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4
展开全部
西游记内丹学术源流 标题:西游记内丹学术源流
作者:风平水静
近代对《西游记》之考据较多,此文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由于有些人对《西游记》修行意义的附会惨不忍睹,所以在征得某位高人的同意后,我会公开两篇文章。
《西游记内丹学术源流》、《西游记前十回揣摩读记》
本文以隐修流派内丹理念为骨,以当前流行学术考据作肉,略谈《西游记》的学术源流。
某些年代考据可能不够完美,仅供参考。
一、《西游记》的创作
自嘉靖皇帝以来,仙道盛行。
受皇帝影响,某王爷也好长生之道,类淮南王美名。
有得全真秘传之高人,还俗而寄于王府,后为开宗祖师。
高人在王府的资助下修成,反过来传道以为回报。
高人还俗开宗,恐为全真教不容。王爷也担心为皇帝所忌。
遂将功谱暗藏,请饱学之士著书而含功修操作。
当时已经有很多取经小故事在流传。民间宗教的一些《宝卷》中也有引用。
为避免泄密、避免与宝卷混淆,故写成已有的故事。
为避免泄密、避免把柄,小说部分加入了讽刺道士的文句。
按考据分析,可能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西游记平话》等已有的取经故事为小说蓝本,又增加了一些故事丰富润色。
也就是说,最早版本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和修道典籍的综合。
金丹秘传九十九则,放在九十九回的小说故事后。
关于小说作者的考据分析,
嘉靖四十五年,李春芳任吏部尚书,吴承恩为县丞。
隆庆元年,吴承恩受牵连入狱时,李春芳任内阁宰辅。
隆庆二年,李春芳帮吴承恩脱罪后,助他担任荆府纪善。
吴承恩在荆王府中任职期间,与高人合作写出了西游记。
隆庆四年,吴承恩回乡。
至于参与写小说的,是一人还是多人就不知道了。
二、《西游记》的流行
因小说故事精彩,很快即有小说故事抄本从荆王府下人陆续流出。(有据可查是万历初年。)
在禁之不绝的情况下,为避免金丹修炼不泄密,于是在删去具体修炼内容后,流出全故事抄本。
(因是合著,后来又删节,留名又恐泄密,故无作者署名。)
书坊主唐光禄购得删节抄本,而后请“华阳洞天主人”校订并修改为一百回,金陵世德堂刊行。
(万历二十年的这个刊本是最早传世的,但是在演变中被埋没了,上个世纪30年代又从日本购回。)
华阳洞天主人的身份,一说是序者陈元之,一说是吴承恩,一说是李春芳。
(按某人的说法是吴承恩,当初写小说和修订的,都是吴承恩。认为离府前就有了纯小说本。)
《西游记》传世之后,由于欢迎和追捧,神魔小说开始盛行且热卖。(就象我们现在的YY小说盛行。)
如明代的《南游记》、《北游记》、《东游记》、《咒枣记》、《封神演义》、《三宝太监下西洋记》等刊本。
简单而言,有以下几个过程:
1.包含内丹修炼的九十九回西游记。
2.删节并重排序的百回本西游记。
3.按己意进行增删点评的西游记。
4.调整使文章结构更合理的西游记。
5.清代《四游记》合刊时,为了和其他三部游记的篇幅文字配套,也进行了删节。
这个过程只是简言,具体版本的不同之处,各位自行去查学术资料。
三、《西游记》的解读
最早的刊本中,序者陈元之指出小说中具有修道意义,很隐晦的说了另有原始版本。
明代是多将《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
小说之外则多数以王阳明先生心学来点评西游记的,少数是承认三教合一。
因当时道教盛行,作为删节本中的残留内容相对而言是很正常的,所以少有人作为修道之书点评。
清代则不同,在小说艺术之外,三教合一意义成为主流。
由于改朝换代而文化衰微,刊本中残留的那部分修行内容就相对明显了。
清代分析《西游记》修行意义,分为讲道、谈禅、劝学三大类。
清代几个有名的批本:
《西游证道书》评点角度偏道。(从此传说作者是长春真人。)
《西游真诠》评点角度偏佛道。
《新说西游记》评点角度偏儒。
《西游记》之后的几个续集里,有个偏禅的《后西游记》,还是不错的。(个人推荐)
现代以修道解西游记的,比较有名的是李安纲先生。
