋厅添绿蚁,风物览逍遥。”其二是: 汀培锦柱灯。 汀,水中小洲。培,培土而植灯柱也。此句出自《白天鹅酒店夜宴》:“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招邀珠海夜,觞角满高明。” 陈正龙有一句,曰: 灯铭水墨楼。 铭,记也。 张耀君的对句是: 灯销深圳桥。 此外,尚有人对作: 灰堆镇海楼 秋销江堤枫 慕羽先生以“燕衔泥垒巢”,“燕”下四点,又可解作“火”,“五行”齐备,又可解作五言诗之一句,意境也不错,惜“巢”字不属“木”部。 (以上出自旧文《精品雷联赏析》) 95也有“霜凝灯塔铃”和“秋铺满地枫”之句但总是对上功夫,少有考虑联意之隔,因知对雷联不易。 亦有用五音对的,唐代时“合、四、乙、尺、工”为五音,故有人对: 艺尽蜀巫龛 苑家小辈下对“灵销桃源城”
  编辑本段示例
  ——邓曦泽也对出了下联。 烟锁池塘柳(佚 名) 秋镶涧壁枫(邓曦泽) 在格律上,(1)五行一一对应。(2)参照诗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下联第二、四字平仄相对(锁-镶,塘-壁),而“炮镇海城楼”的二、四两字与上联平仄不对(锁-镇,塘-城)。(3)烟、秋,皆飘渺,“烟锁”与“秋镶”相对。(4)上联的“池”、“塘”都是名词,共同合成“池塘”;下联的“涧”、“壁”也都是名词,共同合成“涧壁”,“涧壁”与“池塘”相对。是故,对仗工稳。 在意境上,上下联意境相谐。“秋镶涧壁枫”,不是虚构之景,而是实有之景。枫树可长在涧壁。深秋时节,霜叶红于二月花。秋韵凝聚、点镶于枫叶,赏红叶而品深秋,意蕴醇厚深雅,而“烟锁池塘柳”之意蕴则清幽淡雅。上下联一春一秋,一淡一醇,相得益彰。 (1) 烟锁池塘柳(佚名) 梗烧海地锅(罗锋) 附诗一首: 烟锁池塘柳 梗烧海地锅 弯路人回顾 释疑雾更多 (2) 烟锁池塘柳(佚名) 镜梭海地灯(罗锋) 镜:水平如镜,也可以指车前的倒后镜。 问心斋主人(刘微鹏)的下对为:杆钓墨江秋。 (3) 烟锁池塘柳 渔钓秋树堤
  编辑本段最佳答案
  “烟锁池塘柳”这一千古绝对的上联,多少年来,无数贤人才子试对,均无佳句。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对联果真没有完美答案吗?清代一文人指出:遍览汉语之字,亦难得其精妙恰当,意境更甚之。不过,多少年来,还是有不少仁人试对。据说民国年间,某地出土一碑,上刻一对: 烟锁池塘柳 桃燃锦江堤 此对一出,震惊四海。此联堪称无可替代的“绝对”对法。无论在格律、 意境、机关之上完全契合。清一色的左五行偏旁,无一与上联雷同且顺序一致(上联“火→金→水→土→木”,下联“木→火→金→水→土”),平仄工整,意境深远。如果说“烟锁池塘柳”是一副美丽的晨暮画卷,而“桃燃锦江堤”更体现出春日生机盎然之景象,一为轻柔婉约,一为热烈奔放,两副画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一“燃”字,其用笔之工完全不逊于“锁”字,堪称绝笔也。如果给诸下联评分的话,“炮镇海城楼”句只能给65分。其优势在于五行顺序竟与上联完全相同,但意境相差实在太大,只能称得上“的对”。“灯深村寺钟”与“烽销极塞鸿”意境绝妙,惜五行不齐,平仄各异。70分。“茶烹凿壁泉”之句五行工整,意境较好,应得75分。而而“桃燃锦江堤”可得90分。 当然,“桃燃锦江堤”句也是有缺点的,不能说是完美答案,只可说是相比之下的最佳答案。一方面“锦江堤”非通用名词,“锦江”与“池塘”相比非通用也,故:“锦江堤”与“池塘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桃”与“烟”也有同平仄问题。不过,能得出如此的下联,已是非常的不容易。不过作者已无可考,或许来自民间。可能他很聪明,料定此联未来必将震动天下,故刻于碑埋之地下,其法亦妙也。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38078.html?wtp=tt#3

火炎炎燚123
2010-10-29 · TA获得超过6.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93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456万
展开全部
汀培锦柱灯
港铺灯塔标

