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有什么收获或意义

 我来答
彩虹糖豆Sx
高粉答主

2019-07-1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8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可以省思文化自信何以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党历来注重文化建设,重视坚定文化自信。1944年,毛泽东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段名言阐明了文化对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当然,其深刻道理绝不局限于军队,团队、组织、国家、民族、社会亦然。没有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脱离文化求生存求发展,都是没有前途的。

同年,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党的十九大把我们党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代中国的惨痛历史证明,没有文化自信,任何努力都没有方向,民族没有前途,国家没有希望。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历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从闭关发展到争取独立”,这是历史大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5年前,中国人民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是多么强烈,但前途又是多么渺茫。

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把民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一个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的堂堂中国人”。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真正能担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不了解近代历史走过的风风雨雨,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它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贡献,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连续奋斗的结果。

只有充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才能深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统一的高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 

他强烈指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就深化了我们对“不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就不能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的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中国近代史角度省思文化自信何以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近代史是中国发展的“清醒剂”

风尚jian
推荐于2017-09-05 · TA获得超过4.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0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21万
展开全部
亲爱的楼主:
本学期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这一课程,我感觉非常好,原因有两点:第一,我个人非常喜欢学史,用“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恰到好处;第二,身为一名学生,我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现象错综复杂,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上仍有很大的学习空间,特别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文化,加强政治修养,了解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情况。因此,我个人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包括学习这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都是绝对必要的,有助于青年学生能够以史为鉴,珍视当今,团结进步。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在知识上我有不少新的收获,在思想上也有很多新的认识。
首先,翻开扉页我们就能看到,这套教材的咨询委员和审议专家里,大多数是中央党校或党史研究室的学者教授,有的还是中共中央委员,甚至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可见这套教材的编审级别之高,也反映出中央领导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之重视。
其次,本书将中国近现代史断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在我们以往所学的所有历史教材中,没有哪一本书一直编到数月之前的历史事件。然而我们现在用的这本教材,在最后一章已经收录了中共十七大的内容,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丰富。
在内容上,期中前的课程,我感觉始终在描述一个规律,那就是:侵略和压迫(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抗争(西化、变法、革命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再侵略和压迫(庚子国变)——再抗争(辛亥革命)——再失败(北洋军阀统治)......如此反复出现的这个规律,我的认识有两方面。
第一,从鸦片战争之前的十八、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方面均落后于西方列强,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不惜一切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则驱动着他们向世界每个角落扩张,这当中包括传说已久的中国。此时的中国又没能及时解决自从明朝以来就有的“海禁”这一历史问题,与同时期的西方严重缺乏交流,导致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西方,同时又不能像唐朝政府那样对外族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威慑,最终使两个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引发战争。
第二,中华民族在主观上是进步的,是希望摆脱民族危亡的,但是客观条件对其严重制约。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开明地主主张“师夷长技”,而后的洋务运动又把这一主张得以贯彻施行,维新变法又破天荒地对皇权提出限制要求,说明在我们民族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爱国”的,是能够接受先进思想的。但是局限于当时的条件:西方列强虽然卖给我们炮舰和机器,却并不希望我们强大;爱国志士渴望民族独立,也渴望中国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成为列强,却受到中外反动势力与不同利益体的绞杀。所以会出现上面所讲的这个规律。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我们的国民好像都睡着了”,而最终中华民族的“强国梦”还是在迷茫中觉醒了,人民不再相信西方列强的欺诈,不再寄希望于满清政权,爆发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东方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也在积极地思考书中涉及到的若干历史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望批评指正。