相对网上的附会和YY,李先生做学术踏实很多。
可惜的是,或许因为李先生丹道修持不够,或许是注意力局限陷入误区。
局限在了八十一难上,一心想做成学术匹配,找的却是南宗的典籍对照。
四、《西游记》的秘传
“大丹之数,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其宗名为“×西宗”。
×西宗的四派:
1.炼形成纯阳仙,以陆地神仙、住世长生为修行成就。
2.世间修行度人,以行善炼心、死后飞升为修行成就。
3.合神修而炼性,以鬼仙不死、夺舍重生为修行成就。
4.修行不舍世间,小则阖家尸解、大则拔宅飞升为成就。
以上这四类可谓是,严格、慈悲、玄奇、温馨,各有所重。
以上那四类是我这个非该宗的门外汉道听途说,不要当真。
八年前即知初步钥匙,近来又略谈这个。两次都只是得到提示。
仅仅以所知而言,恐怕企图解读《西游记》的都有些不切实际。
我不认为可以不得传授就可以弄清《西游记》的修行细节。这话几年前的旧帖里就说过。
列几条而言:
1.现行的《西游记》版本次序不对。
——误区1:理不顺的话,就无从推演修行次第。
2.若无传承,则无法理解每回含义。
——误区2:抠字眼而牵强附会,只会偏于文意。
3.最关键的是,当初流行版本就已删除具体操作。
——误区3:纵然运气对了次第和指向,也只是一篇纲要性的功谱大略,没有实际操作。
前两个误区,是现代人解读西游记的根本毛病。
相对而言,古人稳妥很多,解读时只谈学理,不扯具体操作。
第三个误区是最根本的,最好别作依秘笈而修行的梦。
秘笈不是重点,重点是明师解说并指引修行秘笈。
若言无师单凭自己就能作好,那么不如自己取代明师直接写本秘笈。
没有钥匙的情况下,若无足够的理法水准,不可能强行推演出功修次第。
若水准不够,即使拿到了功修次第,没有传承和实修,还是难以下手。
能自行推演功修次第的,没有该宗传承照样可以修。
————————————————————————————————————————————
现代人解读《西游记》的局面太混乱了,牵强附会太过恐怖,缺乏合理结构。
几年前在《妖怪谈常识》里发过一帖,针对此类问题恶搞。
按那种附会模式,连金庸的小说都能附会成修行秘笈。
写这篇源流文章,是希望能有所提醒。
本人钥匙不全,也非那宗传承,理法水准也不够。请不要来问我那四派的具体内容。
为了证明这篇文章不是忽悠,我还会再发一篇读记。
根据以前得到的初步钥匙,以及本人所知的理法,来推导《西游记》前十回的修行内容。
钥匙解的是次第意义。操作内容是自己完成,也算是一个自我水准的检验。
操作内容肯定不会和原版完全相同,只是同方向的通用技术。(怎么说得象在写同人小说)
钥匙只有最开始的,所以不知道后面的正确排序,也没有精力去推究。
而且据说在十回之后,修行学术的选择就出现,也是导致四派不同的学术差异。
而且个人水准也不够,所以现在只写前十回读记。
写完后,通过审核的部分,也就是符合或相通那宗学术的部分,才会发上来。
——————风平水静写于2009年3月15日 始发于求真斋
作者:风平水静
近代对《西游记》之考据较多,此文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由于有些人对《西游记》修行意义的附会惨不忍睹,所以在征得某位高人的同意后,我会公开两篇文章。
《西游记内丹学术源流》、《西游记前十回揣摩读记》
本文以隐修流派内丹理念为骨,以当前流行学术考据作肉,略谈《西游记》的学术源流。
某些年代考据可能不够完美,仅供参考。
一、《西游记》的创作
自嘉靖皇帝以来,仙道盛行。
受皇帝影响,某王爷也好长生之道,类淮南王美名。
有得全真秘传之高人,还俗而寄于王府,后为开宗祖师。
高人在王府的资助下修成,反过来传道以为回报。
高人还俗开宗,恐为全真教不容。王爷也担心为皇帝所忌。
遂将功谱暗藏,请饱学之士著书而含功修操作。
当时已经有很多取经小故事在流传。民间宗教的一些《宝卷》中也有引用。
为避免泄密、避免与宝卷混淆,故写成已有的故事。
为避免泄密、避免把柄,小说部分加入了讽刺道士的文句。
按考据分析,可能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西游记平话》等已有的取经故事为小说蓝本,又增加了一些故事丰富润色。
