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一段时间,我也曾被医生初步定为胆囊炎,于是就在网上搜索了胆囊炎的相关资料,并做了比较详细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对广大胆囊炎患者有所帮助。
胆囊炎专题
什么叫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发作均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发病的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使胆囊胀大,里面浓缩的胆汁排不出去,这种浓胆汁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在这基础上较易并发细菌感染。由于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又可引起胆囊壁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进一步使胆囊壁的炎症急剧恶化。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及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战及发热。有些病人还可以出现双眼巩膜黄染。当炎症波及胆囊周围时,病情日益严重,腹痛加重,范围也比原来扩大。这时右上腹部不能触碰,稍加用力按压更感疼痛难忍。有时深呼吸、翻身或咳嗽等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以致病人屈身静卧,不敢活动。约1/3~1/2的病人可在右上腹摸到一个稍微隆起,像鸡蛋大小的肿大胆囊,触压时疼痛加重。大部分病人积极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能逐渐缓解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尤其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病人,可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此时,病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出现脱水,休克及腹膜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并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的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缩小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胆囊炎病因病理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往往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胆囊壁的增厚和疤痕收缩,胆囊往往缩小,周围可有粘连。如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有梗阻,胆囊亦可扩大。镜检显示粘膜破坏,为肉芽组织或疤痕组织所替代。囊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以至钙化等改变。这些病理改变都会使胆囊的浓缩和排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忍气吞声易生胆囊炎
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平常食欲不太好,睡眠也比较差,隔三岔五地右上腹疼痛,自以为是胃不好,吃几片胃药敷衍了事,到医院外科一检查,竟然是胆囊炎。医生追问病史,发现她性格内向,不爱发脾气,凡事忍耐,闹矛盾也一声不吭,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现代都市中,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女性遇到种种问题后,找不到合适发泄渠道,只能自己生闷气,久而久之,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就容易出现身心疾病,胆囊炎就是其中一种“忍”出来的毛病。
这样的病人要康复,最关键就是学会适当地倾诉,与人多交流,少生气着急。除了保持心情舒畅,还有一些特殊的食品如橙子,也可帮助女性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孩子上火实际是炎症所致
日常生活中,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上火。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感冒、发烧、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症,严重的会出现肺炎、心肌炎等症。
上火的现代医学解释即是炎症,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侵袭肌体,或是由于儿童积食、排泄功能障碍所致。儿童体内残留的食物没有及时通过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肠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有害物质会造成体内炎症,从而降低免疫力,人体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所以说,上火是儿童体内潜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除了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儿童的饮食调整,多吃蔬菜和水果,春季更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做户外运动,从根本上消除上火的诱因。
什么叫慢性胆囊炎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并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的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缩小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中年肥胖女性≈胆囊炎
2006-08-16 11:43:16 来源: 网易社区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胆囊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尤其是中年肥胖女性,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胆囊炎的发病原因说起,胆囊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苦胆,形状像梨,它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脏器。
人们在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使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身体过于肥胖,或是有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胆结石等,胆汁就不容易从胆囊流出而滞留在胆囊里,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使胆盐浓度增高,而胆盐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炎。一开始还是无菌的,随着细菌乘机侵入,便由无菌性胆囊炎开始转变为感染性胆囊炎。
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慢慢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怀孕后,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增生,而发生胆结石,妊娠是形成胆结石及胆囊炎的诱因。妊娠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但多见于晚期和产褥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或消化不良、白血球升高、胆囊部位有压痛,还可以有放射性疼痛,甚至出现黄疸。
少生育可以预防胆石症。调查表明:30岁的女性多生育者,胆石症发生率增加。妊娠妇女超声波检查发现,其胆囊容积增加,液体试餐后胆囊排空减少。妊娠期胆泥发生率亦高。因此,少生育对防胆石症是有好处的。
胆囊炎、胆结石是对“双生子”—————
右上腹部疼痛为先兆
我国胆囊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大多数胆囊炎都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它们两个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同时并存。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全国各大医院普查胆结石的发病率,调查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占50%以下,胆管结石占50%以上。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占70%以上,胆管结石下降到50%以下。
