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弈》的译文是什么?

要详细一点,最好一句一句地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与,曰... 要详细一点,最好一句一句地翻译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与,曰:非然也。
展开
 我来答
ssw866
2015-04-21 · TA获得超过994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46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1904万
展开全部
  1. 译文:弈秋是全国棋艺最好的人。有两个人请他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并不是这样的。

    弈: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做…...的人。使:让。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只单独听)弈秋(的教导)。.之:弈秋的教导。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之:指弈秋的教导。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幻想。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代词,代“鸿鹄”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俱,一起弗若之矣:不如前者。.矣:了.弗:不。曰:说。然:这样非然也:不是这样的。俱:一起。

  2. 文章简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 作者简介: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父名激,母仉氏。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匿名用户
2005-12-12
展开全部
《弈秋》选自《孟子·告子上》,寓言名为“学弈”。孟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个寓言的?很有必要说一说。这则寓言前面是这样的: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译为孟子说:“不要疑惑齐王不聪明(因而我不辅佐他)。即使有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一天晒到太阳,十天冷冻它,也没有能活的,我见齐王也很少,我回来后冷冻它的东西(指谄佞之言一类不利齐王的事)就到了,我对这长出的萌芽(指在孟子指教下齐王好的转变)能怎么样呢?再说下围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可是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原来,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别人认为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辅佐他了,孟子这番话是说,齐王不能持之以恒地专心致志地听从孟子的指教,孟子的指教对他不起作用,所以孟子不愿辅佐他,后离开齐国,这也可看出孟子的骨气。)
(2)“学弈”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5-12-14
展开全部
孟子(约公元前372 -- 前289) 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两句话是一问一答,前一句是问,意思是:是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呢?后一句自己做了回答:我可以说完全不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言自明:只是不步专心致志地学罢了。

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教的学生本该都是高手。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

思考·练习2

第一句要联系上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既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那么,假如让他来教两个人下棋又将如何?

第二句要联系前边“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然在听,心里却以为也许会有天鹅飞来。“思援弓缴而射之”,紧接上文,想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射它(天鹅)。

第三句要联系上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一同学习,却差得远、比不上了)。“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832d844e9
2005-12-14 · TA获得超过89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教材说明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可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2.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语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予以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结合注释,理解故事的内容。文章结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因此,重点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3.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对于本文,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

第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读通。教师可领读,然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这里注意“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4.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鹬蚌相争》,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

四、参考资料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告子》《尽心》 等七篇。 本文选自 《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ishduck
2005-12-12 · TA获得超过10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8.8万
展开全部
弈秋(2),通国(3)之(4)善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为(18)是其(20)智弗若与(20)?曰(22):非(23)然(24)也。

(1)弈:下棋。

(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谓,说。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