关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中国近代史上,由于社会异常动荡,新阶级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兴起等等事态的变化而不断出现,中国的阶级构成发生巨变,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工人阶级和其他无产阶级。新的阶级导致新的矛盾,因此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单纯的西化运动、维新变法已经显得迟钝和无力,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以推翻某一阶级或某一统治为目的加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贯穿整个中国“两半”社会的矛盾,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根源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是处于封建社会历史阶段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受封建思想的支配近两千三百年,制造出诸如“八股文章”、“学而优则仕”之类的怪相,历代知识分子虽然博览多读,但是动机永远是考取一个功名,做得一朝人王地主。因此传统的“家天下”思想可谓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人在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两千多年的历史遗存不会在一百多年间完全消灭,社会文化是有“惯性”的,旗帜鲜明地反封建应该是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首冲。纵观近代中国的一百五十年,无数仁人志士不断追求救亡真理,引发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这一诉求贯穿始终。这是国际大环境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中国人民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不得不作出的抉择。然而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窃取民主革命成果的历史教训来看,一些封建思想极其严重的旧式官僚仍然在酝酿阴谋。反观近代史上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历次失败中也多有封建势力的干扰破坏,才导致国家经济的落后。因此我认为,封建思想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屏障,后人应当引以为戒,并最终完全消灭。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从近代一百五十多年的悲剧中完全解脱,才能够不断汲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真正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最终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
关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可否认,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促使一些开明地主、进步人士“开眼看世界”。一方面,军事侵略、政治讹诈、经济掠夺等一系列行径加速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灭亡,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与侵略一同带来的还有西方的先进文化,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后来引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等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有些人认为,没有西方的侵略就没有近代的中国,就没有西化运动和革命战争,也就没有今天的太平日子。还有一些人认为,西方的侵略让中国“大伤元气”,失去了民族自信心,使中国永远落后于西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列强。这两种思想都是片面的。一方面没有认清近代西方侵略的本质,盲目地认为“侵略有功”,似乎是一种自我否定,好像没有侵略,中国人就不能翻身;另一方面,夸大了西方侵略对中国造成的损失,认为中国回到了原始社会。其实只要仔细一点就不难看出,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虽然中国面临多次亡国灭种危机,但是总有一批人不甘做亡国奴,投身反侵略战争,保卫疆土,两大任务的完成就是仰仗爱国者的自我牺牲而实现的。另外,无论是满清政府,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政权虽然更迭频繁,但无一是由于西方侵略而垮台,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文明延续五千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不可能被外族灭亡的。对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应该认真吸取教训,从中找原因找差距,发挥聪明才智,继续为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自从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结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已经开始思考民族自强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们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的诉求很快在紫禁城中找到了回音,以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正在推动着一场当时的“改革开放”。他们以个人名义购置外国先进机器,并开办了由清政府管制的近代企业,还建立了装备近代化武器的新式军队,创办了新式学堂,学生专门接受西洋教育,学习西方技术。但这一切努力却仅仅是一场经济体制改革,那些“国有企业”,虽然坚持了西方现代企业的建制,也参与了竞争,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保守思想不可能领导好企业这一资本主义的产物,这样,这些“国有企业”的盈亏完全靠行政干预,管理体系本身没有盈利的动机,即便是企业化管理,却没有达到企业的目的(北洋水师的覆灭从侧面证明这一点)。不能触动封建专制政权最根本的障碍,也就不能解决两大历史任务。不过应当注意到的是,紫禁城已经意识到了民族危机的到来,所以会迫不及待地发展近代工业,也应当给予肯定的是,这是封建官僚在民族危机面前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不过,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挠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阻碍,洋务运动没有提出政治改革的动议,自然就不可能完成西化,渐渐地与它当初的设想分道扬镳。中华民族在初尝经济改革带来的阵痛后,开始思考政治改革的方向。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到1864年洪秀全病死、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前后共维持了二十年,其中前十年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成功的,基本上拿下了东南沿海大部分省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思想深入人心,让不少人看到了一个新社会模式的希望。然而定都南京后,起初还是一团和气,但是随着天王宫的修建和内部权力斗争让这一爱国运动走向失败。其实我认为,从1851年“永安封王”开始,太平天国运动注定失败的祸根就已经埋下,很明显,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所希望的是效仿西方宗教立国的方式建立一个非封建专制制度的国家(《资政新篇》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他却按照封建君王的方式封土建国,册封了诸多的带有明显封建色彩的王侯将相,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希望“有田同耕,有饭同食”,这种乌托邦思想在中国农民当中比较普遍。定都南京后,各路天王开始大修宫殿,当初那些吃住在老乡家里的太平军将领住进了王府,全然忘了“革命尚未成功”,忘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一些官员开始贪污腐败,当初对民众的承诺没有实现,失去了人心,这也是动摇太平天国政治基础的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晚年的洪秀全接受其族弟洪仁玕的主张,颁布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试图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回归当初拜上帝教的价值,但是为时已晚,天国上层无法执行,人民大众又不太信任,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垮台,是著名的“黄宗羲怪圈”的典型体现,即:旧王朝腐败——农民起义——建立新政——新王朝再次腐败——再次农民起义......这一规律已经在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却没有谁能够重视它。农民阶级虽然长期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束缚了思想,不可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也就无法完成革命的历史任务,不过,《资政新篇》作为问世的第一部资本主义纲领的影响却是不可小看的,它似乎为以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理论启发。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影响。