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症状一般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右上腹部,开始呈持续疼痛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疼痛常涉及到右肩胛区,病人坐卧不安、弯腰打滚、直冒大汗,常伴有恶心、呕吐。
从医学理论上讲,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为慢性,开始几次发病症状很轻,疼痛不太厉害,常被误认为胃病而不被引起注意。胆囊结石的症状往往和“胃病”相似,故不能仅凭症状来进行诊断。目前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超诊断,B超检查胆囊结石的准确率可达95%,既无痛苦,且便宜。
临床上,大致表现为三大类型:
慢性胆囊炎:上腹闷胀或隐痛
有时在饭后感觉上腹闷胀或隐痛,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上腹部不适、嗳气等消化不良症,易误认为“胃病”或肝炎。
急性胆囊炎:上腹部剧痛
较小的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病早期无感染、无发热。如果因结石嵌顿引起的梗阻持续存在,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此时上腹部疼痛往往较剧烈,剧烈的上腹痛,往往发生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由于平卧后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所以,不少病人常在夜间发作。
继发胆总管结石: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较小的胆囊结石有时可经胆囊管落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引起黄疸或胆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
毋人为“制造”胆囊炎
一患者就餐后,来某院做非急诊肝胆B超检查,医生让她回去禁食12小时后再来做检查。患者很不理解,说她在其他医院做过几次B超检查,总是随到随做,没人问她是否刚吃过饭。这不,最近刚做了超声检查,被诊断为胆囊炎。
经解释,患者禁食后又来做检查,并没有发现胆囊炎的指征。此事例并非个别。禁食后才能做B超检查,一是因食后腹内气体较多,脏器显像不清;二是容易出现伪像,如胆囊在进餐后收缩,胆囊内有无异常不易显示;而收缩又使胆囊壁变厚、毛糙,若根据此时囊壁厚度去判断有无炎症则很不准确。
这样的规定在执行中为什么打了折扣呢?不外乎是“孔方兄”作祟。让你回去,你不来怎么办?逮住一个是一个,免得人走财空。再者就是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图省事,怕麻烦,凭想像诊断,这已不是一个诊断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医生医德医风的体现。
抛开原则去迎合病人,不见得就是优质服务,而离开“德”的商业化操作更是不可取。
慢性胆囊炎的自我康复
1、端坐床沿或椅子,臀部着坐1/2,两腿分开,双手按揉小腹。
2、做深呼吸1次,呼吸结束时,上身前俯,头部低于双膝,同时双手紧按小腹,使横膈上升,将肺内余气尽量排出。
3、双手放松,头引颈前伸,缓缓做深吸气,并慢慢将上身抬起,恢复原坐姿式。
4、慢慢呼气,同时头及上身再缓慢下俯,尽量将余气排除,如此反复进行共做8—16次。
5、上式结束后,站立、双腿交替抬高若干次,再做7—8次下蹲动作,即可收功。
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防治
慢性胆囊炎的病人常合并有胆结石。预防胆囊炎、胆石症,首先要注意饮食调节,少进高胆固醇饮食。有人认为,我国北方中年妇女胆石症增多的原因与妊娠期和产后大量食用鸡肉和猪肉有关,多吃含维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有利于胆固醇代谢,可减少结石的形成。讲究饮食卫生,可以免除或减少肠道蛔虫病;加强运动和锻炼,可增强胆囊舒缩功能;尽早发现胆囊炎,积极治疗胆道感染,这一切均对预防胆结石症有益。肥胖与高血脂病人,适当应用降血脂药,也是预防胆结石症的一种方法。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可服用利胆药去氢胆酸片、胆酸纳及鹅去胆酸片均有一定的作用,应用消炎利胆片也有一定的效果。有人建议应用金钱草、茵陈各30克,煎水作茶饮,1个月为1疗程,有排石利胆的功能。当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要禁食、输液,有效地止痛,还要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当内科治疗无效或有一定的外科指征时,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
胆囊炎的预防
预防上:
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
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4.要养性。长期家庭不和睦,心情不舒畅的人可能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女士多吃橙预防胆囊炎
许多水果都对人们的健康有益,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和各种养分,可以使人养颜强体、延年益寿。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女士们多食用橙子,还可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据报道,10日出版的美国医学刊物《内科学文献》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主要作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传染病学助理教授西蒙医生。他们通过对13130名男女进行的调查发现,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橙子,有助于缺乏这类维生素的妇女预防或者减少胂囊炎的侵袭。
西蒙说,在美国的1900万名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女性。妇女之所以容易患胆囊炎,是因为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胆汁和胆固醇高度中和,容易形成胆结石,因而女士患胆囊炎的比例就比男士高很多。但是如果多吃水果,特别是橙子,对于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得分解脂肪的胆汁减少与胆固醇的中和,两者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所以,西蒙等人的调查报告建议女士多吃鲜橙。
老年人怎样防治胆囊炎
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低,因此在患胆囊炎时,症状并不典型。老年人患胆囊炎的临床最明显症状是疼痛,由于胆囊发炎充血刺激腹膜,引起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放射。呼吸和活动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发烧、腹胀,疼痛减轻后,可触到上腹肿块。
老年人胆囊炎的防治主要采取饮食,药物和手术三种方法。
1.一般没有症状的老年胆囊炎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不吃乳及乳制品。避免刺激胆囊收缩。
2.老年人胆囊炎发作时,除注意饮食外.还须进行药物治疗,可选择一些广谱抗生素。因老年人胆囊炎很容易发生胆囊穿孔。故应注意观察病情,有穿孔征兆时尽快手术。
3.急性胆囊炎患者如果可以耐受手术,可以在早期做胆囊切除术,施术后加强护理。
使用抗生素至基本恢复正常。
胆囊炎患者的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
(1) 胆囊炎 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
(3)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
(4)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一般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干果、子仁类食物及蛋黄,动物脑、肝、肾及鱼子等食品均宜严格控制。平时饮食亦应进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产生气体。一切酒类、刺激性食物、浓烈的调味品均可促进胆囊收缩,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造成胆汁流出,从而使胆囊炎急性发作,所以均应避免。急性发作时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重者应予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补液。
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宜忌原则
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是最为常见的胆囊疾患,其发病原因均以胆固醇代谢失常和细菌感染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而且大多数人两者通常同时存在。所以,两者饮食宜忌也基本相同。至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饮食上不是宜与忌的问题,而是应当暂时禁食。