也就是说,最早版本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和修道典籍的综合。
金丹秘传九十九则,放在九十九回的小说故事后。
关于小说作者的考据分析,
嘉靖四十五年,李春芳任吏部尚书,吴承恩为县丞。
隆庆元年,吴承恩受牵连入狱时,李春芳任内阁宰辅。
隆庆二年,李春芳帮吴承恩脱罪后,助他担任荆府纪善。
吴承恩在荆王府中任职期间,与高人合作写出了西游记。
隆庆四年,吴承恩回乡。
至于参与写小说的,是一人还是多人就不知道了。
二、《西游记》的流行
因小说故事精彩,很快即有小说故事抄本从荆王府下人陆续流出。(有据可查是万历初年。)
在禁之不绝的情况下,为避免金丹修炼不泄密,于是在删去具体修炼内容后,流出全故事抄本。
(因是合著,后来又删节,留名又恐泄密,故无作者署名。)
书坊主唐光禄购得删节抄本,而后请“华阳洞天主人”校订并修改为一百回,金陵世德堂刊行。
(万历二十年的这个刊本是最早传世的,但是在演变中被埋没了,上个世纪30年代又从日本购回。)
华阳洞天主人的身份,一说是序者陈元之,一说是吴承恩,一说是李春芳。
(按某人的说法是吴承恩,当初写小说和修订的,都是吴承恩。认为离府前就有了纯小说本。)
《西游记》传世之后,由于欢迎和追捧,神魔小说开始盛行且热卖。(就象我们现在的YY小说盛行。)
如明代的《南游记》、《北游记》、《东游记》、《咒枣记》、《封神演义》、《三宝太监下西洋记》等刊本。
简单而言,有以下几个过程:
1.包含内丹修炼的九十九回西游记。
2.删节并重排序的百回本西游记。
3.按己意进行增删点评的西游记。
4.调整使文章结构更合理的西游记。
5.清代《四游记》合刊时,为了和其他三部游记的篇幅文字配套,也进行了删节。
这个过程只是简言,具体版本的不同之处,各位自行去查学术资料。
三、《西游记》的解读
最早的刊本中,序者陈元之指出小说中具有修道意义,很隐晦的说了另有原始版本。
明代是多将《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
小说之外则多数以王阳明先生心学来点评西游记的,少数是承认三教合一。
因当时道教盛行,作为删节本中的残留内容相对而言是很正常的,所以少有人作为修道之书点评。
清代则不同,在小说艺术之外,三教合一意义成为主流。
由于改朝换代而文化衰微,刊本中残留的那部分修行内容就相对明显了。
清代分析《西游记》修行意义,分为讲道、谈禅、劝学三大类。
清代几个有名的批本:
《西游证道书》评点角度偏道。(从此传说作者是长春真人。)
《西游真诠》评点角度偏佛道。
《新说西游记》评点角度偏儒。
《西游记》之后的几个续集里,有个偏禅的《后西游记》,还是不错的。(个人推荐)
现代以修道解西游记的,比较有名的是李安纲先生。
相对网上的附会和YY,李先生做学术踏实很多。
可惜的是,或许因为李先生丹道修持不够,或许是注意力局限陷入误区。
局限在了八十一难上,一心想做成学术匹配,找的却是南宗的典籍对照。
四、《西游记》的秘传
“大丹之数,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其宗名为“×西宗”。
×西宗的四派:
1.炼形成纯阳仙,以陆地神仙、住世长生为修行成就。
2.世间修行度人,以行善炼心、死后飞升为修行成就。
3.合神修而炼性,以鬼仙不死、夺舍重生为修行成就。
4.修行不舍世间,小则阖家尸解、大则拔宅飞升为成就。
以上这四类可谓是,严格、慈悲、玄奇、温馨,各有所重。
以上那四类是我这个非该宗的门外汉道听途说,不要当真。
八年前即知初步钥匙,近来又略谈这个。两次都只是得到提示。
仅仅以所知而言,恐怕企图解读《西游记》的都有些不切实际。
我不认为可以不得传授就可以弄清《西游记》的修行细节。这话几年前的旧帖里就说过。
列几条而言:
1.现行的《西游记》版本次序不对。
——误区1:理不顺的话,就无从推演修行次第。
2.若无传承,则无法理解每回含义。
——误区2:抠字眼而牵强附会,只会偏于文意。
3.最关键的是,当初流行版本就已删除具体操作。
——误区3:纵然运气对了次第和指向,也只是一篇纲要性的功谱大略,没有实际操作。
