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我来答
学习方法与心理疏导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10-01 · 学习使你更健康、快乐!
学习方法与心理疏导
采纳数:24992 获赞数:15215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意识和主体思维方式

  首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其次,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再次,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用主体性发展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主体性思想来设计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觉、自信、自强,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
  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
  要给学生更多的平等和情感。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工作中要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既是他们的老师同时也是他们的朋友。教师要充分发挥“期待效应”,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其点滴进步或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千方百计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以各种形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等)给予表扬。
  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平等的师生情感关系还体现在教师要敢于把讲台让给学生,把结论置后,让其思维并充分展示才华。如让学生板演、让学生矫正、让学生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等。
  3.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从优化课程体系做起。要改革过去教学内容单一的学科课程,形成以必修课、活动课、选修课和研究课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
  4.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综合模式教学
  教学过程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及学生主体发展的丰富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普遍适用的。如启发式、探究式、自学辅导式、复习课的研究性复习模式、讲评课的双研式模式、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会使教学结构丰富多样,课堂生动活泼,而且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无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与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一致,以利于学生接受、内化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外化为能力;都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情景的设计、学生多感官乃至全身心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 “动”起来、“活”起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主动发展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或理解为,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6.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心理环境,优化思维过程,优化信息反馈,优化教学效果和节奏。使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变重结论为知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将教学内容内化为意识材料,促进思维活动,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7.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应做到:①有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应肯定。②不仅评价活动结果,而且更要评价活动过程。尤其是对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及表现出的良好个性品质给予评价、鼓励。这样,更能发挥评价的教育与激励作用。③变学生评价的客体为评价的主体。对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情况及结果不仅仅是教师去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gnr0244
推荐于2017-10-12 · TA获得超过2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河实验小学雷学进摘要: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选择性。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主体性;2、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3、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4、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 能动性 主体性意识 学习品质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选择性。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小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老师质疑、请教,要求答疑,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能动性:首先表现在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其次,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更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像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选择性:突出表现在对学习对象(客体)、学习方式、互助学习伙伴、评价方式的选择上。
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在课堂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依赖性强,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像父母一样爱他们,关心他们;也非常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们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就喜欢听他的话。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这时学生们笑得非常甜,师生情感浓浓,学生学的非常轻松,认真倾听,这个好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有了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我的课堂就成了和学生共有的课堂,我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分子,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这样给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一片沃土。
2、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例如:我开了一堂公开教学课《购物策略》,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对这一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了相关问题上,才能从内心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就会主动地去研究和讨论课本上的问题。
3、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如:我在教学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一课时,整个课堂就采用很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1)自由说出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生活中一定能会发生的事件)?哪些为0(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很多有趣的事件,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很高,课堂变的很活跃。(2)在验证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扔硬币形式,六个同学一小组,一个同学记录,其它五个同学每人抛六次记录正反面,最后总计正反面的次数。投影表格一起讨论发现每一小组的答案并不相同,但都接近二分之一。从而说明可能性是一种概率,存在随机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讨意识。(3)在总结本课的时候我采用学生之间提问互答的形式。每个同学就这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请一个自己想要问的同学回答。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提供参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让数学课堂更多地呈献出开放与生成的精彩。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4、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如:在教学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首先出示一道即可以用分数计算也可以用小数计算的计算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练习完毕,就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自由提问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既用分数计算,又用小数计算,该怎么办?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学生们发现这种题只可以将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地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和课堂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并使他们有一种共同参与的喜悦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2、《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焦淘淘宝贝
2018-01-12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709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681万
展开全部
一、改变教学方式,营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
“环境造人,环境育人”。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地给予,而是“蹲下来”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鼓励、信任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等方式去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要通过这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去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赋予学生各种权利,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现代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开放、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讲究师生的互动,更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权利。
1、要让学生享有参与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并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中,去发现问题,发现规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要让学生享有讨论权。讨论是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要让学生享有质疑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
4、要让学生享有反驳权。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打破因循守旧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敢闯、敢冒、标新立异。
三、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质量。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个人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活动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决定这个活动的内容,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形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眼、耳、鼻、舌等多种感官并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
1.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学科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归纳,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探寻,问题的辨与析,知识的联系与建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并在思考中使学生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体现主体作用。
3.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巧设质疑、精心安排的讨论、对问题怎样解决等,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相互间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提问、板演等方式,增加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
四、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为了确立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意识,我们必须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探索“教”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均符合数学学科的认识规律。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很多,类比、数形结合、转化等等,但在具体做题时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这在很多时候限制了学生思维,不能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局限性很明显。其实数学问题很多地方思想方法是雷同的,适当的学习思想和方法效果显著。要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要的。 “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的说法就充分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规律,学习并掌握简捷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策略。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之后,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自觉主动和科学有效地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