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进入退税系统 sa, 密码为空 输入所属年月 录入增值税发票信息,出口明细,进货明细,生成预申报盘,正式申报,打印汇总表,出口明细,进货明细各两份,一订一散 背景: 09年3月申报,报关单出口日期是08年,这是申报的所属期是200813的第3批 进入系统——向导 第一步 已认证发票信息系统——已认证发票信息处理 第二步 退税申报数据录入—— 出口明细数据录入 增加: 关联号: 申报年月 200813系统认定 你进去的时候就录入啦 申报批次:本月第一次申报就是01, 第几次就是几. 序号为流水号:0001,0002,0003……….。 出口发票号 报关单号为后九位加001,002,003 比如我们的有一个后九位是779886455,那就是779886455001/779886455002--- 出口日期:报关单上有 美元离岸价:FOB价,如果是CIF就减去报关单上的运费和保费,如果跟实际有差距按照报关单上的来 核销单号:实际填 商品代码:十位数 没有标点 商品名称自动生成 出口数量:每一个产品的总数 保存 全部填完以后 审核认可——当前筛选下所有记录——审核 进货明细数据录入: 关联号:跟出口明细对应 因为有可能报关单上一个品名对应的开出两个发票或是更多,所以会出现进货明细里面有两个序列号对应出口明细一个关联号。比如进口明细的序号0001和0002对应出口明细的0001那么他们的关联号都是0813030101 税种:V:增值税C:消费税 申报年月:200813 (按照实际情况来) 申报批次:03(实际情况) 序号:0001,0002----- 发票号码:录入后发票代码,进货凭证号,供货方纳税号,发票开票日期自动出现。 商品代码:录入十位的 商品名称自动出现 数量:如果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该商品的计量单位与报关单该商品第一计量单位不符,则应按报关单计量单位折算进货数量。加工费、辅料、配套产品等(视同)委托加工方式的进货凭证,数量项填0,备注项目填英文字母WT;(注:如果报关单上一个品名,开具了两个增值税发票,数量分别是0.5,0.5,那么这里就是0.5,下一张在录入) 计税金额:如果是一个增值税发票上有几个产品,一定要注意,计税金额是该项品名后的计税金额不是总的。如果增值税发票开具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项对应的出口报关单为同一商品代码,可录入发票计税金额总和,否则应分项填写; 保存 全部填完以后审核认可——当前筛选下所有记录——审核 第三步:、退税申报数据检查 这步很简单 检查错误的时候有错误回去 如果没有相关联信息就是第二步的审核认可忘记了 如果换汇比超高那就自己找了 原因很多的 不方便一一列出 换汇比低点没事,现在的汇率一般控制在2-7之间 第四步、生成预申报软盘 一个批次可以有多票,生成预申报盘时在一起,填关联号为999999999999, 一直到填满 生成正式申报盘后又发现错误时,”审核反馈处理”---“已申报出口明细数据查询”---“申报认可”---“当前关联号转为待申报”, 然后回到”基础数据采集”, “审核认可”---取消审核标志 预申报后发现错误时,”确认正式申报”---“查询本次申报数据”---“撤消本次申报数据” 第六步、确认正式申报数据——确定本次预申报数据转为正式申报数据是 出口明细申报数据查询(千万别做下一步,生成正式申报软盘,那样就没办法打印报表了) ——扩展功能——打印到EXCEL——调好打印就可以啦 进货明细申报数据查询——扩展功能——打印到EXCEL——调好打印就可以啦 第七步: 生成正式申软盘 退税汇总表录入——增加——保存——打印报表——打印到EXCEL 生成退税申报软盘 2.去国税局退税(每月的15号之前) 订的顺序: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出口明细申报表,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核销单的退税联,增值税发票,出口专用发票,报关单(退税联,定错了让你换,别拿核销联) 3. 出口货物退税单证备案 在申报退税后15日内备案(现在最好跟退税一起弄好,去年我是一起上交的,今年不用了,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新要求): 外贸企业购货合同,跟国外客户的contract,出口货物明细单,场站收据,证明(新加的,每个地方不一样,跟场站收据一体的),出口货物运输单据(提单),报关单(退税联)复印件 按申报顺序装订成册,统一编号,并填写<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 一次进货多次出口的,可在第一次出口货物时予以备案.
满意请采纳
满意请采纳

2023-03-27 广告
出口退税如何办理?出口退税的定义出口退税是外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目前外贸业务中profit的主要来源。为便于管理,国家假定所有产品均为国内流通与消费,因此普遍征收VAT,税率高达售价的6%~17%不等。正规情况下,国内采购或出口前的价格均为...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昌意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