前两个误区,是现代人解读西游记的根本毛病。
相对而言,古人稳妥很多,解读时只谈学理,不扯具体操作。
第三个误区是最根本的,最好别作依秘笈而修行的梦。
秘笈不是重点,重点是明师解说并指引修行秘笈。
若言无师单凭自己就能作好,那么不如自己取代明师直接写本秘笈。
没有钥匙的情况下,若无足够的理法水准,不可能强行推演出功修次第。
若水准不够,即使拿到了功修次第,没有传承和实修,还是难以下手。
能自行推演功修次第的,没有该宗传承照样可以修。
————————————————————————————————————————————
现代人解读《西游记》的局面太混乱了,牵强附会太过恐怖,缺乏合理结构。
几年前在《妖怪谈常识》里发过一帖,针对此类问题恶搞。
按那种附会模式,连金庸的小说都能附会成修行秘笈。
写这篇源流文章,是希望能有所提醒。
本人钥匙不全,也非那宗传承,理法水准也不够。请不要来问我那四派的具体内容。
为了证明这篇文章不是忽悠,我还会再发一篇读记。
根据以前得到的初步钥匙,以及本人所知的理法,来推导《西游记》前十回的修行内容。
钥匙解的是次第意义。操作内容是自己完成,也算是一个自我水准的检验。
操作内容肯定不会和原版完全相同,只是同方向的通用技术。(怎么说得象在写同人小说)
钥匙只有最开始的,所以不知道后面的正确排序,也没有精力去推究。
而且据说在十回之后,修行学术的选择就出现,也是导致四派不同的学术差异。
而且个人水准也不够,所以现在只写前十回读记。
写完后,通过审核的部分,也就是符合或相通那宗学术的部分,才会发上来。
——————风平水静写于2009年3月15日 始发于求真斋
2014-01-03
展开全部
《西游记》是我们记忆中的不老神话,吴承恩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传奇。能懂多少就多少,最好是看看原著,看看电视剧《西游记》,知道人物事迹和故事经过。电视剧《西游记》中沙僧最常说的五句话:
1.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2.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3.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4.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5.大师兄~!我们在这儿!电视剧《西游记》中沙僧最有趣的几句话:1,姓猪的留下。(四圣试师徒)2,二师兄你快去把大师兄找来(智激美猴王)
1.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2.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3.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4.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5.大师兄~!我们在这儿!电视剧《西游记》中沙僧最有趣的几句话:1,姓猪的留下。(四圣试师徒)2,二师兄你快去把大师兄找来(智激美猴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1-03
展开全部
西游记一书,全属无中生有,读之使人忘倦。其妙处在于荒唐而有情思,诙谐而有庄意。丹道只为点缀,而非主体,从唐到明,几经演变,情节从简单到复杂,人物从符号性到较为生动,形象。就如开卷写孙行者的历史,在世界神话小说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佳作。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就如描述八戒,实为妙哉。有时间用心地慢慢看吧,该书会把你带至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