1895年,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割让台澎金马四岛给日本,赔偿白银两亿两;第二,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革命救国组织——兴中会,并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第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改革。可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两半”社会的进一步加深,也标志着以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主的救亡图存运动宣告结束。《马关条约》签订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结束后,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有一些人是洋务运动时派出的留洋学童,他们大多接受过当时最良好的教育,也亲眼目睹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也不相信中国不能进步,所以就以“民”的身份重蹈了历代文人的旧辙,上书皇帝,提出了君主立宪色彩的政治改革方案,引起了光绪帝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一些维新人士创办学会、报馆,积极宣传他们的主张,努力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但应注意,仅仅是“民主”,没有“共和”,也就没有政党轮替),他们单纯地希望皇帝能够下放权力,给人民以自主,这样的话社会风气就能有所改变,经济建设才能开展。于是,1898年,光绪皇帝力排众议,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了。光绪皇帝亲自制定了维新政策,包括提倡官民上书皇帝,开放报禁,言论自由,提倡施行西方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废除八股取士,创办高等教育等等,这也是光绪帝一生中少有的几次自主理政。但是,设立议会这一君主立宪的典型制度却没有付诸实现,民权就没有保障。鉴于当时的保守势力猖獗,光绪帝也试图借改革之机控制保守派,那些进步政策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维新派的处境越发危险。同年九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开始镇压维新派。她先是软禁光绪皇帝,然后纠集洋务派等保守势力,废除新政,对知识分子进行血腥镇压,“戊戌六君子”遭杀害,持续了103天的和平变法宣告结束。戊戌变法是一次由“民”上书皇帝开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正式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方案,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根基,提出了“兴民权”的主张,标志着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而它也同样超越了保守势力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当权者的残酷镇压,中国人初次尝试西方制度的救亡探索再一次失败了。
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经历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之后,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开始提速,满清专制政权岌岌可危,一场彻底改变中国面貌的革命迫在眉睫。1905年,孙中山先生联合海外的一些反清革命团体,建立了中国爱国者参政同盟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建立,为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带来了革命的希望,为救亡图存的爱国志士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为饱受灾难煎熬的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1908年,掌权中国达四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谢世了,而同一天辞世的还有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造化,从1895年到1911年,兴中会、同盟会成员在学校,在新军,在市井宣传革命,领导了大小十余次武装起义,为风雨飘摇的满清政权砸上了最后几根棺材钉。起义,失败;再起义,再失败。革命党人就是在无数次失败中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再次扯旗起义,占领了武汉三镇,革命党人赢得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庆日。数月之后,六岁的宣统皇帝“代表”中国历史上数百位帝王,宣布退位,承认同盟会,接受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至此,中国历史上再没有皇帝,辛亥革命宣告成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设立临时参议院,几十年来中国进步阶级所主张的“兴民权”,在中华民国成为了现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行为规范,从此中国有了政党,有了民主选举,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被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改变了旧中国数不清的陈规陋习。然而,正如《国父遗嘱》中所讲的,“革命尚未成功”,中国的封建保守势力是不会允许“革命”的。从1906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一直到北洋军阀复辟帝制,穷凶极恶的封建保守派乱咬革命党人,鼓吹封建思想,残酷镇压革命党人,污蔑孙中山和中国人民“不懂政治”、“民智未开”。孙中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爱国者、革命者,他信守承诺不会恋权,也寄希望于中国人民,1912年,他辞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表决通过了北洋旧军阀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这一步可以说是孙中山最大的败笔。不久,袁世凯宣布废除民国和约法,指使亲信“拥立”他为“中华帝国皇帝”,这是中国封建势力的又一起罪案,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再次起义“讨袁”护法。1919年,因为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参与下,孙中山联合中国的数个政党和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国民党,成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党,从那时起,中国国民党就成了遏制封建势力复辟的中坚力量。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从鸦片战争以来无数次爱国救亡运动的失败,都是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因此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无论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还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都需要全体中华民族扬弃两千多年封建残余的影响,认清形势,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祝您步步高升
期望你的采纳,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谢秀桃9988
2017-01-12 · TA获得超过535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03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287万
展开全部
第一,我个人非常喜欢学史,用“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恰到好处;第二,身为一名学生,我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现象错综复杂,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上仍有很大的学习空间,特别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文化,加强政治修养,了解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情况.因此,我个人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包括学习这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都是绝对必要的,有助于青年学生能够以史为鉴,珍视当今,团结进步.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在知识上我有不少新的收获,在思想上也有很多新的认识.
