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接地的空心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空腔内一直径上的P1和P2处,放置电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q
如图所示,接地的空心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空腔内一直径上的P1和P2处,放置电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q1=q2=q,两点电荷到球心的距离均为a.由静电感应与静电屏蔽...
如图所示,接地的空心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空腔内一直径上的P1和P2处,放置电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q1=q2=q,两点电荷到球心的距离均为a.由静电感应与静电屏蔽可知:导体空腔内表面将出现感应电荷分布,感应电荷电量等于-2q.空腔内部的电场是由q1、q2和两者在空腔内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产生的.由于我们尚不知道这些感应电荷是怎样分布的,所以很难用场强叠加原理直接求得腔内的电势或场强.但理论上可以证明,感应电荷对腔内电场的贡献,可用假想的位于腔外的(等效)点电荷来代替(在本题中假想(等效)点电荷应为两个),只要假想的(等效)点电荷的位置和电量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即:设想将整个导体壳去掉,由q1在原空腔内表面的感应电荷的假想(等效)点电荷q1′与q1共同产生的电场在原空腔内表面所在位置处各点的电势皆为0;由q2在原空腔内表面的感应电荷的假想(等效)点电荷q2′与q2共同产生的电场在原空腔内表面所在位置处各点的电势皆为0.这样确定的假想电荷叫做感应电荷的等效电荷,而且这样确定的等效电荷是唯一的.等效电荷取代感应电荷后,可用等效电荷q1′、q2′和q1、q2来计算原来导体存在时空腔内部任意点的电势或场强.(1)试根据上述条件,确定假想等效电荷q1′、q2′的位置及电量.(2)求空腔内部任意点A的电势UA.已知A点到球心O的距离为r,.OA与.OP1的夹角为θ.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如图1所示,S为原空腔内表面所在位置,q1′的位置应位于
的延长线上的某点B1处,q2′的位置应位于
的延长线上的某点B2处.设A1为S面上的任意一点,根据题意有
k
+k
=0…①k
+k
=0…②
怎样才能使 (1)式成立呢?下面分析图1中△OP1A1与△0A1P1的关系.
若等效电荷q1′的位置B1使下式成立,即
?
=R2…③
即
=
…④
则△OP1A1∽△OA1B1
有
=
=
…⑤
由 ①式和 ②式便可求得等效电荷q1′,
q1′=?
q1…⑥
由 (3)式知,等效电荷q1′的位置B1到原球壳中心位置O的距离
=
…⑦
同理,B2的位置应使△OP2A1∽△OA1B2,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等效电荷
q2′=?
q2…⑧
等效电荷q2′的位置B2到原球壳中心O位置的距离
=
…⑨
(2)A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A的电势由q1、q1′、q2、q2′共同产生,即
UA=kq(
?
+
?
)…⑩
因
=
=
,
=
.
=
,
代入 ⑩式得:
UA=kq(
. |
OP1 |
. |
OP2 |
k
q1 |
A1P1 |
q1′ |
A1B1 |
q2 |
A1P2 |
q2′ |
A1B2 |
怎样才能使 (1)式成立呢?下面分析图1中△OP1A1与△0A1P1的关系.
若等效电荷q1′的位置B1使下式成立,即
. |
OP1 |
. |
OB1 |
即
| ||
|
| ||
|
则△OP1A1∽△OA1B1
有
| ||
|
| ||
|
a |
R |
由 ①式和 ②式便可求得等效电荷q1′,
q1′=?
R |
a |
由 (3)式知,等效电荷q1′的位置B1到原球壳中心位置O的距离
. |
OB1 |
R2 |
a |
同理,B2的位置应使△OP2A1∽△OA1B2,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等效电荷
q2′=?
R |
a |
等效电荷q2′的位置B2到原球壳中心O位置的距离
. |
OB2 |
R2 |
a |
(2)A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A的电势由q1、q1′、q2、q2′共同产生,即
UA=kq(
1 | ||
|
R |
a |
1 | ||
|
1 | ||
|
R |
a |
1 | ||
|
因
. |
P1A |
r2?2racosθ+a2 |
. |
B1A |
r2?2r(
|
. |
P2A |
r2+2racosθ+a2 |
. |
B2A |
r2+2r(
|
代入 ⑩式得:
UA=kq(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