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恐怖袭击迹象?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如何从租住房屋人员中发现嫌疑人?】
(1)昼伏夜出,作息时间反常;
(2)房屋内有异常声响、气味;
(3)常出现非生活垃圾;
(4)交往复杂、异常
(5)常携带异常物品出入。
【在租住人员中发现可疑人后怎么办?】
(1)保持镇静,不要引起对方警觉;
(2)迅速报警,直接拨打110,反映可疑情况;
(3)尽可能记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员体貌特征;
(4)做好自身保护,避免被可疑人发觉,影响自身安全。
来源:公安部2008年《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如何从租住房屋人员中发现嫌疑人?】
(1)昼伏夜出,作息时间反常;
(2)房屋内有异常声响、气味;
(3)常出现非生活垃圾;
(4)交往复杂、异常
(5)常携带异常物品出入。
【在租住人员中发现可疑人后怎么办?】
(1)保持镇静,不要引起对方警觉;
(2)迅速报警,直接拨打110,反映可疑情况;
(3)尽可能记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员体貌特征;
(4)做好自身保护,避免被可疑人发觉,影响自身安全。
来源:公安部2008年《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