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关于民心方面的,要具体事例,多多益善,字数多一点,有总结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解放战争我们打得那么好,那么顺利,时间的进程比预想的加快了,用一句话说,蒋介石800万军队,我们是以摧枯拉朽之势,秋风扫落叶一样一下子很快横扫了他几百万军队,为什么?它的秘密、它的秘诀就在于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邓小平曾经打完淮海战役以后,自豪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不是靠别的,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候,国民党军是200万人,他们用于进攻解放区的160万人,装备先进,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是127万人,装备很差,基本上得不到外援。胡宗南的部队进攻陕北的时候,他投入了25万人,陕北当时留下来的部队加上地方的民兵,加起来就是两万人,为了便于工作和指挥作战,中央分成前委、工委和后委,前委就是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机关转战陕北。毛泽东提出一个想法,他说只要我们的党中央、我们的解放军的总部不离开陕北,就能在战略上牵制敌人。他随行的部队有多少人呢?只有四个连,但是,我们由于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西北野战军在撤离延安45天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歼灭敌人两万多人。
为什么这么少的部队我们还能打胜仗?实际上,敌人进攻陕北的时候是瞎子,是聋子,我们是顺风耳、千里眼,敌人一动,我们马上知道他们的信息,所以这三战三捷打得非常漂亮。当时在攻打陕北佳县的时候,由于极度的缺粮,毛泽东把佳县的县长叫来,说你能不能想办法筹集部队三天的粮食,这个县长就说想办法,发动群众。第一天把全县所有坚壁清野的粮食挖出来、拿出来,供部队吃,解决了一天。第二天就把还长在地里的青苞米和谷子收割了,又解决了部队的吃粮,吃了第二天。第三天就把全县所有的山羊和毛驴都宰了,解决了部队的三天吃粮。以至于这个县在以后很长时间里看不到毛驴,看不到山羊。后来彭德怀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他说,“人民恩重如山啊!”。
淮海战役结束以后,陈毅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据统计,当时淮海战役动员了支前民工220万人,用了大小车辆40万辆,主要是老百姓的小推车,这个小推车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河北农村里都有,就是有一个带子套在脖子上,然后推着一个独轮车,两边放东西,一般你没有这个技术和体力把它掌控不了。40万辆车,有人做了一个计算,说如果首尾相连,进行两路纵队的排列,可以从南京排到北京。有一个电影故事片名字叫《车轮滚滚》,反映的就是群众支前的这个历史事情。
河北平山县曾经流传着一个老百姓传唱的民谣,支前的民谣,这个支前的民谣就是对这一结论的生动诠释,这个民谣唱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衣,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山东沂蒙老区也有这么一个支前民谣:“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就是说,老百姓把他所有的东西,吃的穿的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甚至他最后一个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你说这个解放战争,人民这样支持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军队还能不打胜仗吗?
据有关材料,当时山东沂蒙老区的人口是420万人,参军和支前的人是140万人,牺牲在战场上的人就有3万多人。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时候,他特别强调,他说:“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他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对我们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这种血肉联系,国民党是学不会的,也是做不到的。
1945年,我们党的七大开了以后,通过了七大党章。国民党蒋介石也关注这个会和通过的文件,蒋介石研究了共产党党章看,他对党章中党员与群众、上级与下级这两节特别感兴趣,他说这两节写得太好了。他的日记中写到,他说:“读了以后受益匪浅,本党要奋起直追,否则消亡无日”。蒋介石也看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与群众的关系上。
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
邓小平曾经打完淮海战役以后,自豪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不是靠别的,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候,国民党军是200万人,他们用于进攻解放区的160万人,装备先进,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是127万人,装备很差,基本上得不到外援。胡宗南的部队进攻陕北的时候,他投入了25万人,陕北当时留下来的部队加上地方的民兵,加起来就是两万人,为了便于工作和指挥作战,中央分成前委、工委和后委,前委就是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机关转战陕北。毛泽东提出一个想法,他说只要我们的党中央、我们的解放军的总部不离开陕北,就能在战略上牵制敌人。他随行的部队有多少人呢?只有四个连,但是,我们由于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西北野战军在撤离延安45天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歼灭敌人两万多人。
为什么这么少的部队我们还能打胜仗?实际上,敌人进攻陕北的时候是瞎子,是聋子,我们是顺风耳、千里眼,敌人一动,我们马上知道他们的信息,所以这三战三捷打得非常漂亮。当时在攻打陕北佳县的时候,由于极度的缺粮,毛泽东把佳县的县长叫来,说你能不能想办法筹集部队三天的粮食,这个县长就说想办法,发动群众。第一天把全县所有坚壁清野的粮食挖出来、拿出来,供部队吃,解决了一天。第二天就把还长在地里的青苞米和谷子收割了,又解决了部队的吃粮,吃了第二天。第三天就把全县所有的山羊和毛驴都宰了,解决了部队的三天吃粮。以至于这个县在以后很长时间里看不到毛驴,看不到山羊。后来彭德怀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他说,“人民恩重如山啊!”。
淮海战役结束以后,陈毅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据统计,当时淮海战役动员了支前民工220万人,用了大小车辆40万辆,主要是老百姓的小推车,这个小推车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河北农村里都有,就是有一个带子套在脖子上,然后推着一个独轮车,两边放东西,一般你没有这个技术和体力把它掌控不了。40万辆车,有人做了一个计算,说如果首尾相连,进行两路纵队的排列,可以从南京排到北京。有一个电影故事片名字叫《车轮滚滚》,反映的就是群众支前的这个历史事情。
河北平山县曾经流传着一个老百姓传唱的民谣,支前的民谣,这个支前的民谣就是对这一结论的生动诠释,这个民谣唱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衣,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山东沂蒙老区也有这么一个支前民谣:“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就是说,老百姓把他所有的东西,吃的穿的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甚至他最后一个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你说这个解放战争,人民这样支持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军队还能不打胜仗吗?
据有关材料,当时山东沂蒙老区的人口是420万人,参军和支前的人是140万人,牺牲在战场上的人就有3万多人。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时候,他特别强调,他说:“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他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对我们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这种血肉联系,国民党是学不会的,也是做不到的。
1945年,我们党的七大开了以后,通过了七大党章。国民党蒋介石也关注这个会和通过的文件,蒋介石研究了共产党党章看,他对党章中党员与群众、上级与下级这两节特别感兴趣,他说这两节写得太好了。他的日记中写到,他说:“读了以后受益匪浅,本党要奋起直追,否则消亡无日”。蒋介石也看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与群众的关系上。
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