由于慢性胆囊疾病的发生与脂肪和胆固醇代谢有关,故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之人,原则上忌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详见本书后附录);忌吃动物油和禽蛋,尤其是蛋黄;忌吃油腻煎炸炒爆、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烈性白酒。宜吃富含蛋白质和糖类食品;宜吃含食物纤维较多的清淡蔬菜;宜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新鲜瓜果;宜吃各种植物油,它们含有较多的必需脂肪酸甘油酸,既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又能促使胆固醇转变胆汁酸,有利于防治胆石症;宜吃各种豆类及豆制品,它们含有丰富而质量高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低,有利于防治胆固醇性胆结石。
胆囊炎患者不宜长期食用素食
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常与进脂肪餐有关,但如胆囊炎患者长期只吃素菜,则易加速胆石症的形成。因为,胆汁的排泄与食物的性质和进食量密切相关,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的酸性食物最易刺激肠壁,释放缩胆促胰激素而引起胆囊的收缩排泄。如果长期只吃素菜就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排泄减少,胆汁过分浓缩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破坏了胆汁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和加速胆石的形成,使胆囊炎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应避免进食油腻食品。而在病情稳定期间,可以少量多餐进食一些荤菜,不仅可以保证营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防止胆石的形成,保持病情的稳定。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胆囊炎胆石症的结局
急性胆囊炎只要查明炎症的原因,彻底消炎根除病原,可以完全治疗,不留后患。如果没足够的消炎措施或其病因不明确时病情拖延可致慢性反复发作过程。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尚有一定功能,最好进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做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敏感的有效抗生素治疗,加上适当支持疗法可望得到痊愈如果囊没有失去功能,因经常胆汁残留而成为细菌培养基或滋生地,从而成为感染病灶,可导致反复感染而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主张切除无功能的胆囊。对于胆囊炎胆石症一般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发生反复感染或胆绞痛发作、胆汁性肝硬化等各种危重而涉及生命的并发症。总之,胆囊炎胆石症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做相应检查,采取及时而合理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
切除胆囊会影响消化功能吗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发生收缩,使储藏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么,一旦因胆囊病变而切除其胆囊者,会不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和身体健康呢?
其实,这种忧虑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脏器,不少高等动物,如马、鹿、象、鲸等,天生就没有胆囊,他们的生活与一些有胆囊的动物没有很大区别。有少数人,由于胆囊的胚胎发育异常,生下来就没有胆囊,但他们照样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做了胆囊切除术,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较大影响。
科学实验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相比,差别不大。胆固醇结石的病人在切除胆囊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会慢慢增加,这样就能使手术前的过饱和胆汁逐步变成正常胆汁。因此,只要在切除胆囊时已将胆管结石完全取出,胆固醇结石就不会再复发。所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必要担心顾虑。
再者,胆囊切除后,胆管壁会增厚,胆管的粘液腺会增多,胆管经常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补偿因失去胆囊储存浓缩胆汁功能,同时也不致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手术后不必忌食荤油。如果人体摄入脂肪过少,对身体并无益处,反而对人体健康不利。当然,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及补偿功能的建立要有一个过程,动物脂肪和鸡蛋的摄入量不宜太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应逐渐增加,使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
二,关于脂肪肝:
饮食疗法
对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及改善营养状况是基本治疗方法。禁酒和纠正营养不良可使大部分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也有需4个月或更长者。饮食主要为高热量、高蛋白(每日高于正常60g),适量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促使继续形成脂肪肝。
对肥胖相关性脂肪肝,重点是减重。减轻体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饮食疗法和锻炼是减重的基础,减重10%可使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恢复正常。但减重方法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心肾疾病及肝损害明显的病人更要注意。
通过进食低热量饮食或饥饿疗法使肥胖者体重减轻后,脂肪肝的程度可改善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如体重骤减(一个月减下5公斤),则会导致动员脂肪组织入肝增多,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也易发生脂肪肝并使原有脂肪肝的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脂肪肝一日食谱
早餐:
馒头(面粉50克),稀饭(大米50克),红腐乳10克,小咸菜10克。
午餐:
大米饭100克,韭菜炒鸡蛋(韭菜100克、鸡蛋50克),菠菜牛肉丝(菠菜100克、牛肉50克),西红柿蛋汤(西红柿50克、鸡蛋20克)。
晚餐:
莜麦面饼(莜麦面50克),小米粥(小米50克),菜花炖肉(菜花100克、猪肉50克),腐竹炒芹菜(腐竹50克、芹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15克。全日热能1660千卡左右。
胆囊炎专题
什么叫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发作均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发病的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使胆囊胀大,里面浓缩的胆汁排不出去,这种浓胆汁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在这基础上较易并发细菌感染。由于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又可引起胆囊壁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进一步使胆囊壁的炎症急剧恶化。
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与饱食、吃油腻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常突然发病,一开始就出现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发冷及发热,当胆囊有化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战及发热。有些病人还可以出现双眼巩膜黄染。当炎症波及胆囊周围时,病情日益严重,腹痛加重,范围也比原来扩大。这时右上腹部不能触碰,稍加用力按压更感疼痛难忍。有时深呼吸、翻身或咳嗽等动作可使疼痛加重,以致病人屈身静卧,不敢活动。约1/3~1/2的病人可在右上腹摸到一个稍微隆起,像鸡蛋大小的肿大胆囊,触压时疼痛加重。大部分病人积极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能逐渐缓解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尤其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病人,可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此时,病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出现脱水,休克及腹膜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并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的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缩小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胆囊炎病因病理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往往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胆囊壁的增厚和疤痕收缩,胆囊往往缩小,周围可有粘连。如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有梗阻,胆囊亦可扩大。镜检显示粘膜破坏,为肉芽组织或疤痕组织所替代。囊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以至钙化等改变。这些病理改变都会使胆囊的浓缩和排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忍气吞声易生胆囊炎
