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的中心思想

记住是中心思想不是中心论证... 记住是 中心思想 不是中心论证 展开
 我来答
轩轩智慧先锋
高能答主

2019-07-06 · 希望是生命中的那束光,照亮我们的未来。
轩轩智慧先锋
采纳数:2714 获赞数:53340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近代·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

它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表现出了深远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未免低俗;说“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却将陷入循环论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面对死亡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壮,却没有时间和情境的普适性。

而“尽责任”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对于责任“未解除”的具体情况,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中外纪闻》,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折怜双aq
2020-04-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60
展开全部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思想
记住是中心思想 不是中心论证
我来答
晓龙修理
LV.2 2019-07-06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近代·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扩展资料内容简介: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
它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表现出了深远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未免低俗;说“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却将陷入循环论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面对死亡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壮,却没有时间和情境的普适性。
而“尽责任”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对于责任“未解除”的具体情况,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中外纪闻》,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查看全部4个回答
别再玩手机了,赶紧考个学历,在四川,晚一点就要错过本批培训

尚德教育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议论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 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扩展资料 1、文章解读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对于责任“未解除”的具体情况,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苦与最乐
43 浏览19644 2019-07-29
谁知道〈〈 最苦与最乐〉〉的主要内容
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议论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文章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讲述的道理: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扩展资料: 赏析 《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它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表现出了深远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未免低俗;说“别人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看似高尚,却将陷入循环论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这是面对死亡这一特殊境界的高尚和豪壮,却没有时间和情境的普适性。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而“尽责任”这一立意,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苦与最乐》课文研读
20 浏览2939 2019-09-14
《最苦与最乐》的大概内容
1、(1分×4)知足 安分 达观(“难免”不得分)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受那良心责备不过”不得分) 2、(2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是小快乐。 3、(1)(2分)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2分)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解除掉责任”不得分“解决责任”得1分) 4、(3分)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就“最苦”或“最乐” 某一方面来表述,不得分) 5、(2分)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 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必须结合文章的主旨与内容回答,否则不 得分。) 6、(3分)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答对一点得1分。(1)每一个人都有责任;(2)尽责任是我们 生活的全部内容;(3)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4
展开全部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浮初之54
2020-03-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05
展开全部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笨蛋无需搭理0G
2020-05-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86
展开全部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