首先,翻开扉页我们就能看到,这套教材的咨询委员和审议专家里,大多数是中央党校或党史研究室的学者教授,有的还是中共中央委员,甚至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可见这套教材的编审级别之高,也反映出中央领导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之重视.
其次,本书将中国近现代史断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在我们以往所学的所有历史教材中,没有哪一本书一直编到数月之前的历史事件.然而我们现在用的这本教材,在最后一章已经收录了中共十七大的内容,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丰富.
在内容上,期中前的课程,我感觉始终在描述一个规律,那就是:侵略和压迫(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抗争(西化、变法、革命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再侵略和压迫(庚子国变)——再抗争(辛亥革命)——再失败(北洋军阀统治).如此反复出现的这个规律,我的认识有两方面.
第一,从鸦片战争之前的十八、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方面均落后于西方列强,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不惜一切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则驱动着他们向世界每个角落扩张,这当中包括传说已久的中国.此时的中国又没能及时解决自从明朝以来就有的“海禁”这一历史问题,与同时期的西方严重缺乏交流,导致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西方,同时又不能像唐朝政府那样对外族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威慑,最终使两个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引发战争.
第二,中华民族在主观上是进步的,是希望摆脱民族危亡的,但是客观条件对其严重制约.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开明地主主张“师夷长技”,而后的洋务运动又把这一主张得以贯彻施行,维新变法又破天荒地对皇权提出限制要求,说明在我们民族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爱国”的,是能够接受先进思想的.但是局限于当时的条件:西方列强虽然卖给我们炮舰和机器,却并不希望我们强大;爱国志士渴望民族独立,也渴望中国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成为列强,却受到中外反动势力与不同利益体的绞杀.所以会出现上面所讲的这个规律.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我们的国民好像都睡着了”,而最终中华民族的“强国梦”还是在迷茫中觉醒了,人民不再相信西方列强的欺诈,不再寄希望于满清政权,爆发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东方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也在积极地思考书中涉及到的若干历史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望批评指正.
关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中国近代史上,由于社会异常动荡,新阶级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兴起等等事态的变化而不断出现,中国的阶级构成发生巨变,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工人阶级和其他无产阶级.新的阶级导致新的矛盾,因此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单纯的西化运动、维新变法已经显得迟钝和无力,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以推翻某一阶级或某一统治为目的加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贯穿整个中国“两半”社会的矛盾,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根源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是处于封建社会历史阶段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受封建思想的支配近两千三百年,制造出诸如“八股文章”、“学而优则仕”之类的怪相,历代知识分子虽然博览多读,但是动机永远是考取一个功名,做得一朝人王地主.因此传统的“家天下”思想可谓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人在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两千多年的历史遗存不会在一百多年间完全消灭,社会文化是有“惯性”的,旗帜鲜明地反封建应该是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首冲.纵观近代中国的一百五十年,无数仁人志士不断追求救亡真理,引发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这一诉求贯穿始终.这是国际大环境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中国人民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不得不作出的抉择.然而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窃取民主革命成果的历史教训来看,一些封建思想极其严重的旧式官僚仍然在酝酿阴谋.反观近代史上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历次失败中也多有封建势力的干扰破坏,才导致国家经济的落后.因此我认为,封建思想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屏障,后人应当引以为戒,并最终完全消灭.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从近代一百五十多年的悲剧中完全解脱,才能够不断汲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真正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最终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
关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可否认,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促使一些开明地主、进步人士“开眼看世界”.一方面,军事侵略、政治讹诈、经济掠夺等一系列行径加速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灭亡,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与侵略一同带来的还有西方的先进文化,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后来引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乃至辛亥革命等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有些人认为,没有西方的侵略就没有近代的中国,就没有西化运动和革命战争,也就没有今天的太平日子.还有一些人认为,西方的侵略让中国“大伤元气”,失去了民族自信心,使中国永远落后于西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列强.这两种思想都是片面的.一方面没有认清近代西方侵略的本质,盲目地认为“侵略有功”,似乎是一种自我否定,好像没有侵略,中国人就不能翻身;另一方面,夸大了西方侵略对中国造成的损失,认为中国回到了原始社会.其实只要仔细一点就不难看出,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虽然中国面临多次亡国灭种危机,但是总有一批人不甘做亡国奴,投身反侵略战争,保卫疆土,两大任务的完成就是仰仗爱国者的自我牺牲而实现的.另外,无论是满清政府,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政权虽然更迭频繁,但无一是由于西方侵略而垮台,事实证明,作为一个文明延续五千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不可能被外族灭亡的.