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平常食欲不太好,睡眠也比较差,隔三岔五地右上腹疼痛,自以为是胃不好,吃几片胃药敷衍了事,到医院外科一检查,竟然是胆囊炎。医生追问病史,发现她性格内向,不爱发脾气,凡事忍耐,闹矛盾也一声不吭,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现代都市中,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女性遇到种种问题后,找不到合适发泄渠道,只能自己生闷气,久而久之,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就容易出现身心疾病,胆囊炎就是其中一种“忍”出来的毛病。
这样的病人要康复,最关键就是学会适当地倾诉,与人多交流,少生气着急。除了保持心情舒畅,还有一些特殊的食品如橙子,也可帮助女性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孩子上火实际是炎症所致
日常生活中,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上火。一段时间后,便出现感冒、发烧、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黄等症,严重的会出现肺炎、心肌炎等症。
上火的现代医学解释即是炎症,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侵袭肌体,或是由于儿童积食、排泄功能障碍所致。儿童体内残留的食物没有及时通过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肠道产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质。有害物质会造成体内炎症,从而降低免疫力,人体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所以说,上火是儿童体内潜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除了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儿童的饮食调整,多吃蔬菜和水果,春季更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做户外运动,从根本上消除上火的诱因。
什么叫慢性胆囊炎
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慢性胆囊炎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有结石。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胆囊内有结石的病人都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可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过后的后遗症。病人在一次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然而,实际上多数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胆囊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以前从来没有得过急性胆囊炎的病史。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并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的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缩小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中年肥胖女性≈胆囊炎
2006-08-16 11:43:16 来源: 网易社区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胆囊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尤其是中年肥胖女性,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胆囊炎的发病原因说起,胆囊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苦胆,形状像梨,它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脏器。
人们在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使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身体过于肥胖,或是有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胆结石等,胆汁就不容易从胆囊流出而滞留在胆囊里,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使胆盐浓度增高,而胆盐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炎。一开始还是无菌的,随着细菌乘机侵入,便由无菌性胆囊炎开始转变为感染性胆囊炎。
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慢慢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怀孕后,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增生,而发生胆结石,妊娠是形成胆结石及胆囊炎的诱因。妊娠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但多见于晚期和产褥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或消化不良、白血球升高、胆囊部位有压痛,还可以有放射性疼痛,甚至出现黄疸。
少生育可以预防胆石症。调查表明:30岁的女性多生育者,胆石症发生率增加。妊娠妇女超声波检查发现,其胆囊容积增加,液体试餐后胆囊排空减少。妊娠期胆泥发生率亦高。因此,少生育对防胆石症是有好处的。
胆囊炎、胆结石是对“双生子”—————
右上腹部疼痛为先兆
我国胆囊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大多数胆囊炎都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它们两个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同时并存。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全国各大医院普查胆结石的发病率,调查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占50%以下,胆管结石占50%以上。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占70%以上,胆管结石下降到50%以下。
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症状一般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右上腹部,开始呈持续疼痛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疼痛常涉及到右肩胛区,病人坐卧不安、弯腰打滚、直冒大汗,常伴有恶心、呕吐。
从医学理论上讲,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为慢性,开始几次发病症状很轻,疼痛不太厉害,常被误认为胃病而不被引起注意。胆囊结石的症状往往和“胃病”相似,故不能仅凭症状来进行诊断。目前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超诊断,B超检查胆囊结石的准确率可达95%,既无痛苦,且便宜。
临床上,大致表现为三大类型:
慢性胆囊炎:上腹闷胀或隐痛
有时在饭后感觉上腹闷胀或隐痛,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上腹部不适、嗳气等消化不良症,易误认为“胃病”或肝炎。
急性胆囊炎:上腹部剧痛
较小的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病早期无感染、无发热。如果因结石嵌顿引起的梗阻持续存在,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此时上腹部疼痛往往较剧烈,剧烈的上腹痛,往往发生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由于平卧后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所以,不少病人常在夜间发作。
