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爵位的排列

 我来答
云墨谈历史
2020-03-05 · TA获得超过1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9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各爵位之间怎样划分的?有多大权利?

百度网友f3ca562
推荐于2019-08-27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52
展开全部

爵位高低分别为:王、公、候、伯、子、男等。各朝代略有不同。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扩展资料: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但某些国家(例如不列颠)在封建制度没落后,依然沿用爵位体系。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在《清室优待条例》范围内除外)。此后,在“宣统复辟”和袁世凯复辟共95天时间,都大肆封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有封爵外,爵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西藏地区持续到1959年当地土地改革为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五等爵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f7869a
推荐于2019-10-22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爵位高低分别为:王、公、候、伯、子、男等。各朝代略有不同。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

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扩展资料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

西汉、西晋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行政权,势力逐渐膨胀,先后酿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变”等,严重威胁着皇权。

在其他时期,爵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e6dc94
推荐于2019-09-0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25
展开全部

1、秦朝以前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

2、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扩展资料:

1、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爵后通常可 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

2、传统的看法认为起源于夏代,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起源于商,商代疆域分为内服与外服,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则分给侯、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

3、封爵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于所取标准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战国时期方才完备。

4、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者仅是王族,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 一等为公,秦始皇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西晋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只封与皇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256dad4
推荐于2019-10-02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56
展开全部

夏: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

周:公、侯、伯、子、男。

春秋: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

秦: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汉:七大夫以上为吏爵,七大夫以下为民爵,汉武帝特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 ,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

曹魏: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

隋唐: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爵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定爵制九等:

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

二等为嗣王、郡王,食 邑五千户,从一品;

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

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 正二品;

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

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 二品;

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

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 ;

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宋: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元:元爵分为: 王正一品 从一品 国公正二品 郡公从二品 郡侯正三品 郡侯从三品 郡伯从四品 县男从五品。

明: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

宗室,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 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 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封爵制度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

参考资料:中国爵位-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