对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应该认真吸取教训,从中找原因找差距,发挥聪明才智,继续为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自从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结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已经开始思考民族自强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们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的诉求很快在紫禁城中找到了回音,以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正在推动着一场当时的“改革开放”.他们以个人名义购置外国先进机器,并开办了由清政府管制的近代企业,还建立了装备近代化武器的新式军队,创办了新式学堂,学生专门接受西洋教育,学习西方技术.但这一切努力却仅仅是一场经济体制改革,那些“国有企业”,虽然坚持了西方现代企业的建制,也参与了竞争,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保守思想不可能领导好企业这一资本主义的产物,这样,这些“国有企业”的盈亏完全靠行政干预,管理体系本身没有盈利的动机,即便是企业化管理,却没有达到企业的目的(北洋水师的覆灭从侧面证明这一点).不能触动封建专制政权最根本的障碍,也就不能解决两大历史任务.不过应当注意到的是,紫禁城已经意识到了民族危机的到来,所以会迫不及待地发展近代工业,也应当给予肯定的是,这是封建官僚在民族危机面前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不过,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挠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阻碍,洋务运动没有提出政治改革的动议,自然就不可能完成西化,渐渐地与它当初的设想分道扬镳.中华民族在初尝经济改革带来的阵痛后,开始思考政治改革的方向.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到1864年洪秀全病死、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前后共维持了二十年,其中前十年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成功的,基本上拿下了东南沿海大部分省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思想深入人心,让不少人看到了一个新社会模式的希望.然而定都南京后,起初还是一团和气,但是随着天王宫的修建和内部权力斗争让这一爱国运动走向失败.其实我认为,从1851年“永安封王”开始,太平天国运动注定失败的祸根就已经埋下,很明显,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所希望的是效仿西方宗教立国的方式建立一个非封建专制制度的国家(《资政新篇》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他却按照封建君王的方式封土建国,册封了诸多的带有明显封建色彩的王侯将相,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希望“有田同耕,有饭同食”,这种乌托邦思想在中国农民当中比较普遍.定都南京后,各路天王开始大修宫殿,当初那些吃住在老乡家里的太平军将领住进了王府,全然忘了“革命尚未成功”,忘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一些官员开始贪污腐败,当初对民众的承诺没有实现,失去了人心,这也是动摇太平天国政治基础的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晚年的洪秀全接受其族弟洪仁玕的主张,颁布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试图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回归当初拜上帝教的价值,但是为时已晚,天国上层无法执行,人民大众又不太信任,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垮台,是著名的“黄宗羲怪圈”的典型体现,即:旧王朝腐败——农民起义——建立新政——新王朝再次腐败——再次农民起义.这一规律已经在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却没有谁能够重视它.农民阶级虽然长期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束缚了思想,不可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也就无法完成革命的历史任务,不过,《资政新篇》作为问世的第一部资本主义纲领的影响却是不可小看的,它似乎为以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理论启发.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影响.1895年,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割让台澎金马四岛给日本,赔偿白银两亿两;第二,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革命救国组织——兴中会,并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第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改革.可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两半”社会的进一步加深,也标志着以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主的救亡图存运动宣告结束.《马关条约》签订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结束后,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有一些人是洋务运动时派出的留洋学童,他们大多接受过当时最良好的教育,也亲眼目睹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也不相信中国不能进步,所以就以“民”的身份重蹈了历代文人的旧辙,上书皇帝,提出了君主立宪色彩的政治改革方案,引起了光绪帝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一些维新人士创办学会、报馆,积极宣传他们的主张,努力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但应注意,仅仅是“民主”,没有“共和”,也就没有政党轮替),他们单纯地希望皇帝能够下放权力,给人民以自主,这样的话社会风气就能有所改变,经济建设才能开展.于是,1898年,光绪皇帝力排众议,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了.光绪皇帝亲自制定了维新政策,包括提倡官民上书皇帝,开放报禁,言论自由,提倡施行西方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废除八股取士,创办高等教育等等,这也是光绪帝一生中少有的几次自主理政.但是,设立议会这一君主立宪的典型制度却没有付诸实现,民权就没有保障.鉴于当时的保守势力猖獗,光绪帝也试图借改革之机控制保守派,那些进步政策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维新派的处境越发危险.同年九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开始镇压维新派.她先是软禁光绪皇帝,然后纠集洋务派等保守势力,废除新政,对知识分子进行血腥镇压,“戊戌六君子”遭杀害,持续了103天的和平变法宣告结束.戊戌变法是一次由“民”上书皇帝开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正式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方案,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根基,提出了“兴民权”的主张,标志着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而它也同样超越了保守势力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当权者的残酷镇压,中国人初次尝试西方制度的救亡探索再一次失败了.