继发胆总管结石: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较小的胆囊结石有时可经胆囊管落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引起黄疸或胆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
毋人为“制造”胆囊炎
一患者就餐后,来某院做非急诊肝胆B超检查,医生让她回去禁食12小时后再来做检查。患者很不理解,说她在其他医院做过几次B超检查,总是随到随做,没人问她是否刚吃过饭。这不,最近刚做了超声检查,被诊断为胆囊炎。
经解释,患者禁食后又来做检查,并没有发现胆囊炎的指征。此事例并非个别。禁食后才能做B超检查,一是因食后腹内气体较多,脏器显像不清;二是容易出现伪像,如胆囊在进餐后收缩,胆囊内有无异常不易显示;而收缩又使胆囊壁变厚、毛糙,若根据此时囊壁厚度去判断有无炎症则很不准确。
这样的规定在执行中为什么打了折扣呢?不外乎是“孔方兄”作祟。让你回去,你不来怎么办?逮住一个是一个,免得人走财空。再者就是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图省事,怕麻烦,凭想像诊断,这已不是一个诊断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医生医德医风的体现。
抛开原则去迎合病人,不见得就是优质服务,而离开“德”的商业化操作更是不可取。
慢性胆囊炎的自我康复
1、端坐床沿或椅子,臀部着坐1/2,两腿分开,双手按揉小腹。
2、做深呼吸1次,呼吸结束时,上身前俯,头部低于双膝,同时双手紧按小腹,使横膈上升,将肺内余气尽量排出。
3、双手放松,头引颈前伸,缓缓做深吸气,并慢慢将上身抬起,恢复原坐姿式。
4、慢慢呼气,同时头及上身再缓慢下俯,尽量将余气排除,如此反复进行共做8—16次。
5、上式结束后,站立、双腿交替抬高若干次,再做7—8次下蹲动作,即可收功。
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防治
慢性胆囊炎的病人常合并有胆结石。预防胆囊炎、胆石症,首先要注意饮食调节,少进高胆固醇饮食。有人认为,我国北方中年妇女胆石症增多的原因与妊娠期和产后大量食用鸡肉和猪肉有关,多吃含维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有利于胆固醇代谢,可减少结石的形成。讲究饮食卫生,可以免除或减少肠道蛔虫病;加强运动和锻炼,可增强胆囊舒缩功能;尽早发现胆囊炎,积极治疗胆道感染,这一切均对预防胆结石症有益。肥胖与高血脂病人,适当应用降血脂药,也是预防胆结石症的一种方法。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可服用利胆药去氢胆酸片、胆酸纳及鹅去胆酸片均有一定的作用,应用消炎利胆片也有一定的效果。有人建议应用金钱草、茵陈各30克,煎水作茶饮,1个月为1疗程,有排石利胆的功能。当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要禁食、输液,有效地止痛,还要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当内科治疗无效或有一定的外科指征时,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
胆囊炎的预防
预防上:
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
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4.要养性。长期家庭不和睦,心情不舒畅的人可能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女士多吃橙预防胆囊炎
许多水果都对人们的健康有益,水果中大量的维生素和各种养分,可以使人养颜强体、延年益寿。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还发现,女士们多食用橙子,还可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据报道,10日出版的美国医学刊物《内科学文献》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主要作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传染病学助理教授西蒙医生。他们通过对13130名男女进行的调查发现,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橙子,有助于缺乏这类维生素的妇女预防或者减少胂囊炎的侵袭。
西蒙说,在美国的1900万名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女性。妇女之所以容易患胆囊炎,是因为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胆汁和胆固醇高度中和,容易形成胆结石,因而女士患胆囊炎的比例就比男士高很多。但是如果多吃水果,特别是橙子,对于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得分解脂肪的胆汁减少与胆固醇的中和,两者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所以,西蒙等人的调查报告建议女士多吃鲜橙。
老年人怎样防治胆囊炎
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低,因此在患胆囊炎时,症状并不典型。老年人患胆囊炎的临床最明显症状是疼痛,由于胆囊发炎充血刺激腹膜,引起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放射。呼吸和活动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发烧、腹胀,疼痛减轻后,可触到上腹肿块。
老年人胆囊炎的防治主要采取饮食,药物和手术三种方法。
1.一般没有症状的老年胆囊炎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不吃乳及乳制品。避免刺激胆囊收缩。
2.老年人胆囊炎发作时,除注意饮食外.还须进行药物治疗,可选择一些广谱抗生素。因老年人胆囊炎很容易发生胆囊穿孔。故应注意观察病情,有穿孔征兆时尽快手术。
3.急性胆囊炎患者如果可以耐受手术,可以在早期做胆囊切除术,施术后加强护理。
使用抗生素至基本恢复正常。
胆囊炎患者的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
(1) 胆囊炎 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
(3)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
(4)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一般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干果、子仁类食物及蛋黄,动物脑、肝、肾及鱼子等食品均宜严格控制。平时饮食亦应进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产生气体。一切酒类、刺激性食物、浓烈的调味品均可促进胆囊收缩,使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造成胆汁流出,从而使胆囊炎急性发作,所以均应避免。急性发作时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重者应予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补液。
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宜忌原则
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是最为常见的胆囊疾患,其发病原因均以胆固醇代谢失常和细菌感染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而且大多数人两者通常同时存在。所以,两者饮食宜忌也基本相同。至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饮食上不是宜与忌的问题,而是应当暂时禁食。
由于慢性胆囊疾病的发生与脂肪和胆固醇代谢有关,故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之人,原则上忌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详见本书后附录);忌吃动物油和禽蛋,尤其是蛋黄;忌吃油腻煎炸炒爆、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烈性白酒。宜吃富含蛋白质和糖类食品;宜吃含食物纤维较多的清淡蔬菜;宜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新鲜瓜果;宜吃各种植物油,它们含有较多的必需脂肪酸甘油酸,既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又能促使胆固醇转变胆汁酸,有利于防治胆石症;宜吃各种豆类及豆制品,它们含有丰富而质量高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低,有利于防治胆固醇性胆结石。
胆囊炎患者不宜长期食用素食