烟锁池塘柳寻根
在各式各样的对联中,一般人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所谓“绝对”了。绝对有两个特点:一、它是经过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得出,有的还未对得出。而“对得出”了也并不等于是“对得好”。二、它的难度很高,凡是可以称得为“绝对”的,总有一些特别的条件限制。
举一个许多人知道的例,“烟锁池塘柳”就是属于有特别限制的上联。这五个字的偏旁,包括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联也应该有“五行”才对得上。这个上联,长期在民间流传,不知有多少人动过脑筋来想下联,但对得好的绝少。
有人对以“灰堆镇海楼”(镇梅楼在广州),在形式(都有五行)方面是可以对仗,但却毫无意义。而且“烟锁池塘柳”是一句清丽的五言诗句,“灰堆镇海楼”只是“解得通”而已。两者之间的雅俗是不可以道里计的。
后来有人把“灰”字改成“炮”字,变成了“炮堆镇海楼”。
“炮堆”比“灰堆”好得多了,但仍然不够好。因为“堆”字的气势太弱,把许多炮“堆”在镇海楼中,作什么用?如说是用以轰击敌人,这个“堆”字是十分差劲的。
又有人对以“炮架镇江城”,镇江与古瓜州隔江相对,形势险要,冠以“炮架”二字,颇有气势。但仍有瑕疵。因“锁”字和“架”宇都是仄声,“塘”字和“江”字都是平声,在五个字中有两个字不合平仄,这也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对句了。
其实,“烟锁池塘柳”乃是前人诗句,见晚明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陈子升用以作“烟锁池塘柳”的对句的且共有四个之多。
陈子升(1614至1692年,广东南海人)是明末著名忠臣陈子壮(其传记见《明史·二七八》)之弟,字乔生,在明代官礼科给事中,入清不仕。我最近在友人处得见此一诗集,始知这一所谓“绝对”,流传最少已达300多年了。300年来,不知曾有多少人为了想“对得通”它而苦思下联,却不知他的出处,亦奇事也。
《中洲草堂遗集》卷十六有《柳波曲》并序云“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
其一云: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
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其二云:

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
妄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灯垂锦槛波”句下附注云“垂”一作“填”。想是作者因难以决定这两字孰优孰劣,故并列。
陈于升以“灯垂锦槛汾对“烟锁池塘柳”;甚具诗意,“灯垂”是“写实”;若易为“灯填”则是“虚写”。“灯”指灯光,灯光铺盖波光,用“填”字益见其“重”;这是类似现代文学所谓的象征手法。不过,若依“正路”,则仍以“垂”字为佳。
这一对句——灯垂锦槛波——虽然亦具“五行”,不过, 陈子升仍未满意,因为“灯”对“烟”,两个字都是从“火”,他觉得欠工。这是古人要求自己的严格处。于是又有《续作锁柳销鸿之曲》云: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
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用“烽销极塞鸿”来对“烟锁池塘柳”,意境甚高,不过 因陈子升自我要求太严,“烽”“烟”也还都是“火”字旁,他不能满意,又作《烟锁沉灯引》云: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心心红缕密,柳眼绿泼澄。

“钟沉台榭灯”与“烟锁池塘柳”,两边的“五行”无一相 重,可谓挖空心思。但论诗意则有点勉强,似不及“灯垂”、“烽销”二联之自然。
《清稗类钞》中也有一个前人对句,是在陈子升那四个对句(连“灯填”一句在内)之后的又一个对得较好的句子。对句是:

灯深村寺钟

“灯深”句意境甚佳,是“以虚带实”的写法。“深”(深远)既是形容村寺的所在处,也是对灯光的视觉感受。“钟”指钟声,“村寺钟”是听觉方面的描写。此句可解为“隐约可见灯光在深远的村寺钟声传来之处”。论意境似比陈于升的“灯垂锦槛波”更佳。但若依陈子升那样的严格要求,“灯”“烟”仍是重“火”字旁。不过我是觉得无须要求到字的“偏旁”也避免相重的。
对“烟锁池塘柳”的下联,解放后有新的发展,其中且有以新事物入联的,亦值一述。
60年代中,我在《羊城晚报》上见过的一个对句是:

茶烹凿壁泉

此一下联据说是北大一位姓阎的教授拟的,惜谈此联的作者忘其名。上联“烟锁池塘柳”的“五行”全在左旁,茶烹凿壁泉”的“五行”则全在字脚(烹字下面那四点象征火焰熊熊之貌,故在字典中此字属“火”部)。对仗可称铢两悉称。据说“凿壁泉”亦是实有其地,此一对句乃是用倒装句法,即以“凿壁泉”之水烹茶也。但若严格要求合乎对联艺术的话,“凿壁泉”是专有名词,用来对“池塘柳”(普通名词)还是有点勉强的。
去年香港有一位骆广彬先生仿“陈子升体”,也用诗联的形式来对“烟锁池塘柳”,颇具港穗风光特色,对句亦全合“规格”。其一题为《旋厅赏酌》,诗云:

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
旋厅添缘蚁,风物觅逍遥。

“旋厅”为香港台和中心(楼高60层的大厦)的旋转餐厅;“绿奴”是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作为酒的代称;“铁板烧”为日式食制的烧牛柳。“港城铁板烧”大有竹枝词味道,于“俚俗”中见妙趣。与“烟锁池塘柳”作对,亦是铢两悉称的(五行均在偏旁)。
其二题为《白天鹅酒店夜宴》诗云:

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
招邀珠海夜,觞角满高朋。

白天鹅酒店在广州沙面,“汀”,水边平地,沙面原是沙洲,填上始成今之沙面。作者有注云:“白天鹅酒店对鹅漳之右侧,园圃有人工开辟之小假山、石池塘,植有柳树。锦柱灯言灯柱装俯很美观,白天鹅酒店附近灯饰正是这样。”
骆广彬另外还有个对句是“港铺灯塔标”,亦具新意。
新意是有本地风光;盖香港海面船只如梭,而凡海港必设有灯塔标志,以防船只触礁也。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974676.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zq136
2010-10-29 · TA获得超过16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4万
展开全部
此联很绝,五字含五行:火金水土木。

上联:烟锁池塘柳 (①火②金③水④土⑤木)
下联:炮镇海城楼 (①火②金③水④土⑤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青山不老ABC
文化旅行者

2023-11-25 · 爱收集历史素材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866万
展开全部

上联:烟锁池塘柳

下联:炭埋银海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0-11-01
展开全部
烟锁池塘柳 桃燃锦江堤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38078.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