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传达出都市年轻人在成长中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所产生的困惑与迷惘。主人公渡边有着面对现实、超越成长的勇气,一方面又对过往岁月充满怀念,苦苦寻觅灵魂叛离都市之路,寻找失落的自我。他悬浮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茫然失措。 乍读了第一章,没猜想到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读了第二章才算有点眉目了。作者的这种“布疑”手法使读者更有兴趣往下发掘了。虽然如此,但是从开头一点文学中我便感受到主人公自述中的悲凉的气氛了。虽然开头也有几处笑料,还有一些述说也勾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回忆,但好笑的周围不免还笼罩着一些严肃的无奈的甚至是屈从了的意味。 人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往往是过的最快的,而且留不下什么刻骨铭心的东西。往往伴随着幸福来到我们身边的就是那些逝去的同时和过后忆起时的无奈和悲凉。 幸福是一种感觉,让自己感觉幸福才是真谛。不懂的发现的人也只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幸福是需要比较的,幸福又是有个性的。 似曾相识的大学生活 《挪威的森林》里有很多是描写大学生活的内容,读后感觉那个时代(1960年代)日本的大学生活跟现在中国二流的大学生活差不多。回想起我们的大学生活,也的确如此。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好学生就是那种上课一节不落,不迟到,不早退,考试成绩优秀,上课回答积极,下课后一贯呆在图书馆,“要么读书,要么查阅资料”。现实的氛围使得想做这种好学生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经过了高中这个地狱式的学习阶段,一到了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大都慌了神,不知该干点什么好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现应该追求自己以前因为沉重的学业而不能向往的东西。所以很多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受过了无比的压抑后总得畅快地找回真我吧。另一方面,大家也都明白,这种老师认为的好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很难说怎么样,很多人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做,其实也是没有办法,没有“资本”去搞点别的,这个“资本”不光指金钱,也同时指社会关系、情商等。 一群真实人的世界 这本书里没有虚伪的东西,即使是当这些人物们刚认识的时候,虽然不熟,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怎么做了,毫无顾忌。因为的确是这样想的,也就按想的说了,这不是最大的诚恳吗?这是一片让人感觉踏实的纯洁的土地,虽然也有一些人说这本书写了一群乌七八糟的相互矛盾的神经有问题的人。我感觉可以被理解的矛盾就是正常的,虽然不能说明其原因。我很羡慕他们,他们不是戴着面具生活的,面对自己和朋友以及那些不相识的人;他们又是无所顾忌的,有谁在乎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呢?他们是享受今天的人,但在我看来,在现在的中国像我们这种“无产阶级”是不能这么过的,这只是一种向往。 可能由于这本书里面全是真实的,无论是丑陋的还是美好的,只要是真实的东西我认为就是好的,现实存在的就是可以被我理解的,虽然说不出为什么,但我想既然存在于主人公们的思想中,而且又是那么地纠心,那么地牵肠挂肚,那么地不能割舍,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他们有这样的特点呢。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们,他们的灵魂和肉体是相分离的,如果用像我这种197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的思想背景来评价的话,就可以这么说。但我不否认,读罢全文,我深感我是能够理解他们每一个人在已与灵魂分离的肉体驱使下的所为,甚至没有理由指责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方面。另外,他们的灵魂又是极其纯洁的,这里纯洁的标准就是不为名利所改变的本来的面目。有些读者指责这部书里除了男主人公最后的这个女友之外都是不正常的俗人,是不能理解这些的。 有些时候读多了那种《三国演义》、《雍正皇帝》一类权谋之术横行的作品后,再翻看一下这种返朴归真的作品,真是惬意啊。没有了功、利、权、谋,唯有对主人公境遇的哀怜和结果的无奈。掩卷沉思,突感情节的每一步变化都意味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