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常与进脂肪餐有关,但如胆囊炎患者长期只吃素菜,则易加速胆石症的形成。因为,胆汁的排泄与食物的性质和进食量密切相关,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的酸性食物最易刺激肠壁,释放缩胆促胰激素而引起胆囊的收缩排泄。如果长期只吃素菜就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排泄减少,胆汁过分浓缩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破坏了胆汁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和加速胆石的形成,使胆囊炎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应避免进食油腻食品。而在病情稳定期间,可以少量多餐进食一些荤菜,不仅可以保证营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防止胆石的形成,保持病情的稳定。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胆囊炎胆石症的结局
急性胆囊炎只要查明炎症的原因,彻底消炎根除病原,可以完全治疗,不留后患。如果没足够的消炎措施或其病因不明确时病情拖延可致慢性反复发作过程。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尚有一定功能,最好进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做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敏感的有效抗生素治疗,加上适当支持疗法可望得到痊愈如果囊没有失去功能,因经常胆汁残留而成为细菌培养基或滋生地,从而成为感染病灶,可导致反复感染而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主张切除无功能的胆囊。对于胆囊炎胆石症一般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发生反复感染或胆绞痛发作、胆汁性肝硬化等各种危重而涉及生命的并发症。总之,胆囊炎胆石症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做相应检查,采取及时而合理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
切除胆囊会影响消化功能吗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发生收缩,使储藏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么,一旦因胆囊病变而切除其胆囊者,会不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和身体健康呢?
其实,这种忧虑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脏器,不少高等动物,如马、鹿、象、鲸等,天生就没有胆囊,他们的生活与一些有胆囊的动物没有很大区别。有少数人,由于胆囊的胚胎发育异常,生下来就没有胆囊,但他们照样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做了胆囊切除术,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较大影响。
科学实验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相比,差别不大。胆固醇结石的病人在切除胆囊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会慢慢增加,这样就能使手术前的过饱和胆汁逐步变成正常胆汁。因此,只要在切除胆囊时已将胆管结石完全取出,胆固醇结石就不会再复发。所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必要担心顾虑。
再者,胆囊切除后,胆管壁会增厚,胆管的粘液腺会增多,胆管经常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补偿因失去胆囊储存浓缩胆汁功能,同时也不致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手术后不必忌食荤油。如果人体摄入脂肪过少,对身体并无益处,反而对人体健康不利。当然,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及补偿功能的建立要有一个过程,动物脂肪和鸡蛋的摄入量不宜太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应逐渐增加,使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
二,关于脂肪肝:
饮食疗法
对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及改善营养状况是基本治疗方法。禁酒和纠正营养不良可使大部分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也有需4个月或更长者。饮食主要为高热量、高蛋白(每日高于正常60g),适量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促使继续形成脂肪肝。
对肥胖相关性脂肪肝,重点是减重。减轻体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饮食疗法和锻炼是减重的基础,减重10%可使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恢复正常。但减重方法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心肾疾病及肝损害明显的病人更要注意。
通过进食低热量饮食或饥饿疗法使肥胖者体重减轻后,脂肪肝的程度可改善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如体重骤减(一个月减下5公斤),则会导致动员脂肪组织入肝增多,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也易发生脂肪肝并使原有脂肪肝的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脂肪肝一日食谱
早餐:
馒头(面粉50克),稀饭(大米50克),红腐乳10克,小咸菜10克。
午餐:
大米饭100克,韭菜炒鸡蛋(韭菜100克、鸡蛋50克),菠菜牛肉丝(菠菜100克、牛肉50克),西红柿蛋汤(西红柿50克、鸡蛋20克)。
晚餐:
莜麦面饼(莜麦面50克),小米粥(小米50克),菜花炖肉(菜花100克、猪肉50克),腐竹炒芹菜(腐竹50克、芹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15克。全日热能1660千卡左右。
展开全部
胆囊炎的经常发作,不但使胆囊受到损害,而且所产生的毒素和有害物质还可以通过胆道返流到肝脏,损害肝细胞。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以少渣、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吃能够引起腹部胀气的食物与浓烈的调味品,以防胆囊的剧烈收缩而造成急性发作。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因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膳食中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的方法为主,忌食过多的油炸、生冷、刺激性大的食品。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因醇含量过高有关,所以对动物内脏、肝肾、鱼子、蛋黄、肥肉等应严加控制和约束。平时宜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姜类有促进胆固醇代谢的作用,可以常吃。对于肥胖的患者,还要适量限制糖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以利于减少脂肪的合成。
慢性胆囊炎的饮食应按以下原则处理:①大量饮水,以便稀释胆汁,减少浓胆汁对胆囊壁的刺激;②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避免食用动物的内脏及蛋黄、鱼籽等,也不宜吃油炸的食物及肥肉;③忌食刺激性食物。
(1)胆囊炎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
(4)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人体内物质的分解、合成、解毒以及脂肪的代谢等一系列精细而又复杂的操作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4%~5%。如果肝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肝重量的10%甚至15%时,就被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好转。
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酒是祸首
脂肪肝之所以发展成肝硬化,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肝细胞内脂肪长期堆积,使其血液供应、氧气供应及自身的代谢受到影响,造成肝细胞大量肿胀、炎症浸润及变性坏死,最终会导致肝脏有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
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发病率为25%,发生肝硬化的概率较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约1.5%~8.0%的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