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经历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失败之后,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开始提速,满清专制政权岌岌可危,一场彻底改变中国面貌的革命迫在眉睫.1905年,孙中山先生联合海外的一些反清革命团体,建立了中国爱国者参政同盟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建立,为民族危机深重的中国带来了革命的希望,为救亡图存的爱国志士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为饱受灾难煎熬的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1908年,掌权中国达四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谢世了,而同一天辞世的还有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造化,从1895年到1911年,兴中会、同盟会成员在学校,在新军,在市井宣传革命,领导了大小十余次武装起义,为风雨飘摇的满清政权砸上了最后几根棺材钉.起义,失败;再起义,再失败.革命党人就是在无数次失败中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再次扯旗起义,占领了武汉三镇,革命党人赢得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庆日.数月之后,六岁的宣统皇帝“代表”中国历史上数百位帝王,宣布退位,承认同盟会,接受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至此,中国历史上再没有皇帝,辛亥革命宣告成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设立临时参议院,几十年来中国进步阶级所主张的“兴民权”,在中华民国成为了现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行为规范,从此中国有了政党,有了民主选举,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被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改变了旧中国数不清的陈规陋习.然而,正如《国父遗嘱》中所讲的,“革命尚未成功”,中国的封建保守势力是不会允许“革命”的.从1906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一直到北洋军阀复辟帝制,穷凶极恶的封建保守派乱咬革命党人,鼓吹封建思想,残酷镇压革命党人,污蔑孙中山和中国人民“不懂政治”、“民智未开”.孙中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爱国者、革命者,他信守承诺不会恋权,也寄希望于中国人民,1912年,他辞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表决通过了北洋旧军阀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这一步可以说是孙中山最大的败笔.不久,袁世凯宣布废除民国和约法,指使亲信“拥立”他为“中华帝国皇帝”,这是中国封建势力的又一起罪案,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再次起义“讨袁”护法.1919年,因为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参与下,孙中山联合中国的数个政党和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国民党,成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党,从那时起,中国国民党就成了遏制封建势力复辟的中坚力量.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从鸦片战争以来无数次爱国救亡运动的失败,都是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因此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无论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还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都需要全体中华民族扬弃两千多年封建残余的影响,认清形势,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无咎的勇气
2013-12-18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33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743万
展开全部
了解了许多历史内幕,例如文革,例如近代对外战争中国的丑态,在鸦片战争中的马桶战术。(有一个好老师为前提)
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看法,历史是复杂矛盾的,人是会改变的,例如汪精卫在辛亥革命早期是热血爱国青年,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豪言壮语,但后来发生了思想转变。
对于人物的系统,全面的评价
了解基本历史常识
重视历史的观念,中国的教育重视考试,让我们对历史了解甚少,这是我在史纲课中发现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
最基本的是能考试,拿学分
追答
采纳我吧,谢谢
已通知提问者对您的回答进行评价,请稍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手中捧着清晨的阳光

2019-12-23 · TA获得超过40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33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中国的近代化起步艰难先辈们的伟大付出,再被载入史册的同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心怀崇敬之情,并将之铭记于心,苦难的过去充分说明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牢记屈辱的过去,化伤痛为动力,以落后就挨打为著名在工作生活学习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懈,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