谈到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脂肪肝疾患本身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直接关系,脂肪肝不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但是,脂肪肝的某些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及毒物质损害等,既是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也是肝癌的发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对肝癌的发生有一个助动因素,可增加癌变的几率。在肝炎病毒感染低发国家,长期嗜酒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因素,约2%~3%的慢性嗜酒者通过酒精性肝硬化发展为肝癌。在我国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者几乎都伴有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感染,而嗜酒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存者肝癌的发生率高,发病年龄提前,预期寿命短。
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肝硬化发病率低,出现较晚,因此极少发生肝癌。所以说,远离酒精就是远离脂肪肝,就是远离肝癌。
■食疗很重要
脂肪肝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因此,在治疗原则上一般以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为主,使脂肪肝逐步逆转。对于症状较重者,必要时辅以保肝、去脂及抗纤维化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疗法
对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及改善营养状况是基本治疗方法。禁酒和纠正营养不良可使大部分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也有需4个月或更长者。饮食主要为高热量、高蛋白(每日高于正常60g),适量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促使继续形成脂肪肝。
对肥胖相关性脂肪肝,重点是减重。减轻体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饮食疗法和锻炼是减重的基础,减重10%可使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恢复正常。但减重方法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心肾疾病及肝损害明显的病人更要注意。
通过进食低热量饮食或饥饿疗法使肥胖者体重减轻后,脂肪肝的程度可改善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如体重骤减(一个月减下5公斤),则会导致动员脂肪组织入肝增多,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也易发生脂肪肝并使原有脂肪肝的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脂肪肝一日食谱
早餐:
馒头(面粉50克),稀饭(大米50克),红腐乳10克,小咸菜10克。
午餐:
大米饭100克,韭菜炒鸡蛋(韭菜100克、鸡蛋50克),菠菜牛肉丝(菠菜100克、牛肉50克),西红柿蛋汤(西红柿50克、鸡蛋20克)。
晚餐:
莜麦面饼(莜麦面50克),小米粥(小米50克),菜花炖肉(菜花100克、猪肉50克),腐竹炒芹菜(腐竹50克、芹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15克。全日热能1660千卡左右。
■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临床上尚无满意的干预脂蛋白代谢的药物。非酒精性脂肪肝去除病因为主,减重、饮食治疗并辅以药物可有效地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并促使病情逆转。
1.胆碱:仅适用于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2.生物膜保护剂:必需磷脂和多不饱和卵磷脂,可减少肝细胞的脂变,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及其伴同的炎症和纤维化,但对不能戒酒者慎用。
3.抗氧化剂:还原型谷光肝泰、水飞蓟素、VE、牛磺酸等具有一定的降酶保肝作用,并可减少诱发的肝纤维化,其确切疗效有待证实。S-腺苷甲硫氨酸(蛋氨酸)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效。
4.熊去氧胆酸:对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去脂药物。
5.中药:大、小柴胡汤对脂肪肝有治疗效果。比较有效的药物有胆宁片、血脂康、绞股蓝总甙等,中成药由于毒副作用小,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肝保健归纳为十六字要诀“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慎用药物”。因此预防脂肪肝要从年轻时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十六字要决,不仅可以拒绝脂肪肝,还可以将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等拒之门外。
■成因:
六大元凶让肝不堪重负
脂肪肝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后果。在长期研究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导致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有六个:
病因之一: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
病因之二:营养过剩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
病因之三:营养不良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临床上也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样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如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病因之四: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为了补充能量,体内脂肪酸显著增加,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就会使肝脏的脂肪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脂肪肝。60%肥胖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2倍。
病因之五: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病因之六: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其中以高TG(甘油三酯)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大多数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此外,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妊娠、遗传或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多坐、少活动,生活懒散等也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系。
■小常识: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我们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脏进行加工,才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除了物质代谢外,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可以说,人体没有肝脏,就没有生命,肝脏受损,健康受损。
慢性胆囊炎的饮食应按以下原则处理:①大量饮水,以便稀释胆汁,减少浓胆汁对胆囊壁的刺激;②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避免食用动物的内脏及蛋黄、鱼籽等,也不宜吃油炸的食物及肥肉;③忌食刺激性食物。
(1)胆囊炎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
(4)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人体内物质的分解、合成、解毒以及脂肪的代谢等一系列精细而又复杂的操作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4%~5%。如果肝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肝重量的10%甚至15%时,就被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好转。
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酒是祸首
脂肪肝之所以发展成肝硬化,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肝细胞内脂肪长期堆积,使其血液供应、氧气供应及自身的代谢受到影响,造成肝细胞大量肿胀、炎症浸润及变性坏死,最终会导致肝脏有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
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发病率为25%,发生肝硬化的概率较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约1.5%~8.0%的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
谈到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脂肪肝疾患本身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直接关系,脂肪肝不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但是,脂肪肝的某些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及毒物质损害等,既是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也是肝癌的发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对肝癌的发生有一个助动因素,可增加癌变的几率。在肝炎病毒感染低发国家,长期嗜酒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因素,约2%~3%的慢性嗜酒者通过酒精性肝硬化发展为肝癌。在我国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者几乎都伴有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感染,而嗜酒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存者肝癌的发生率高,发病年龄提前,预期寿命短。
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肝硬化发病率低,出现较晚,因此极少发生肝癌。所以说,远离酒精就是远离脂肪肝,就是远离肝癌。
■食疗很重要
脂肪肝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因此,在治疗原则上一般以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为主,使脂肪肝逐步逆转。对于症状较重者,必要时辅以保肝、去脂及抗纤维化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疗法
对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及改善营养状况是基本治疗方法。禁酒和纠正营养不良可使大部分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也有需4个月或更长者。饮食主要为高热量、高蛋白(每日高于正常60g),适量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促使继续形成脂肪肝。
对肥胖相关性脂肪肝,重点是减重。减轻体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饮食疗法和锻炼是减重的基础,减重10%可使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增高恢复正常。但减重方法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心肾疾病及肝损害明显的病人更要注意。
通过进食低热量饮食或饥饿疗法使肥胖者体重减轻后,脂肪肝的程度可改善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如体重骤减(一个月减下5公斤),则会导致动员脂肪组织入肝增多,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也易发生脂肪肝并使原有脂肪肝的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脂肪肝一日食谱
早餐:
馒头(面粉50克),稀饭(大米50克),红腐乳10克,小咸菜10克。
午餐:
大米饭100克,韭菜炒鸡蛋(韭菜100克、鸡蛋50克),菠菜牛肉丝(菠菜100克、牛肉50克),西红柿蛋汤(西红柿50克、鸡蛋20克)。
晚餐:
莜麦面饼(莜麦面50克),小米粥(小米50克),菜花炖肉(菜花100克、猪肉50克),腐竹炒芹菜(腐竹50克、芹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15克。全日热能1660千卡左右。
■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临床上尚无满意的干预脂蛋白代谢的药物。非酒精性脂肪肝去除病因为主,减重、饮食治疗并辅以药物可有效地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并促使病情逆转。
1.胆碱:仅适用于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2.生物膜保护剂:必需磷脂和多不饱和卵磷脂,可减少肝细胞的脂变,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及其伴同的炎症和纤维化,但对不能戒酒者慎用。
3.抗氧化剂:还原型谷光肝泰、水飞蓟素、VE、牛磺酸等具有一定的降酶保肝作用,并可减少诱发的肝纤维化,其确切疗效有待证实。S-腺苷甲硫氨酸(蛋氨酸)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效。
4.熊去氧胆酸:对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去脂药物。
5.中药:大、小柴胡汤对脂肪肝有治疗效果。比较有效的药物有胆宁片、血脂康、绞股蓝总甙等,中成药由于毒副作用小,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肝保健归纳为十六字要诀“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慎用药物”。因此预防脂肪肝要从年轻时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十六字要决,不仅可以拒绝脂肪肝,还可以将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等拒之门外。
■成因:
六大元凶让肝不堪重负
脂肪肝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后果。在长期研究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导致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有六个:
病因之一: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
病因之二:营养过剩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
病因之三:营养不良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临床上也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样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如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病因之四: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为了补充能量,体内脂肪酸显著增加,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就会使肝脏的脂肪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脂肪肝。60%肥胖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2倍。
病因之五: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病因之六: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其中以高TG(甘油三酯)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大多数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此外,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妊娠、遗传或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多坐、少活动,生活懒散等也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系。
■小常识: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我们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脏进行加工,才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除了物质代谢外,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可以说,人体没有肝脏,就没有生命,肝脏受损,健康受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饮食方面一定要引起注意,比如高蛋白的东西胆囊炎就不能吃,如鸡蛋,高脂肪肉类。事物要一清淡为主,再有保持良好心态。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病?这些还都是富贵病。所以戒烟、戒酒,对身体哪都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适度运动,避免饮酒
脂肪肝不可逆,所以要注意保养,注意到了没事儿
脂肪肝如果恶化会肝硬化
脂肪肝不可逆,所以要注意保养,注意到了没事儿
脂肪肝如果恶化会肝硬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